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崛起的秘密:一战失败的德国为何可以迅速复苏,还比战胜国英法美复苏的速度更快?
文化
历史
2025-01-22 22:54
湖南
2.一战失败的德国为何可以迅速复苏,还比战胜国英法美复苏的速度更快?其实一次大战后德国的发展模式是非常特别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成长总额对人口的比值如果是下降或原地踏步的话, 要满足让国家的失业率降低, 纳粹德国的做法就是一种解决办法,又或者说, 派遣制度也像是另一种变质的德国纳粹式就业, 总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要降低失业率,就是降低平均薪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是欧洲一个体质良好的工业大国,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死伤人数多于其他国家,战场又是在富庶的法国北方地区,德国战败以后自然是法国报普法战争一箭之仇的大好时机,法国对德国施以了严酷的惩罚。德国战败后因为赔款以及战争导致的资源透支,影响了国家的财政,但是此时的德国已经一个国家破产,哪怕你惩罚得再厉害,国家国民所受的教育、拥有的技术、制度,和已有的科技与工业各种设施是不会立即消失的。这也为德国日后的复仇,埋下了伏笔。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所有参战国都大量印制钞票以应付各种支出,导致各国国内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但德国战后除了国内罢工和本身通货膨胀以外,还要继续印钞票偿还赔款,使得德国通货膨胀问题更加恶化,虽然印钞机器日夜不停地赶印钞票,但速度依然赶不上通货膨胀恶化的速度,其中支付巨额赔偿金使得德国马克贬到一文不值,最后协约国只接受美金和黄金的赔偿,聪明的犹太商人看准这一点,大量采购拉抬黑市价格,这是犹太人会被德国人仇恨的原因之一。犹太人短时间内血洗德国中产阶级的财富,1929年到1933年欧美各国发生经济大恐慌让当时的德国政府对赔偿金讨价还价和延后赔款,引发包含希特勒在内的国内愤青的抗议,街道上有饿死人民,人民只要食物不工作,因为即便工作了薪水也会贬值,只能用传统的以物易物生活。1934年希特勒获得德国人支持当上总统,由于当时国际金融业者以犹太裔为主,他们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务来盈利,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金本位制度,这样一来,一个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就能榨干其他国家的外汇来源,让缺乏黄金的国家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迫使它们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于是希特勒决定:“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希特勒开始一连串的改革,他首先拒绝赔偿以及否定《凡尔赛条约》,1932年德国发明高速公路,实行改良科学与科技,1934年到1939年设立许多国营重工业工厂(大部分是军火工厂),吸收失业劳工引入工厂工作或者鼓励从军,并控制薪资,只要能将薪资完全控制,就可以计算出整个经济体系的劳动价格,就能把财政完全稳定下来。当国家强迫所有人接受平均月收入1万元,假设该国劳动人口是10万人,那么这个国家的劳动力价格就固定是一亿元,只要有民生必需品的价格、消费人口就可以精准地计算国民消费力,使每人都可以负担,瞬间压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还让全民就业,但是一个经济体能提供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劳动力的价钱是不可以超过这个总量的上限,所以每个人劳动力的价钱必须压低,才能尽可能达到全民就业,减少每个工人的薪水,才能聘用更多的人,只要所有人都接受了薪资减少,全国的工作职缺立即就可以大增,希特勒就是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就业问题,纳粹让失业人口从1933年的600万人减少到1936年的100万人,几乎达到了全民就业,要知道当时德国的总人口才6600万左右。但是工人的收入也下降超过25%,你不太会接受为了让更多人就业而缩减你的薪水吧?必然会有反抗的人,所以纳粹宣布工会和工人运动属于非法,抱怨老板或政府的文章和言论会被压抑,不让民众反抗与抱怨,不能任意辞职,因为随便改变职业,就会影响生产的计算。建立在专制和限制自由才能保证控制薪资与国民消费力,德国民众是得到了职业和食物的供应,不过也失去了自由,只是战后百业萧条,希特勒的非常手段让德国起死回生,德国国民的民族性还是会支持。新的经济政策让金融业者为之恐慌,如果希特勒获得了成功,所有缺乏黄金的国家就会效法,实行以货易货的方法,导致无人借债,黄金失去牵制力,利用黄金控制世界金融贸易就成为泡影。接下来是扩大内需,如果人民不停地进口国外商品,那么资金就会外流,所以用硬性的政策尽量减少外国货,为了扩大内需,只能用国货,理论上这是可行的,除了自己的国家不能生产用的资源,例如矿物资源、农业资源与油源,隔壁的苏联有广大的西伯利亚提供了几乎所有矿物资源,但德国却不能!这类非再生资源的价格操纵若在其他国家的手上,石油任由别人开价,需要石油就必须用国内出口商品去换,这样一来就不能像国内一样控制商品价格,如果无法控制进口货物的价格,只能购入大量便宜的工业原物料或油源,这样反而变成了协助别人生产的工业奴隶国于是,希特勒把想法延伸到了国外,操纵那些资源来源国的政治与经济,德国首先干涉或并吞邻近的国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而周围的大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事不关己,并没有理会德国的干涉。这让希特勒欣喜若狂。要征服这些武力较弱的国家,就是自己派军队去逼他们实施德国扩大内需的计划,派军队去“协助稳定局势”,然后把那些反抗的人全部关去集中营,这样就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来输入农产品和矿产品了。当然,增加军事开支就变成不可或缺的,但这样又会消费掉公共开支的需要,所以纳粹德国就靠着不断地建立军队,然后压迫其他小国,得到更多的农矿产品,再建立军队循环式发展经济,可是军队是不事生产的,他们在这经济中提供的生产力,就是用军事的方式去得到低价的资源,例如国家进入口100万吨的粮食,价钱原本是15元,用军队干涉他国市场而让价格跌到5元,这中间的10元价差就可以算是军队产生的,军队生产力就是“1千万元”,军队越来越大,就要制造越来越多的产值,要产生越多的产值,就要有更强大的军队,不停的循环才能够收支平衡,军队的运作也是离不开经济原理。这三大政策让德国本身达到自给自足的规模,希特勒把三项措施发挥得淋漓尽致,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比1933年纳粹党上台时增长了102%,国民所得也增加了一倍,失业率则降低到1.2%,远低于同时期的其他工业化国家,德国经济规模已远超英国法国,上升到欧洲第二,世界第三。当时世界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美国和苏联。纳粹德国建立了多少军队,那些军队总是要“发挥多少的作用”,用武力去强迫别人贱卖任何东西,包含资源、钱、土地、劳动力等,等于是掠夺与侵占,国家用这种方式去解决经济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引起战争,只要扩张军备,国民的生活水准就要让步,甚至喂不饱国民,如果要扩张军备又富足国民,那就是压榨其他人,希特勒不打仗,德国就变成一间贱卖科技和工业品的欧洲血汗工厂,回到日渐贫困的生活,失业率低于英法强国,通货膨胀解决,国家富足保有军事强权,德国国民愿意过哪一种生活可想而知了,从犹太人精明的商业技巧与金融银行业者的投机布局,也可以知道,为何希特勒千方百计想伤害犹太人的一些原因了。若您还意犹未尽,想了解纳粹德国史,可以参考《二战史诗三部曲》,这套书的作者就是当时的战地记者。他曾随同美国第八、第九空军参与过14次轰炸行动,亲历了诺曼底登陆,并跟随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欧洲战事结束后,他又奔赴太平洋战场前线进行报道。随后,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二战史诗三部曲》写作。冷战高峰时期,他为追寻历史真相,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的档案,证实了希特勒的确在柏林战役中已经死亡,并关注人的命运,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和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附上正版链接,喜欢二战史的朋友不要错过↓↓↓
人穷卖艺,对朝鲜战争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看看我经常推荐的另外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