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科技工作者】向家亮:匠心研茶传技艺

政务   2024-05-31 14:54   湖北  
点击蓝字,立即关注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方法



     5月30日是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巴东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弘扬科学精神,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即日起,特推出【礼赞・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








  

    “今年的茶卖到北京、上海、青岛,可以说(手工)炒的茶没存放过。”5月29日,在官渡口镇水獭坪村八组,被问及今年茶叶的销售情况,66岁的茶农向仕新喜笑颜开,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

    手工茶销售异常火爆,向仕新最感激的人是师傅向家亮。

    今年55岁的向家亮,比向仕新还小11岁,却为巴东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奉献了35个春秋。现如今,他已成为巴东绿茶技艺传承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茶叶委员会理事、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

    8年前,向家亮在官渡口镇水獭坪村建了一个茶坊,潜心研究手工茶加工工艺流程。经过不断的摸索,今年,向家亮打破《茶叶加工学》等书本知识的束缚,尝试着用新技术提升茶叶香味和口感。

  “常规的方法就是揉捻,再高温烘干。我现在做的是揉捻之后,不尽快让它干,放在平板灶上面,让它慢慢干。这样做的话,叶片里面的氨基酸、糖和纤维,全部分解成一种可溶性的东西,然后再进行一次高温,香味和口感就特别好。”向家亮说。





  





    就是这一改变,让手工茶的品质上去了,价格翻了一倍,不少与向仕新一样的茶农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改变看似一瞬间,但探索过程极其艰难。手工制茶的时候,向家亮的手和炒茶的铁锅“打交道”最多。由于需要手动控温,制作手工茶的时候,稍不注意手指就会被烫出水泡,通宵加班制茶更是常态。

    与机械加工茶叶相比,手工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根据手感随时调节温度,但这也是最大的短板,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使得手工茶产量受限。

  “我一天一个人做一斤茶要8个小时,如果是手艺不娴熟的,做一斤茶,可能十个小时都不一定做得好,这就是手工茶为什么少且贵的原因。”向家亮介绍,这也是他下一步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除钻研制茶技术外,向家亮更关注的是如何造福更多百姓。从农学院毕业至今35年,他一直以茶为伴,与茶农不离不弃。

    1989年,他被分配至官渡口镇楠木园乡特产站,他带领小溪河村村民做手工眉茶,当时就能卖到80元一斤;1992年,他把水獭坪村茶场简易闲置的设备利用起来,与当地村民一道每年加工干茶3吨;1998年,他又被官渡口政府安排到火烽茶场当场长,负责指导茶农进行生产......向家亮还自己出钱租房子、购设备,有时甚至还得自己亲手制作设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向家亮的制茶技艺得到各种官方和行业的认证,其制作的茶叶在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2019年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活动中获评“三星名茶”;个人荣获“湖北省艰苦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奉献岗位奖”;在第十届、第十一届“湖北工匠杯”茶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喜获佳绩。他撰写的多篇论文也在国家和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下一步,就是通过集中建一个厂或者分散建厂,带动老百姓来学这个技术,把茶叶推广到全国。”对于未来,向家亮满怀期待。




END



扫码关注



     







 巴东科学素质行动



巴东科学素质行动
本微信公众平台旨在为五大重点人群服务,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助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速全面小康步伐、服务精准扶贫,努力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