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相继发布2025年寒假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日历。
关于手机使用,不少家长反映,一到假期,孩子的手机就很难管。家长白天上班,孩子放假在家,管理难度加大,加上线上学习、外出联系等都给孩子提供了必要的借口,手机成为亲子关系中的易燃易爆点。
寒假里,如何让孩子与手机保持“完美距离”?家长可以听听“浙”些老师的建议。
一些老师认为首先要正确了解手机,手机是把双刃剑,当孩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容易过度沉迷——
手机作为便利的信息载体,偶尔用来学习、查阅资料,是有好处的。但如果长时间观看视频、玩游戏,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孩子需要谨慎使用手机,多接触大自然,让生活更加健康阳光。
——常山县天马第一中心小学 陈宝国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教学生活中,我常看到学龄前孩子过早依赖手机的情形。我认为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如何,取决于家长让孩子使用手机时是否筛选内容、控制时长。好的内容能让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然而,不良内容和过长的使用时间,不仅会损害孩子视力,还可能阻碍其社交能力发展。家长应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多元兴趣,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
——舟山市定海区檀枫幼儿园 蒋宜睿
家长要注意教育与沟通并重,通过沟通让孩子了解手机的利弊,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引导其明白手机只是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工具,而非娱乐消耗品。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李方建
也有老师指出,在处理孩子与手机的关系时,适度管控是关键——
理解孩子的想法很重要。家长不应一味禁止孩子使用手机,而应引导他们共同制定合理使用手机的时间规定,在学习和娱乐中找到平衡点,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寒假计划表,把合理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规则纳入寒假计划中。
——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 丁丽丽
过犹不及,往往越是压制,孩子越是好奇,不如给孩子一些体验的时间。当然,体验有前提:其他各项任务完成;做好时间的控制,加上户外活动,做好平衡;做好内容选择,可以开启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对于网络信息,做好亲子沟通、探讨、引导,树立正确是非观;遵守奖惩制度。
——舟山市定海区沥港中心小学 童珍燕
父母应避免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因为这种做法往往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需要转变观念,以更加多元包容的心态,理性面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家长们可以制定规则,并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时间,同时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以转移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 庄茜茜
关于假期里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不少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当下,移动设备高速发展,我们没办法,也没必要阻止学生接触手机,与其闻“机”色变,不如借“机”行事。一要“约”,约定接触手机的时间和地点,把“度”控制好;二要“导”,手机上有海量而有趣的学习资源,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自我提升上来;三要“亮”,与其刷短视频成瘾,不如大方“亮相”,自己成为主播,发布学习心得、社区实践活动,互相点赞、互相鼓励;四要“玩”,游戏终究不可避免,把关好游戏内容,稍微玩下也无妨,如《三国杀》《黑神话:悟空》,边玩边给孩子普及古典名著的背景资料,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苍南渎浦小学 李孝湖
大部分孩子沉迷于手机,往往是因为感到孤独或无聊。寒假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应尽量带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享受阳光和运动。晒太阳可以减少孩子抑郁情绪的产生,运动也可以增加多巴胺分泌,这些都能有效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苍南县灵溪镇第二小学 雷小平
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拥有了第一部手机,家长可以给他写一封信,信中提出一份关于手机使用的协议,包含具体什么时间可以用,该怎么用手机,以及不遵守会有什么处罚等内容。通过与孩子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后,确定这份协议。这样的商量和共识过程,能让孩子更容易坚持协议中的约束内容。
——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陆建友
寒假,应该与手机和解。假期生活不妨以“荣耀、目的、互动、惊喜”这4个关键词来安排,渐进式用其他活动例如阅读、做题、运动等活动来替代使用手机的时间,用丰盈的生活来抵御无聊空虚感,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义乌市佛堂镇第三小学 许丹
第一步:转变观点,不能把玩手机作为学习的奖励,因为奖励本身是正确的,那样会给孩子树立玩手机是正确的观念;第二步:提前跟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这里的约定不是家长的独断行为,而应尊重孩子的想法;第三步:增加更多户内户外的娱乐方式,让孩子从不同途径去获取快乐和价值。
——义乌市鸡鸣山学校 方润
家中设置“养机场”:大人回家后,要把手机放入“养机场”,不能玩手机,作出表率,多进行高质量陪伴。签订“玩机条约”:孩子完成每天定好的任务,家长完成亲子阅读、亲子运动陪伴后,孩子和家长才可玩手机半小时。
——江山市城南小学 刘蓉
安排家庭活动:寒假期间,家长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如家庭电影之夜、家庭游戏、一起做手工、室内运动比赛等,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家庭互动中。
鼓励社交活动:鼓励孩子与朋友、同学面对面交流,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或是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兴趣小组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对手机虚拟社交的依赖。
投身户外运动:天气好的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进行各种运动,如滑雪、滑冰、爬山、跑步等,让孩子在运动中释放能量,增强体质,同时也能让孩子享受大自然,减少对手机的关注。
——台州市椒江区桔园小学 冯雅
阿江
重塑观念,避免禁果效应
有些观念,必须达成共识:
◎手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有控制地使用手机;
◎在信息化时代中,手机的使用需要切一刀,但不能一刀切;
◎越是禁止孩子使用手机,越会扩大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
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指的是“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此效应的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它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
所以对于手机的管理,特别是在家里的使用,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以更加多元包容的心态理性面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
家长要把孩子的问题当作研究的课题,转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把问题放在孩子成长的系统中去考虑。
三个问题,做好价值澄清
家长应积极与孩子讨论手机使用的话题。
您不妨让孩子使用手机前这么问自己:
◎我需要使用手机做什么?(解决目标问题)
◎我会受到什么影响,给我带来什么结果?(坚持结果导向)
◎我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己,而不是让自己被手机控制?(明确自控策略)
通过这三个直击本质的问题,引导孩子澄清手机使用的价值。
使用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放松,那多长时间够?如果是查资料,需要什么步骤?手机使用与“我”寒假的目标有怎样的关系,会起到什么影响?把目标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无限延长使用时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结果导向可采取“后果演绎法”,操作过程可搜索了解。
自控的策略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提出“不将手机带入卧室”,解决了睡前狂刷手机影响睡眠的问题;有的孩子提出在台灯下贴上“提醒便利贴”,这样在写作业时就能有效控制手机的使用;有的孩子提出使用“番茄计时法”,将手机管理纳入时间管理中,解决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方法还得自己定。
制定公约,建立信任关系
当孩子意识到手机的管理很重要以后,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手机管理公约》。其实,这对家长是个更大的挑战——共同约定、共同遵守,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的掌控力。
建议公约包括以下内容:
◎使用的时段、场合、用途、功能及内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要注意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素养);
◎父母及子女各自需要注意的事项(结合家庭情况,将需要注意的条目单独列出);
◎违反公约的惩罚性措施(以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惩罚更有效果)。
公约制定后,就要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也要严格按照公约执行。父母与子女互相监督,相互评价,这样的亲子关系会更和谐,将手机的管理融入家庭的建设中来。
在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中,“信任”是产生神奇效果的催化剂。
现实吸引,享受多彩生活
站在系统中思考手机问题,我们的立足点可以更宽。它不在于“禁止手机”,而在于“手机之外”。手机以外的生活可以是什么样的?
让孩子去寻找身边的年味儿,看看城市里有哪些与“年”有关的布置。带孩子一起采购年货,许多城市有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去那里往往能感受到最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让孩子带上手机,用手机拍下他所看到、听到的,分享给亲朋好友。让那些隐藏起来的功能得到发挥,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父母要鼓励孩子规划好寒假,并对其所有的积极行为有所反馈。运动、阅读、参与家庭生活、与小伙伴互动玩耍……春节,家长也迎来了难得的休假,应该好好珍惜这段亲子时光。
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才是孩子获得经验、提升成就感的真实来源。让孩子在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力量,这正是手机所不具备的。
现实如此美好、如此有吸引力,充满求知欲的孩子又怎会愿意把自己锁在软件和游戏里呢?
更多精彩
» 2025年寒假推荐书目,幼儿园到大学都齐了!快快一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