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整合的理念体系中,梳理一些基本概念。
人性:
人的本性,即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本能,包括天性、潜能。适应器是纵向考察生命行为的本质,而人性概念是对生命行为的横向考察。
人性特质包括智力特质和性格特质。
本能:
基本的发展倾向。
本能是以“本能对”形式存在的。
繁殖所要实现的目的一定是繁殖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性、自我、生、死等具体的生命行为都同时体现了两种终极的本能力量(本能对)——“异化——同化”。
性本能的转化现象不仅是个体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对于成功转化的欲望,就不能再以“压抑”的视角来考察,因为“转化”本身也是“本能对”力量的体现。现实中,性本能被压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意向势能未能有效转化而累积所致。
“确定性——开放性”是所有生命“本能对”共同的呈现模式,所有生命“本能对”在生活实践中的呈现,都是不断寻求“确定性”和“开放性”的适应性平衡(均衡成就)。
天性:
先天的行为模式。
天性即先天的心理决策机制,也就是因应环境产生行为取向的心理机制。包括终极机制、一般机制、特殊机制。
终极机制就是“非此即彼”的精神格式,这个“格式”不只是在精神系统中表现出来,它更是生命的第一天性,是所有应对模式的共同格式。
一般机制由一组相关的行为模式组成,如一般智力、自我感、固化于径路组织的逻辑规则、情绪机制、经典条件反射,等等。
特殊机制就是清晰明确的各项先天行为模式,是针对特定适应性问题的应对模式。如进食、择偶、行走、等等。
一般机制需要通过特殊机制在具体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是特殊机制的协调机制,每一个协调模式都可能因应具体环境在各天性径路间建立新的关联,从而生成新的特殊机制,使机体的行为更具适应性。这正是一般机制的效能体现。
女性比男性更谨慎择偶是一种天性。男性的竞争性更强也是天性。
在本专栏的独特视角中,生活就是不断打破、重建两维结构的均衡,所谓“天性”,是指重建两维均衡的行为逻辑中那些经由生物遗传的部分。
基因:
是一种特殊的、可以在世代间延续的、通过创造更广阔的时空场景、用来实现本能的基本生命模式,是本能的载体结构。包括生物基因、文化基因。
先天的行为模式有两个载体,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前者蕴含于生物机体,随出生而自然具有;后者蕴含在社会文化中,随生活而自然具有。前者是遗传后者是传承。
潜能:
先天的可承载应对模式(但尚未被创建)的固有系统结构。这些结构是先天的,但可在后天得到强化或退化。
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具有现实地体现着本能、展现出各种天性和潜能的潜能。
潜能与一般机制是有区别的,一般机制是已经现实地体现了的,即已经实现了的潜能。
(内隐记忆是现实的“能力”,不是潜能。)
素质:
现实应对模式的综合。
应对模式,可视为人性的因子,在精神系统中固化承载于贯通的径路关联。
素质,可视为潜能的开发情况,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应对模式的创建需依从本能的导向。
素质是天性在后天环境中的实现模式,即天性以怎样的方式获得适应性的满足和充分体现,这些具体的方式有赖于对潜能的开发。
智力:
智力是各种人性表现的一种共同形式,是应对模式的共同的抽象结构。
性格:
与智力同为素质的两个基本要素。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环境刺激的分类机制,是协调“负相情绪——正相情绪”的习性机制。
个性:
个体的性格差异。
心理状态是个性因应环境的具体呈现,即精神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所体现的个性特征。(事实上,个性特征的具体呈现也必然是应对环境过程中的呈现。)
根据生活实践经验界定为有效适应的心理状态就是“适应性”的精神行为,反之则为“非适应性”精神活动。
气质:
稳定的个性特征。性格类型也就是气质类型。
人格:
人格,是个性的人际关系表现。
人格概念是认识个体特征的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