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红高粱文学”添加关注,点关注,不迷路。
感谢苍天,感谢大地。2020年,母亲艰难地度过了轮椅上的春天,也艰难地度过了轮椅上的夏天。金秋十月,在暖暖的晴空下,母亲经常坐在轮椅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虽然这期间住了九次院,但她仍然顽强地生活在我的身旁!她唠叨时,我是听众;她想唠嗑时,我是搭档;生活照料,我当保姆;饮食方面,我当厨师;保养身体,我当保健医;她发号施令时,我当勤务兵;她寂寞时,我当开心果;她沮丧时,我找理由表扬她、夸奖她、崇拜她,当心理医师……我在总结、在思考,思考如何做才能和母亲一起度过即将到来、令我生畏、令我恐惧的2020年这个变幻莫测的冬天。 我已不能像对待孩子而应当像对待婴儿一样全方位精心地照料母亲:吃饭,得喂;睡觉,得搂着;大小便,得问、得抱、得擦;情绪不好,得哄;未病之病,得防……母亲的生命如风中即将燃尽之弱烛,虽然有我全力地遮风挡雨,但也随时都有熄灭之可能。我日夜守护的小火苗啊,早已暗淡了日月星辰,远去了柴米油盐。你曾是我生命的依托,是我生活的温暖,是我命运的风帆。你是我的来处,是我的根啊!现在你每一次微小的晃动,每一个吃力的摇摆,都令我惊恐,让我不安。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默默祈祷:母亲啊,我期待着能与你一起迎接2021年的第一缕阳光! 老人一旦卧床,生命往往就不长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了三种原因: 一是老人因缺少必要的活动而导致器官功能快速地衰竭。 老人卧床后,其自身基本丧失了活动的能力。如果不借助外力,那只能躺在床上。我曾因腰损伤不能动而躺了几天,第一天感觉还可以,第二天感觉不舒服,第三天就感觉全身的肉都难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不活动,血液循环就不畅,机体就缺氧。短期只是难受,时间一长,肌肉就萎缩了。内脏器官虽然肉眼看不到,那也必然受到同样的影响。我们年轻人都这样,老年人更是如此呀。老人缺少必要的活动,这是普遍的、隐形的杀手。 老人不能活动,往往就力不从心地被困在了狭小单调的空间里,他们接触不到社会,更感受不到自然的风光。这种生活都赶不上牢狱,并且永远也没有改变的希望。如果子女再嫌弃地恨恨叨叨,这必然导致老人悲观绝望。心已死,身如何能生呢? 三是对于老人的疾病,预防不到位、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得当。 中医讲的“治未病之病”,我理解这就是防病。人老气衰,免疫力低,因而容易得病。如果不慎防,那就像是河道没有了堤坝,一旦洪水到来,必然得泛滥成灾。 疾病都是有前兆的。如果发现不及时,小病就会变成大病,就难治啦。谚语说的“养病如养虎”,不假呀。 有了病需要到医院治疗,但医生负责那么多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短时间内往往对病情难以作出精准的诊断。诊断不精准,必然影响治疗效果,而老人是等不起的。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结合业余时间学习《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及《黄帝内经》等掌握的常识,我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守护母亲的办法。那就是在细心、用心、耐心地照料好母亲生活、慰藉好母亲精神的前提下,及时地处理好下列问题: 一、看住母亲的脚。如有水肿现象,要趁早给她服利尿药或打利尿针,并找出水肿原因对症治疗。水肿现象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它是致命疾病的风向标。 二、给母亲补气。冬天即将来临,大自然阳降阴升,母亲年纪太大了,气亏,气亏则血难行。而用人参、党参、黄芪等补气,能增强她生命的动力。 三、确保母亲不贫血、不缺白蛋白。我认为这是母亲的生命之本。如果贫血或缺白蛋白,应及时补上,否则的话,怎么治疗都不会有好的疗效。 四、保持适当活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自然之理。母亲因自身条件所限,往往缺少活动。有人说生命在于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我认为最佳状态是心静而身动。冬天寒冷,不宜经常用轮椅推母亲出去,我不能让她总卧床,而应该帮她在室内适当地活动。 五、关注母亲身体的细微变化。老房子是容易漏的,老人是容易得病的,而疾病又都是由轻到重有蛛丝马迹的。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治好小病也不难。发现没发现、是否早治疗,这是我的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治好,那是另一回事,只能靠天命了。 六、坚持每天给母亲揉肚子。不能自理的老人,因胃肠蠕动不好,往往被“吃”和“拉”的问题所困扰。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我感觉要解决“吃”的问题,应先解决“拉”的问题。而揉肚子能促使胃肠蠕动,这既益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利于大便畅通。给母亲揉肚子之前,她三四天才排一次大便,通过揉肚子,她一两天就能排一次大便。大便畅通了,食欲自然就好了。揉肚子,这个办法虽然土些,但能解决老人“拉”的问题,是简单有效很奇妙的养生办法。 我有个朋友,他父亲九十岁了,处于半失能状态,老人大便干燥,靠通便药四五天才能很困难地排一次大便。我建议给老人揉肚子,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告诉我这个办法效果非常好。 据我观察,在东北,每年有两个时段对老人身体不利,那就是开春河冰开化时段和入冬河水结冰时段。这两个时段是大自然阴阳交替的季节,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哮喘病的老人而言是多事之秋。母亲有心脏病,往年这两个时段她都是被动地住院。我发现这个规律后,就主动出击:在这两个时段到来之前,领她到医院进行预防性治疗。此后每年的二、三月份和十一、十二月份,当许多老年人集中住院致使医院的心脑肺科病房人满为患时,我母亲基本还算是平安的。 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就像秋天熟透的果实,经历一场风雨可能就落了。大自然既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而子女精心地照料,细心地观察,发现风吹草动及时防患于未然,这就是为老人遮风挡雨。 保护好老人身体,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主要的,而治疗是必要的,但也是辅助的。因为所有的药都是双刃剑,都有副作用,而喜乐的心,这才是老人颐养天年最好的妙药良方。 处理好上述问题,不仅能减轻母亲的危险程度,而且能提升她那让我看着都心疼的生活质量。2017至2019这三年间,母亲每年都休克十余次。在总结出上述陪护原则和方法并付诸实践后,母亲虽然很弱很弱,但一次都没休克过。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就想:老人的需求并不复杂,只要我们细心、用心、耐心地学习、观察、思考、揣摩,那么时间长了,我们不知不觉地手中就有了庖丁的刀,好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2020年入冬以来,辽东山区罕见地没下一场雪。天气干冷,室外最低气温已达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我和母亲住的平房靠烧火取暖,室内有火炕和床,还有土暖气,我早上把火生着,晚上十一点才停火。火炕是我亲手盘的,炕面加了一层砖,厚度是普通炕的一倍,到早晨生火时还热着。母亲反应迟钝了,我不敢让她住炕,怕出现烫伤。 母亲就像婴儿,她早已离不开我了。我和母亲住一张床,盖一个被。这样,她随时都能摸着我,但多数时间是我在摸着她、搂着她。我和母亲说:“我小的时候,你就这么搂着我,对不?”母亲眼睛都亮了,不住地点头,激动地说:“对-对,以前我搂着你,现在你搂着我。” 我小的时候,母亲是家长,她生我、养我、教育我、牵挂我并给我暖暖的怀抱;现在,母亲老了,我把她当孩子,陪伴她、照料她、哄着她-----但母亲毕竟是老人,我多大都是她内心牵挂的孩子。为了让母亲找到当初的感觉,我就经常钻到母亲的怀里撒娇。在母亲怀中,闻着母亲的体香,想咋地就咋地,不需要任何伪装。母亲的怀抱,那不仅是我幼小时的天堂,也是我现在的天堂。我真担心天堂有一天会失火呀。 我给母亲梳头不用梳子,而是用四根手指。记得小时候,我最愿拱到母亲的怀里或躺在母亲的腿上让她给我抓头上的虱子,其实根本就没有虱子,我就是愿意让母亲像在乱草里找东西一样地摆弄我的头发。现在,我用手指给母亲梳头,也是想让她感受到当初我感受过的那种感觉。 有时,我乘母亲不备,还冷不丁地挠一下她的脚心。这么简单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不仅能通过刺激锻炼她的反应,还能逗得她哈哈地大笑。 因平房接地气的缘故,室内温暖而不干燥,只是每天烧火也增加了很多麻烦。烧火虽然麻烦,但我更怕不麻烦。 母亲尿床频了,大便也经常失禁。为搞好母亲的卫生,我每天都用眼睛看,靠鼻子闻。春夏秋三个季节,褯子、小褥子、褥单、裤子洗完后在院子中晾,而在冬天,为了干得快,就只能是在炕上烙。 母亲的生命已滑到了山脚处,前面的路是陡崖亦或是慢慢的缓坡,基本就取决于我了,就像当初我幼小的生命取决于她。 忙碌着,寂寞着,无奈着,提心吊胆着,同时也亲情交融着,在每个白天及白天过后的晚上,在每个晚上及晚上过后的白天。 我经常说:“老娘,我离不开你,离开你我没意思,你得陪着我。”母亲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说:“权,你是妈的好儿子,妈也离不开你,咱俩谁也离不开谁,妈陪着你,妈永远陪着你。” 母亲就带着一种价值感,带着一种责任感,带着一种使命感,以顽强的精神,以超强的生命力,在阴与阳的交界线上痛并快乐地煎熬着,一点儿一点儿地蹒跚前行。我感觉母亲的脚步很沉重,她往前每蹭一小步,都吃力地摇晃,倍显艰难。衰老和病痛在母亲背上已堆积成了一座山,压得母亲经常沉重地喘息着。我很无奈,因为我没有办法直接分担。我只能当母亲的拐杖,手拉着手,肩挨着肩,我们娘俩共同努力着,齐心协力风雨兼程地沿着泥泞坎坷之路,互相鼓励着小心谨慎地向前、向前。终于深一脚浅一脚、磕磕绊绊、连推带拽地走过了2020年! 母亲到了这个年纪,能够支撑她精神的,唯有亲情,能够温暖她心灵的,也只有亲情。亲情交融已成为维系母亲生命的一棵核心稻草。 我就想,无论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只要专注,只要坚持,再配以合理的方式方法,那就没有爬不过的山,也没有过不去河。 走进2021年,这是2020年入冬时我努力追求的也是奢望实现的目标。而现在,它已变成了途中的一个驿站。虽然已很疲惫,但我不敢歇息,因为我还渴望着、渴望着能与母亲再过一个团圆的传统大年! 母亲这几天的状况还算好,她愿意和我唠嗑,还主动给我挠刺挠,只是晚上睡觉很难。我就想,老人身体的变化比伏天的阴晴转换还快,春节将至,为稳妥起见,还得对母亲进行全方位的预防性治疗。 1月4日,我用轮椅推母亲到了医院。因为和医生早已成朋友了,我们就直接去了住院部。小护士看见我们,就友好地笑着说:“又来预防性治疗。”医生问:“她这段时间怎么样?”我说:“还算好。快过年了,想给她调理一下。”医生问:“这次想怎么弄?”我说:“营养一下心脏,疏通疏通血管,输400CC血,再给她用两瓶白蛋白(白蛋白是我外购的)。”医生会意地点点头,就把母亲安排到了616病房。 母亲年纪太大了,基础病又比较重,哪个医生都有些打怵。他们也知道我最了解母亲,所以就征求我的意见。只要我的想法不违反医理,他们基本都能尊重我的治疗方案。 病房里共五张床,含母亲只有三个患者,对我而言,条件还算不错,不用坐轮椅过夜了。 记得2019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母亲住院的病房不仅五张床住满了患者,还有六个陪护人员,在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晚上竞住了十一个人,外加床都没地方,我休息只能在轮椅上坐着。 就在那个时候,不知怎么的突然间出了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它史无前例地骚扰了九省通衢的大武汉;而到了2020年冬天,这种病毒不可思议地在全世界妖魔般地肆虐、海啸似地蔓延。 我们家居住的辽东山区小镇虽然没有这种病例,但防范也很严,人们都习惯了戴口罩。话说回来,如果不戴口罩,公共场所哪也不让进。不仅如此,住院的患者及陪护人员还都得做“核酸检测”。 这段时间住院的人比较少,这可能与防疫有关。虽然晚上有床可躺了,但我还是不能睡觉,因为病房内有呻吟声、有咳喘声,还有那个不太老的男患者如雷的鼾声……没有点硬功夫,在病房里实在是无法入眠。但我还算安心,我就想,这是人世间的一种交响乐,走过的地方皆是风景,有过了这种经历,接受了这种声音,将来闲庭信步地望云卷云舒、赏青山绿水、观鬼斧神工之时,那将是怎样的惬意呢。 母亲的血管已很脆了。以往输液过程中,她手老愿意动,还尿频,如果用普通的针,就容易鼓。这次住院,我准备给母亲输血,还输每针需10多个小时的硝酸甘油。我和护士沟通后,就埋针。埋一针,正常情况下能用4—5天。母亲有些糊涂了,她可能是觉得手臂上带着埋的针不舒适,就总要拔。我告诉她那是埋的针,她听懂了,还问我给她用的什么药,我说是长寿药,她就很高兴,但一会就忘了。我到底还是没看住,三个晚上的后半夜,母亲拔掉了两次针。不能睡觉也有益处,能及时发现问题。 临床的患者是个老太太。她到了深夜就喘,痰多,但咳出来挺难。手不停地比划,还哇哇地叫——她是个聋哑人。 把着老太太手输液的是个女人,能有四十多岁,腿是夸张的“0”型,而且还很短。她上身正常,但身高只有一米二三。她得帮老人在床上大小便,还得给老人捶背,还得给老人接痰。饭口的时候,还得外出打饭…… 她每天都像蜜蜂一样在默默地忙碌着,对老人侍候得细致而周到。从她对老人的了解及为老人做事的熟练程度看,陪伴老人的时间应该是很长了。在她侍奉老人的每个娴熟细小的动作中,我看到了她大大的功夫。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她心平气和,从未抱怨。偶有闲暇,还涂涂口红,照照镜子。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欣慰和幸福,而没有一点点的烦躁和悲观。 我有些感动。不忙的时候,也和她唠些嗑。她说老太太是养母,和她一起生活,家在北四平乡北旺清村,是农民。她还说家里困难,但以前并没享受到低保待遇,现在好了,国家搞“精准扶贫”,前段时间办了“低保”。说低保户住院治病不用自己花钱,以后就不用愁了。说这些事儿的时候,她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是眉开眼笑的。她好像有个习惯,说到高兴处上半身就有点儿晃。在她晃动的时候,那如丝项链的下端,有个心形橙色的坠儿也随着晃动。 有的人,在艰难中幸福着;有的人,在安逸中痛苦着。幸福和痛苦,可能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或许有十万八千里,一辈子也不容易走完。 这个残疾的女人,经济条件并不好,但她对母亲的爱心和耐心让人感动。我真没想到,一个残疾的躯体里竟然灵动着如此圣洁的灵魂!她的善是藏不住的,在举手投足间,在细微末节处,那种善的光辉如星斗一样自然地闪烁。 有个在机关工作的干部(避免麻烦,隐去姓名),他母亲八十多岁,处于半失能状态,和他弟弟一起生活。他弟弟的几个朋友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礼貌性地请老人及其家人吃饭。他因打麻将而没有到场。过了一段时间,他妻子很随意地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他们家干干净净的宠物狗正在吃火腿肠,狗的头上戴着“生日帽”,还配有“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这个视频迅速引起了热议…… 我就想,一些条件虽然也很重要,但那是无止境的,而老人留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孝心,那么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被变成不孝的借口;如果真有孝心,那么千山万水也不是阻隔行孝的理由。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权利,但前提是做好自己本分的事。陪伴老人的决定因素不是各种条件,而是那种醒着的时不我待的感恩情怀。因为发自心底的爱,才是行为的动力源泉。 我深深地感受到,我难,她比我更难,她真是给我上了堂生动的实践课。但四天的时间,我并没能帮上她什么,感觉心中隐隐有种牵扯着的愧疚和悲怜的遗憾。我只能默默地为她祈祷:愿好人一生平安。 在祈祷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忙碌着的身影,看到了那个眉开眼笑的神情,看到了那个晃动着的橙色的坠儿。 那个橙色的坠儿啊,如精灵,欢快着;像火焰,在燃烧。 变化如影随形。从正月初八那天开始,母亲又吃不下饭了。肚子没停地揉,却没有效果。两天后,姐也回来了,她想让母亲住院。我和医生沟通,医生不建议住院,这其实是告诉了我结果。我也不想让母亲住院,怕她到了医院就回不来了。我就跟姐说:“我妈以前说过,她最后要在家里”。 姐急得不行,就熬“焦三鲜(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这是治消化不良的小药。我知道这药治不了母亲的病,可在当下,尽尽心意也符合情理。但母亲已喝不下了。 医生没有了办法,我也只能在网上查。搜索“如何使胃肠蠕动”,在阅读了大量文字后,我凭感觉筛选出了两种药:吗丁啉(促进胃蠕动)和莫沙必利(促进肠蠕动),这是两种白色的小药片。为慎重起见,我找到医生论证探讨,并得到了认可。但母亲已吃不下了。我将药溶于水,抽入注射器管中,对躺在床上的母亲说:“老娘,上帝赐福与你,他派使者给你送药了,把药吃进去病就好了”。母亲点点头,就张开嘴,我赶紧將药水注到她的嘴里。母亲紧闭双眼,使足了劲,咕咚一口,就把寄托着我希望的药水喝进了肚里。 我接着就给母亲揉肚子。我就想,胃肠蠕动的药于内,手揉肚子于外,里应外合或许能有效吧。这是我最后的一点点很渺茫的希望。 我还是把让母亲胃肠蠕动的意念集中在手上,揉啊揉,揉啊揉。手揉的同时,心也在祈祷。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听到母亲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这种声响坚定了我信心,点燃了我的希望。果然,不到四个小时,我扶母亲坐起来试着喂饭,她令我惊讶地吃了半小碗稀稀的小米粥!当时我那心情啊,简直像花开一样绽放! 我以前对西药印象不好。但通过这件事儿,使我固有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西药疗效来得快,而中药慢;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西药能为使用中药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二者结合,效果最好。 到了六月,母亲又不能吃饭了,“里应外合”也不灵了。我突然想到母亲已经五天没大便了,前一天她说要大便,但没拉出来。可能是干燥不畅通的缘故吧,我就给母亲用了“开塞露”。几分钟后,大便排出了,虽然味大,但那是我期盼的。 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但我内心隐隐地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就是油将干、灯要灭,一场势不可挡的重大变故即将来临。(待续)
作者简介:陈权,辽宁省新宾县人,早年做过专职律师,后在财政部门工作。不懂文学,此前亦无任何作品。在与老娘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常被情感的波涛淹没。因情感的趋使,对“孝道”这一传统的话题悟出了暂新的认知。情蓄于内不得不发,于是,拿起了陌生的笔……
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发起,继《秫秫》(已出版)《青草湖》(已出版)《孤山泉》(2024年9月份出版)三书后,受到了全国及国外广大华籍、华侨文学创作者的高度评价,应广大文友要求,根据近日收到的大量优秀闪小说、小小说、诗歌和散文实际情况,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拟将编著第四套文集《高粱红了》一书,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国际书号。 《高粱红了》一书依旧延袭《秫秫》《青草湖》《孤山泉》模式,分闪小说卷、小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文章内容要求具有家国情怀,反映现实,体现真善美,杜绝错别字。 有作品入书的老师,篇数不限,请直接发文给主编,主编审核通过后,即可入书,入书文章要求原创(不需首发),每段空两字格,50字内作者简介。 入书作者需按文章所占页码购买书,每页码一本书,每本书80元。 出书费用欠缺部分、快递费,在没有单位及个人赞助情况下,由笔嘴书屋出资。 收稿期限:即日起至2024年10月底,2025年元月1日前出版。第三届“红高粱杯”
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征文大赛启事
高密东北乡历来为一块文化沃土,先有莫言长小说为国争光,后有闪小说蓬勃发展,继中寓闪小说专业委会批准了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并挂牌在笔嘴书屋后,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在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成立了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相继已举办了二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举办了四届笔嘴书屋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为继续弘扬红高粱文化,经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中寓闪学会闪小说研究会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
一、征文日期
2024年8 月 1日至2024年12 月 31日。2025年1 月30日公布评奖结果。
二、作品体裁等
①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
②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微信公众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
③参赛作品不限次数和篇数,不限体裁和题材。
④本届大赛总评委不参赛,赛期所刊文为“支持贴”。
⑤本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崇尚正能量、野性(蓬蓬勃勃生命力)、独特性。
三、收稿方式
①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栾加合。收稿微信号:13563632167
②参赛作品刊发《红高粱文学》公刊号,参赛稿在评选结果前一律不修改,刊发即代表入围。
四、评分
①主观分:评委在50—60区段为每篇作品打分。
②客观分:即四个人气分,每第一名为10分,第11名为0.9分,计分到第19名,即0.1分。包括①投稿数量②打赏额③阅读量④留言量。
③主客观分数相加,决出比赛名次。
五、奖项待遇
一等奖4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一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二等奖8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二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三等奖12名(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各三名)。纸质证书。名家著作一本。作品向全国及国外报刊推荐。特邀参加拟于2025年5月份召开举办的“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获奖者笔会,会址为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优秀奖16名
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优秀编辑奖4名。有纸质证书,奖名家著作一本,并邀请参加颁奖大会。
六、其他事项:打赏额的一半作为稿费发给作者,单篇不满十元的除外;参赛稿一旦投出,不再改动,单篇阅读量达不到50的、打赏不足十元的无参评资格。
七、颁奖典礼
邀请组委会成员、所有获奖者和高密市文化界名流,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笔嘴书屋颁奖。议程如下:
①召开一至二人的新锐闪小说作家研讨会。
②游览莫言旧居、莫言文学馆、红高粱影视基地、红高粱文化大院、刘铁飞美术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青农湾。③举行“红高粱闪小说笔会”,研讨与会人员纸质打印(并电子版)闪小说、诗歌、散文等六篇(首)文学作品。④所邀请入会人员、获奖人员,除来返路费、食宿自理外,到达高密东北乡颁奖、研讨会、游览、笔会活动期间,活动费用由高密市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高密市东北乡社区作家协会、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承担,包括一顿集体会餐。
八、组委会
中国高密东北乡闪小说创作基地
高密市东北乡文联
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
九、顾问
王若冰(旅澳作家、某著名海外刊物总编)
余清平(主编/作家)
娃娃(新加坡文化艺术协会副秘书长)
毛维杰(莫言文学馆馆长)
王玉清/李大伟/丁元忠(高密市东北乡作协顾问)
十、总评委
栾加合(中寓闪小说专业委员会高密东北乡创作基地主任/《红高粱文学》总编/高密东北乡作协常务主席。)
十一、评委:
李立军《荷花淀闪小说》总编
王利(高密市十九届人大代表/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郭星月(高密东北乡社区作协秘书长)
东方/范宝林/王炳华/林殿波(作家)/李景林(作家)/张田勤(高密东北乡作协副主席/红高粱文学主编)
赞助单位:高密市东北乡笔嘴书屋
欢迎其他赞助单位加入,奖金、奖品视赞助单位赞助增加。
第三届“红高粱杯”全国闪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征文大赛组委会
2024年7 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