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记——倪瓒《六君子图轴》

文摘   2024-12-11 22:52   山西  

倪瓒代表作《六君子图轴》

现身了!

人头攒动的观展现场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写满了题跋,

钤了很多很多印章,

他们在追捧什么?


密密麻麻的题跋,
过一遍需要耐心,
更需要眼睛好。

我更喜欢一水两岸上端的远山,
把题跋印章P掉,
只剩远山,
一下就把人带入了悠远澄净的地方。

我想唱:
“那远山呼唤我曾千百次路过!”

画卷上倪瓒的字,
有的部分已经斑驳。

倪瓒自题:
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
至正五年四月八日,
泊舟弓河之上,
而山甫篝灯出此纸,
苦征余画,
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
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
倪瓒。

倪瓒遭遇朋友索画,
勉强为之,
言说要是大痴老师黄公望看到,
肯定要笑话他了。

倪瓒没有给这幅画起名字,
还是黄公望给这画题跋,
起的“六君子”之名。
右侧题跋即是黄公望的亲笔,
钤印看不清楚了,
或许就没有盖章,
不是所有人都有看过就盖个章的癖好。

黄公望号“大痴”,
他题跋的内容是:
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看古木拥陂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大痴赞云林画。

倪瓒一笔也没有画水,
他老师却看出了“秋水云山”,
坡岸六棵树,
也成了绝世独立的“六位君子”,
果真还是大痴,
果真还是有知音。

更有人痴迷到辨识这六棵树是什么树!
右侧这两则题跋,
下面的是乾隆儿子成亲王所写,
上面的是一则提出这“六君子”是
“松柏樟槐楠榆”六种树。

六棵树能分辨清什么树种吗?
傻傻分不清啊!
成亲王的题跋,
六君子图万幸没进宫让乾隆看到。

这则题跋记录了光绪年间,
张之洞与王懿荣一起观览了此图。


黄公别去已多年,
忽见云林画里传。
二老风流辽鹤语,
悠然展卷对江天。
吴兴钱云。

钱云是元代人,
他看到此图时,
黄公望已经驾鹤西去多年,
倪瓒也是老者了。
他看到画卷一左一右倪瓒与黄公望的字
在画卷左上感慨题跋。
董其昌也过手此画,
在其上留下跋文,:
云林画虽寂寥小景,
自有烟霞之色,
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也。
此幅有子久诗,
又倪迂称子久为师,
俱所创建,
真可宝也。

董其昌视此图为“寂寥小景”,
赞倪瓒绝非一般流俗画家。
圆形的“安”字印
下方的白文“仪周鉴赏”印,
为清初收藏家安岐的收藏印。
安岐曾做过康熙近臣明珠的家臣,
后经商,
家资丰厚,
范宽《雪景寒林图》
唐寅《四美图》
等等珍贵书画曾为其收藏。

清代同治年间周寿昌的题跋,
讲述了收藏者书斋之中独自静观的感受。
一水两岸的淡墨色构图,
满是清冷之气。
与大痴的浅绛山水有相近之处。
没有浓艳的色彩,
没有亭台楼阁,
一个人也不画,
就静静山坡几株老树,
悠然孤山被空白隔远。
如果没有这些题跋,
才更彰显倪瓒的清净孤野之境吧……
还是喜欢整轴看这画卷,
长轴的装裱让画心的小景更悠远精妙了!

倪瓒的另一幅《竹石图轴》没那么有名,
是倪瓒晚年的送友之作,
纤纤细竹生于巨石缝隙,
这劲头,
这风骨,
还是孤傲的倪瓒写照啊。

躲避战乱的倪瓒,
也曾到上海,
他返家时画此图,
故而这幅画展陈在“海上书画厅”中。

畅游山水与古代建筑
木石史书——古代建筑巡礼 碑刻传奇——那些年那些事 惊鸿一瞥——远去的中国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