又到了同学们常常自卑、时而迷茫,总是焦虑的概要写作。
课上我们讲解了最近一次2024高考概要写作的真题。
答案的第一句话大家就概括的七嘴八舌、五花八门,逻辑关系上下翻飞。
有的同学重复概括,同时出现了“wild和unconventional”,占用字数。
有的同学信息遗漏。原文是“艺术家的外貌和作品的风格。但同学写成空空洞洞的“外貌和风格”。
有同学主观臆断。原文是“重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同学大笔一挥改成“渴望”二者间的协调性。
有同学因果倒置,以本质取代现象,逻辑混乱。一竿子捅到人对“一致性”的认知偏好,对艺术家只字不提。
有同学形式错误,将个别实验研究概括成普遍真理形式。用杂谈的形式破坏了学术性文章的科学性。
以上的错误都会导致1-2分的扣分。
自卑—盲目依赖原文信息—句子成分错配
迷茫—凌乱堆砌圈划信息—答题逻辑混乱
焦虑—主观臆断原文信息—主旨结构失衡
但同学们概要写作中频频出现的负面情绪并不难理解
大家不妨仔细看概要写作的评分要求之间,
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概要写作特别像走钢丝,
需要时刻把握一种艰难的平衡。
稍有不慎就会跑偏。
这就是为什么概要写作的时候
大家的内心戏都是这样
怕遗漏?多圈点! 怕超字?少写点!
怕写错?写细点! 怕写偏?写全点!
所以我们要怎么才能同时做到又细又全还要有又多又少呢?!
概要就像玩乐高,本质是把本来一个建筑原型(原文)的关键部位做拆解,然后遵循原文逻辑规则(等比例)转化(缩小)为模型的零件。
第一步就是要正确地拆解原文!
(铁塔本塔和巴黎乐高店里的微缩塔)
当时拍的时候没想到还能做概要写作的教具。。。
拆解的部分就是我们课上的超级冷饭王——SWSL要素论
拿我们最近的高考题的举例,怒拆一波
但拆下来的大句子,太占地方!
没办法被我们转化(等比例缩小)
因此我们只要做下图的动作
将“大家伙”做抽名的转化
如此以来,啰啰嗦嗦一大段的原文,就被我拆解成一句话。
“人们更喜欢外貌标新立异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这一刻板印象(现象),是出自于对于“一致性”的认知偏好”(原因)
120分的学生:只会依赖原文,零碎地圈划信息点,导致出现重复信息,或信息点主次不分,以偏概全。
130分的学生:能提炼抽象名词,但容易出现遗漏和臆断。
140分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将“要素”和概要答案的句子成分相转化,并且有能力从答案的独立性反思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在课上完整重现了出了这次高考题的答题过程。
互动环节!!!
请大家试着拆解这篇来源于BBC,
对应高考认知科学的外刊
看看以下哪些选项是拆解和转化出的关键词?
答案会发在群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