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是咋过的呢,按照我这种J人(我是INFJ)的风格,放假前发表的视频里怎么说的基本就是一项项按照那里去做的。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大部分,这几天还有了一些很想记录下的思考。
关于,“妈味”和“自我”的平衡。
可能因为前两天1v2带娃在酒店,高浓度的48+12小时完全和他们在一起?从吃喝、运动、睡眠、学习无一不照顾到。倒是没有特别大难度,因为孩子们已经大了,好沟通,基本上我说啥他们都能听,只是有时候要重复几次也顾不上用声技巧挺费嗓子,比如XXX要去洗澡了,XXX你作业写咋样了,XXX你的PAD可以放下了,XXX你咋咳嗽这么厉害呢……
翻一翻自己的手机,全是他俩的照片,他俩的背影,看看微博、朋友圈,全是关于他俩的记录,至于自己……我在哪?我穿什么衣服度假?我想吃的是什么?我要不要去一家自己喜欢的咖啡馆坐一坐?我……
“我”含量几乎为零,只负责在孩子喊妈妈和不喊妈妈的时候都当妈妈,并时不时拍照、写些碎片喜滋滋记录、炫耀,看!我有俩孩子,看!他们俩玩挺好、吃挺好,看……谁在乎?大概就是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舅舅、舅妈……当然,还有我自己。
照理说当妈妈这件事,也是我发自内心盼望了很久的事,所以带娃再累没有啥抱怨。阿德勒说人为社会为团体创造了价值就会感到生命的意义。那么生孩子、养孩子、把孩子养好这件事就是在创造价值,我也为此感到骄傲,但困惑的问题就是做这份“工作”竟然可以那么忘我?!
路过酒店房间的穿衣镜时晃神了一下倒退回来看了自己几秒,按照某些平台上“大女主”“独立女性”这样的TAG去衡量,此刻穿着邋遢、戴着酒瓶底厚的镜片眼镜、手里还抓着某个孩子的袜子大声喊叫的我,确实是太没有女性魅力了,你看现在已经成为网红的“苏阿姨”也是因为离家出走、自驾环游中国摆脱了“妈妈”“妻子”“外婆”这样的标签而火。那大部分的普通女性包括我,要学习她们吗?未婚未育的年轻女孩们,要继续不婚不育只为自己服务吗?
现在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拍一期独立女性的视频可太有流量了,但……
这样吧,我不喜欢说教,也没资格说教,只把以下这一些思考的结论分享给你:
别被任何tag迷惑,也没有人永远是榜样。
人生有不同的阶段,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且这些角色可能会有重合,我们做孩子、做学生、做恋人、做管理者、做打工人、做父母……会收获不一样的喜怒哀乐,都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如果,只困在一个角色里,长久下去难免乏味、厌倦。生在罗马的人也会想走出罗马看看。
值得欢喜又恐惧的是时间无情在流动,我们在长大,孩子会长大、感情会迸发也会降温、头发会变白、走路不再快……我们会和很多角色告别,不管舍得不舍得,就像我24小时被叫“妈妈”“妈妈”的体验,其实也很快会过去,想到这,就只有珍惜,不敢厌倦。
所以,“妈味”和“自我”不冲突,它是”自我“的一部分,人生的这个阶段里,我体验了这个角色,投入且应该要享受。
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希望你也能ENJOY当下~谁知道下一个人生的转弯处,我们会遇到什么?
分享个昨晚拍的房间外的夜景给你啊~厦门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