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刚入门涂料行业的新手小白都会对各类溶剂助剂感到疑惑,一个小泡泡就衍生出消泡剂、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难免让人头大,一个个查询又很花费时间,但今天开始就不用担心啦!涂涂带你一键搞定各类溶剂助剂!
外墙乳胶漆
消泡剂
消泡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泡沫的形成或在泡沫已形成时破坏其稳定性。作为泡沫的消除手段,消泡剂能有效阻止泡沫的生成。一般而言,消泡剂由多种特定成分混合而成,这些成分包括但不限于矿物油、有机固体成分、表面活性物质;脂肪油、表面活性剂、硅烷衍生物;酒精、硅烷衍生物及表面活性物质;酯类化合物、矿物油与硅烷衍生物等组合。
这些精心配比的混合物能够解决多个实际问题:它们能在乳胶漆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快速破泡与长期抑泡的双重效果;在气提操作中,它们能防止空气被卷入或促进空气的有效释放;在建筑涂料滚涂作业中,它们能有效抑制泡沫的产生;同样,在乳胶漆滚涂过程中,它们能帮助消除已产生的泡沫;在气提塔和闪蒸釜的应用中,它们能有效阻止空气被卷入。
我们将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这三者统称为消泡剂。起泡问题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给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泡沫产生后,如果消散时间过长,会耽误后续工序的进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生产计划被打乱。此外,起泡还构成了一种公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过去人们常采用吹风、加压或减压等机械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借助复杂的机械设备。如今,通过应用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等化学方法,我们能够在不使用特别机械装置的情况下,仅凭少量添加剂就达到消泡的效果。这种化学消泡法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
在实际应用中,消泡剂的添加方式有多种,可以在起泡时加入,也可以为了预防起泡而提前加入。其添加量则根据起泡的严重程度在百万分之一到百分之一之间灵活调整。
破泡剂
指的是从空气一侧渗透进入泡沫聚合体内部,从而将其合并并破坏的过程。
抑泡剂
是从液体一侧侵入泡沫,同样通过合并的方式破坏泡沫,使得泡沫难以再生成。
脱泡剂
从气泡的界面入手,侵入泡中使气泡合并并最终浮出液体表面。
附着力促进剂
附着力促进剂是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涂层与基材之间黏合强度的化学物质。对于金属表面涂层而言,这类促进剂的作用尤为关键。金属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表面容易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这一过程在接触氧气、潮气等环境因素时会加速进行。大多数涂料涂层内部都存在微小的孔隙,这些孔隙会成为氧气、水分子以及其他离子类物质的渗透通道。如果涂层与金属表面的黏合不够紧密,这些渗透物便可能引发腐蚀。因此,增强金属基材上漆膜的黏合强度至关重要。
附着力促进剂通常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官能团,分别位于其分子链的末端。其中一种官能团能够与基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另一种则能与基体树脂相结合。这类化合物种类繁多,例如硅烷偶联剂可水解产生三个羟基,钛酸酯偶联剂则可水解生成一个、两个或四个羟基,还有结构更为复杂的铬类偶联剂。
在涂料领域,有机硅烷化合物因其能够与多种基材反应并具备良好的水解性、润湿性和表面活性,而常被用作附着力促进剂。硅烷对潮气敏感,会水解生成硅醇。在溶剂型涂料体系中,这通常不是问题,但在水性体系中则需特别注意。硅化合物能在界面处与聚合物和基材形成共价键,因此硅类附着力促进剂广泛应用于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及乳胶等涂料体系中。
不同类型的基材表面对附着力促进剂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吸收性无机表面含有羟基,能与硅、铁、铝、钛等元素形成化学键;而非吸收性表面则含有类似硼、碱性黏土氧化物等物质,它们与硅醇无法形成共价键。
市场上还存在其他多种类型的附着力促进剂,如钛酸酯类、锆铝酸盐类、锆酸盐类、芳基或烷基磷酸酯类以及专利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钛酸酯类和锆酸盐类对潮气较为敏感,在水性体系中使用时需谨慎。相比之下,新烷氧基化合物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而芳基或烷基磷酸酯类、锆铝酸盐类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等附着力促进剂在水性涂料体系中表现更为稳定。涂料配方设计师在选择这些化合物时,需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含有环氧或甲氧基官能团的助剂在增强涂料体系对玻璃、铝片及钢板等基材的附着力方面效果显著。而含有甲基丙烯酸酯或甲氧基官能团的助剂则能提高自由基固化树脂对无机物基材的黏接力。此外,含有环氧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不仅能提升涂料体系对无机物基材的黏结强度,还能增强涂层的耐水性。含有环氧官能团的透明硅橡胶粒子粉剂则能提升涂层的耐磨性,使涂层表面变得光滑如丝,并产生消光效果。同样,含有氨基和甲氧基官能团的助剂也能使涂层表面变得光滑,并提升涂层的耐水性和对玻璃、金属表面的附着力。
湿边扩展剂
湿边扩展剂是一种特殊添加剂,它能在涂料施工过程中帮助漆膜维持湿润状态,从而确保不同部分的漆膜能够顺利交叠在一起。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调控涂料中水分的挥发速度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湿边扩展剂中会包含乙二醇、乙二醇醚类化合物、聚氧化乙烯乙二醇等成分,有时还会加入一些增稠剂,以精细调节涂料的性质。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湿边效果,涂料制造商通常会在涂料配方中加入这类助剂。此外,一些含有较高水分的颜料同样能够起到保持漆膜湿润的作用,进一步辅助湿边扩展剂的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施工人员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涂料的施工性能,确保漆膜的质量与美观。
防粘连剂
防粘连剂是一种功能性添加剂,旨在防止漆膜在特定条件下(如适度压力、特定压力、温度及湿度环境,或在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粘连或黏合。其中,含有甲醇官能团的有机硅聚醚共聚物,不仅具备流平和润湿的特性,还兼具耐磨损和防粘连的双重功效。而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团的有机硅类聚醚共聚物,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体系中能够赋予漆膜滑爽、耐磨以及抗粘连的特性。
含氟化合物助剂
是涂料配方中常用的一种防粘连剂,它通常在涂料制备的最后阶段加入,能够迁移到涂层表面,为涂层提供必要的保护,同时不影响涂料的重涂性能。这类助剂常被用于半光或高光的建筑乳胶漆中,特别适用于门窗装饰以及需要堆叠运输的部位。
石蜡
同样是一种有效的防粘连剂,它能显著降低涂层间的黏附力,防止不必要的黏附现象发生。这对于需要涂装、干燥、堆叠储存或运输的材料而言至关重要。石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涂料体系中,以增强涂层的耐磨损性和滑爽性。特别是在水性和溶剂型金属涂料体系中,石蜡能够显著提升漆膜的润滑性和耐磨性能。
闪锈抑制剂
闪锈抑制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止水性涂料在涂覆易氧化金属表面时产生闪锈现象的化学添加剂。在漆膜尚未完全干燥之前,金属表面往往容易形成圆形的锈斑,这对涂层的保护效果和美观性都构成了威胁。为了有效抑制闪锈的产生,控制涂料的pH值至关重要,而闪锈抑制剂的加入则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仅需添加少量的闪锈抑制剂,就能显著抑制甚至阻止闪锈的生成。一些胺类物质,如吗啉和AMP(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也被发现具有抑制闪锈的作用。这些物质能够与涂料中的其他成分协同作用,共同提升涂料的防锈性能。
在选用水性涂料进行金属表面涂装时,合理控制pH值并添加适量的闪锈抑制剂,是确保涂层质量和延长涂层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含有胺类物质的涂料配方,以进一步增强涂料的防锈效果。
防缩孔剂
防缩孔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止漆膜表面形成碗状凹陷的添加剂。在涂装过程中,基材表面的微小污染物可能会降低该区域的表面张力,从而在表面形成表面能梯度。这种梯度会导致涂料流动不均匀,最终在涂膜表面产生缩边、鱼眼等缺陷。
除了缩边外,由表面能梯度引起的其他现象还包括发花、贝纳德旋涡、橘皮等。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涂料从表面能较低的区域流向表面能较高的区域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会添加各种表面助剂来减轻或消除这些现象。
在这些助剂中,氟化合物表面助剂的效果尤为显著。它们能够有效地平衡涂料表面的张力,防止涂料在涂装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流动,从而避免缩孔等表面缺陷的产生。在涂装工艺中,合理使用防缩孔剂和氟化合物表面助剂,对于提高涂膜质量和美观度具有重要意义。
防流挂剂
防流挂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提高油漆黏度的化合物,它能在油漆固化或施工过程中有效阻止流挂现象的发生。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使油漆稠变的效果,从而增强油漆的稳定性和施工性能。
在醇酸涂料体系中,改性黏土是一种重要的触变助剂。它通过氢键在油漆中形成凝胶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控制油漆的流动性。改性膨润土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添加到研磨料中,通过研磨过程破坏其聚集结构,也可以以预先凝胶的形式加入。
黏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是否需要添加活性的活化剂,而活化剂通常是醇类。不同类型的涂料体系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黏土。
在乳胶漆体系中,由于存在凝胶结构,颜料和填料的沉降性能通常比溶剂型体系要好得多。这有助于保持涂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对于水性涂料体系来说,选择合适的胶体至关重要。有许多增稠剂适用于水性体系,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涂料的黏度,防止流挂。在选择增稠剂时,建议向不同的原料供应商咨询,以获得最适合自己涂料体系的解决方案。
有时将各种不同的防沉降剂与其他助剂配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防流挂性能。这些助剂在低剪切速率条件下能够影响涂料的黏度,同时有助于颜料的分散、流动的控制以及抗流挂性能的提升。通过合理的助剂搭配,可以进一步提高涂料的施工性能和最终效果。
防沉剂
防沉剂是一种流变助剂,它可以抑制颜料的下沉,使涂料在储存和应用过程中保持均一性。
触变剂
触变剂是一种使液体树脂基体(或胶衣树脂)变为流动性较好的添加剂,而撤除外力时,如搅拌或剪切间断时又恢复原来不易流动的状态。触变剂的作用是防止树脂在施工的斜面或垂直面上流淌,避免树脂含量在上下层不均匀,从而保证制品的质量。常用的触变剂有气相二氧化硅、沉淀二氧化硅。其他的触变剂有石棉、高岭土、凹凸棒土、乳液法氯乙烯化合物等。
防走丝剂
防走丝剂可以抑制漆膜表面的水平方向较细的、不同颜色的辉纹。
干燥剂
干燥剂,作为一种能够催化或加速油、油漆、印刷油墨及清漆等材料的干燥或聚合物、干性油交联过程的化合物,其核心成分多为羧酸盐类金属化合物。这些干燥剂在化学性质上属于催化剂,它们并不直接参与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而是通过促进或加速可氧化涂料基体的干燥、固化或硬化过程,来提升涂料的性能。
在油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干燥剂是单羧酸盐的金属盐,如脂环烃的酸、新癸酸等。酸的选择虽对干燥过程本身影响不大,但却显著影响干燥剂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干燥效率。只有那些能使金属溶解在树脂中的酸,才能被用作催干剂的基础。例如,乙酸或卤酸等无法溶解的盐类,就不适合作为催干剂使用。催干剂的用量通常根据金属占固体树脂的百分含量来确定。
油基漆的干燥过程主要包括氧的吸收、过氧化物的形成以及过氧化物的分解。催干剂在油漆中的关键作用就是加速氧的吸收,从而加快漆膜的干燥速度。传统的醇酸树脂通过双键吸收氧气,并在双键断开后形成自由基,自由基迅速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膜。催干剂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这一过程的速度和效率,使得醇酸树脂在数小时内即可达到表干,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硬膜。金属羧酸盐催干剂不仅能够催化或加速聚合物树脂的交联反应,还能加速干性油的干燥过程。
钴
是一种极为活泼的催干剂,同时也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它能够迅速促进漆膜表面的干燥,但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漆膜表面起皱、浅色漆变色以及清漆凝胶等问题。锰也是一种相对活泼的催干剂,但其颜色较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铁则因其快速聚合干燥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烘烤漆中,特别是在黑颜色允许的情况下。此外,铁还能有效去除漆膜上的附着物,提高漆膜的附着力。
锂
锂金属能够提高其他催干剂的效率,并在醇酸树脂生产中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锌则作为辅助催干剂与钴金属合用,可以形成较硬的膜。为了抑制漆膜收缩,锌催干剂能够减缓表面干燥速度,使整个膜能够充分与氧气接触并固化。脂环锌还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能够提升漆膜的光泽度。
钙
在高湿度或低温条件下,稀土催干剂中的锆类表现最为出色。钙通常作为辅助催干剂与锆合用,在烘烤漆中性能优越于其他辅助催干剂。钙催干剂还可以作为油漆的辅助分散剂加入研磨料中。锆与钙合用可以替代铅催干剂,虽然在高湿度和低温条件下性能略逊于铅,但能够提升漆膜的光泽和颜色保持性。铝则因其良好的聚合性和耐黄变性,以及黏度稳定性而备受青睐。
钕
钕在符合VOC要求的树脂中可以替代钙和锌催干剂,而钕和镧则特别适用于低温和高湿度条件下的使用。钡催干剂适用于厚浆型涂料,但在白色涂料中容易变色。
在水性涂料体系中,使用催干剂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树脂和催干剂之间的不兼容、粒子产生以及树脂变色等。在选择催干剂时需要特别谨慎,以确保不会引发这些问题。市场上已有多种水稀释性催干剂可供选择,如稀土金属、镧、铈、钕及辛酸钡的水乳液等。随着酸的变化从自然酸如脂环酸到合成酸如辛酸或新癸酸等,市场上也出现了更多种类的工业催干剂,以满足不同涂料体系的需求。
交联剂
交联剂,可将热塑性物质转变为热固性物质,它们作为多官能团化合物,能够与大分子链上的官能团发生反应,进而构建出热固性或三维结构的高分子材料。这些交联剂,至少具备两官能度或更高的官能度,它们在交联过程中成为热固性材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那些在交联反应中被去除的部分。交联剂既可以是低分子量的化合物,也能够是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种类繁多,如三聚氰胺交联剂就包括了六甲氧基三聚氰胺、三聚氰二胺树脂等氨基塑料,还有异氰酸酯、环氧树脂及胺类化合物等。
在众多的交联剂中,含有环氧官能团的硅烷交联剂表现尤为突出。在碱性环境下,无论是在室温还是加热条件下,它都能作为水性涂料的固化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应用于含有羧基或氨基的丙烯酸酯乳胶漆或聚氨酯分散液中,作为交联剂,其交联机理颇为复杂,涉及环氧硅氧烷的双重化学反应。烷氧基硅烷会水解缩聚,形成硅氧键,同时,它还能与界面发生反应,这不仅能提升涂层在湿润状态下的黏结性,还能与涂料中的填料发生反应,从而增强颜料的附着力。
交联作用对漆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漆膜的硬度、拉伸强度、模量、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同时也影响了其溶解性、溶胀性等化学性能。交联后的高聚物在原本可溶的溶剂中仍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溶胀性,但这种溶胀程度会随着交联程度的加深或链间键的形成数量增多而降低。这意味着,交联程度越高,漆膜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就越好。
耐磨改性剂
耐磨改性剂,是一种旨在增强涂层抵抗因机械摩擦、刮削或腐蚀而导致磨损的添加剂。磨损现象主要分为划伤与磨耗两类。划伤指的是物体表面发生的永久变形,但这种变形并不破坏表面的完整性。相比之下,磨耗则是由于持续的机械运动导致表面物质的逐渐损耗,如风蚀、滑动摩擦以及轮胎在路面上的磨损等,这一过程是渐进且持续的。
耐磨性能的提升,综合依赖于多个基本因素,包括弹性、硬度、强度、韧性,特别是耐磨损性和涂层厚度。此外,耐磨性能还与耐滑、耐刮性能紧密相连,因此,能够提升耐滑、耐刮性能的物质,往往也能有效提升耐磨性能。
涂料的耐磨性不仅受到聚合物和颜料本体性质的影响,体质填料的加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涂料的机械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物质常被用来提高涂层的耐磨性。例如,二氧化硅玻璃微珠以及某些特定类型的玻璃微珠(如能提高硬度的类似化合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某些硅树脂和油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表面摩擦系数,使物体更易于在表面滑动,从而减少磨损。通过增加官能度较高的低聚物使用量或提高交联剂的用量,以提升交联密度,同样可以达到增强耐磨性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石蜡的加入也能提升涂层的防滑性能,进而间接提高耐磨性。
防霉剂
防霉剂,作为一种功能性助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及其孢子的生长。这类助剂可以选择性地杀死微生物,也可以仅仅抑制其生长,而不必非得将其杀灭。在涂料领域,防霉剂的主要功效在于防止霉菌在涂料表面滋生。
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将防霉剂加入涂料配方中,能够显著提升涂料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抗微生物破坏能力。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存储阶段,还是在涂料被应用于墙面、家具等表面的过程中,防霉剂都能有效地保护涂料免受微生物的侵害,确保其性能的稳定与持久。
乳化剂
乳化剂,本质上属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能够将原本不相容的两种液体融合成稳定的混合物。具体而言,乳化剂能够根据需要,形成油包水或水包油的乳液结构。这一功能的实现,得益于乳化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这一特性不仅促进了液体的混合与分散,还使得乳化剂能够作为润湿剂使用,即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让液体更容易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来。
防蠕变剂
防蠕变剂可以阻止湿的涂料从被污的小块区域倒流,避免使被污表面的涂膜很薄。
防发花剂
这种添加剂能有效防止不同颜料间的分离,进而杜绝涂膜上可能出现的条纹或斑点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涂料中仅含有单一颜料,如果颜料粒径分布不均,也可能导致涂膜表面出现不均匀的发花现象。
防浮色剂
在涂料体系中,当多种颜料共存时,加入防浮色剂能有效防止颜料在分散及干燥阶段于涂膜表层发生分散不均或聚集现象。
在涂料行业中,“浮色”与“发花”这两个术语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实际上描述的是由不同运动方式引发的视觉效应。两者均发生在液态涂料内部,关于其成因,业界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浮色源于颜料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发花则是颜料在垂直方向上的分离所致。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发花是漆膜表层的问题,浮色则发生在更深层次。这些术语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归根结底,都是涂料干燥过程中颜料分布不均所致。
进一步地,有人用“发花”来描述漆膜表面出现的斑点状效果,而“浮色”则用来形容漆膜表面虽颜色一致,但深浅不一的现象。
防污剂
防污剂主要用于保护船舶水下外壳免受海洋环境的侵蚀。而防污漆,则是专门设计来防止海洋生物附着于船底,这些海洋生物不仅会使船体表面变得粗糙,减慢航行速度,增加能耗,还会增加船体重量,对航行安全构成威胁。
锡化合物
锡化合物防污剂,特别是针对海藻和藤壶等海洋生物,具有显著的防附着效果,但遗憾的是,它对其他海洋生物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期以来,三丁基锡化合物与氧化亚铜在海洋工业中一直是防污的主力军。然而,三丁基锡化合物因其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以及长期积累对环境的危害,已被禁止使用。
如今,氧化亚铜与抗微生物剂的组合正逐步取代三丁基锡化合物,成为新的防污体系。这些新的防污体系包括二巯基吡啶氧化铜、氧化锌化合物以及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在日本已有多年的成功应用经验。
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作为一种杀菌剂,能有效阻止藤壶、苔贝等海洋微生物的附着,是防污漆中的重要成分。它通常与其他抗微生物剂配合使用,以提升油漆的整体性能,并防止海藻、矿泥的黏附。同时,使用海藻类微生物剂也能有效降低海藻、海草对涂层表面的附着。
防冻剂
防冻剂是阻止涂料在融冻条件下冻结或损坏的一种助剂。
防肝化剂
可防止涂料黏度发生连续且不可逆的增长。这种增长往往是由于基料与颜料间的相互作用或树脂的聚合反应所引起的。
所谓的肝化,指的是颜基涂料体系中黏度逐渐增加且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源于基体与颜料或其他固体颗粒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由于基体自身的缓慢聚合反应所致。形象地说,肝化现象类似于旧时未封闭存放的油漆表面所形成的一层厚皮。因此,防肝化剂的加入对于保持涂料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抗氧剂
抗氧剂是一种能够防止物质氧化的化学添加剂,可提升涂料的耐用性,确保涂料能长时间保持其优越性能。在涂料、胶黏剂、密封剂及油墨的生产、存储、运输、应用乃至最终使用环节,其组分都可能遭遇氧化降解的威胁。
降解主要源于氧化或紫外辐射,其中氧化多由氧气或臭氧引发,这一过程在室温乃至高温下均可发生。尤其在高温条件下,抗氧剂能够显著降低热氧化作用及过氧自由基的形成,而过氧自由基正是导致颜色变化及涂料性能下降的罪魁祸首。
对于粉末涂料而言,抗氧剂的作用尤为关键,它能有效减缓树脂的热降解,这种降解不仅会导致涂料变黄,还会削弱漆膜的力学与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受阻酚类化合物常被用作主要抗氧剂,而有机磷酸酯类则有时作为辅助抗氧剂使用。受阻酚类抗氧剂擅长淬灭自由基,但需注意,在燃烧性气体环境下,它可能会使涂料呈现红色。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则擅长分解氢过氧化物,能在高温或固化过程中保护涂料免受氧化侵害。内酯类化合物抗氧剂则是碳或氧自由基的淬灭高手,能有效抑制自动氧化过程。
为满足热量与加工过程中的双重需求,高性能的无酚复合型抗氧剂应运而生,它将亚磷酸酯类与内酯类抗氧剂相结合,产生协同作用,为涂料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增稠剂
增稠剂,作为流变助剂的一种,能够显著增加涂料的稠度,并增强涂料的机械及物理化学稳定性,有效控制涂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
增稠剂主要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增稠剂得益于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无机颗粒达到纳米级别,从而获得新的性能。而有机增稠剂,尤其是聚合物类,仍然是研发的重点。尽管聚氨酯类和聚羧酸盐类聚合物仍是主流,但通过共聚改性、接枝疏水基团等技术手段,不仅提升了增稠效果,还增强了抗水性能。同时,为满足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要求,无溶剂型增稠剂也日益受到重视。
由于单一增稠剂在特定剪切速率下才能显著提高黏度,因此,研究不同增稠剂的复配和协同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聚羧酸盐类增稠剂的开发是行业的主流方向,提升聚丙烯酸增稠剂的性能,包括贮存稳定性、耐介质性能和增稠能力,是研究的热点。这涉及到通过共聚改性、与其他增稠剂复配等方法来实现。除了聚羧酸盐,半合成和聚氨酯类增稠剂的性能也在不断优化。国内市场上虽已开发出多种增稠剂,但主要是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较为罕见,阳离子型则尚未见报道。为了使用上的便利,应积极研究两性增稠剂,使其能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应用;同时,探索新的聚合技术,如无皂乳液聚合、无溶剂聚合等,以制造出更高性能的增稠剂产品。
写在最后
涂料中的溶剂助剂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决定了涂料的粘度和流动性,影响着涂料的干燥速度和涂膜的外观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同时,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低VOC的涂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助剂的发展也在不断向着环保化、多功能化和特殊功能化方向迈进,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和环保涂料的需求。
找不到心仪涂料?
产品不错却无人知晓?
产品检测找不到靠谱的人?
想采购却需要拼单?
想参展却不知如何联系?
想投稿论文?
……
你想要的,涂涂都有!
凭借一人一企,首次免费试享VIP功能
长按文末二维码,扫描添加涂涂
让涂涂做你的涂料小帮手~
阅读推荐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