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中国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研究生的问题,很多博士不合格

科技   2024-11-15 10:05   中国香港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饶议科学  作者|饶毅教授

转自|募格学术



研究生硕博分流


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中国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研究生的问题,很多博士不合格,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或者有意义但自己不懂,而是老师包办代替的结果),毕业后走向研究为主的岗位。

有人提出:医生因为晋升被迫写文章,写不出来所以产生各种造假,是目前全世界论文造假的第一原因。研究生因为需要论文毕业而各种造假,是目前论文造假的第二大原因。

这里提出:

研究生都试着朝博士方向,但如果发现不行(自己发现其实不感兴趣、或者老师发现其实学生不合适,等等),以硕士作为分流,不用做研究、不用发论文,只要课程及格就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研究生和导师双方在培养过程中判断是否合适,不行可以有硕士学位分流,两年基本训练得到肯定,而避免学生继续进行自己不合适的研究。

有个基本知识,需要教育部改:

很多学科(如生物医学)的硕士和博士,不合适分开(读了硕士再读博士),这样的两段分割出产的质量很低。应该一次以博士为目标,如果不行就中间以硕士结束,更合适。

目前,研究生数量非常大,每一个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时间较少。而且实际上研究生只要入学了,基本保证毕业(入学后不毕业、不获得博士学位的可能性非常低,肯定不到百分之五)。

很多(超过50%)的老师把研究生(博士生)当成苦力,让研究生卖力,也误导一些发了论文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是研究人才,以后就业时低不成高不就。


中国培养研究生经历


从1996年起,我曾多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中国的研究生:
1)在提高全国研究生收入的大规模层面
2)在研究生课程改善的群体层面
3)也在研究生个人可以离开有矛盾的老师、到我实验室完成研究生学习的个人层面。

199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人才外流严重,剩下的老师大多数不愿意教课。我先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发起讲课,再参与199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讲课。

从2000年开始,与吴家睿发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下含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物、植物生理学等多个研究所)讲“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课(2003年后扩展到北大、清华,课程改名“BIO2000”,早几年的课应该是全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生课程里面质量第一的,曾获中国科学院教学特等奖,后来多种原因导致质量下降,包括各个单位推出的课程多了、愿意教学的老师多了,也包括该课程后来的组织者——特别是北大的组织者——不负责任)。

施一公和我全职回国后不久,我们在两校都提高研究生收入,并提请国家全面提升研究生收入。7、8年后,一公还发起过一次提请国家提高研究生收入。两次全面提升全国研究生收入。

施一公

随着北大的生命科学研究力量提升,研究生课程全面提升,数量增加,质量有根本改变。现在,一大批后起之秀,认真负责,开出很多很好的研究生课程。

我自己以前在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都参与(包括很深程度参与)研究生课程教学,到现在只参与神经生物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而主要是主持本科生的《生物学概念与途径》一门,其他都是客串。

到北大的几年,为了化解其他导师和研究生的矛盾,我实验室有很多研究生是其他实验室转来的,其中有些确实是老师的问题、有些则是学生的问题。我收留这些学生,是为了帮助他们。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是双方自愿——学生愿意探讨科学,从事探索深入科研前沿的职业;老师愿意带学生,也与学生共同有学术产出。

北大生命科学的研究生毕业没有论文限制,而是导师不能在内的答辩委员会投票。所以,如果只是为了职业而需要弄一个研究生学位,那学生学习期间得到的训练是足够的、委员会就会认可达到标准了,就可以准许毕业,并不需要发表论文。

新的学生来了,应该有很好的摸索(老师也看学生特长所在),然后做合适的课题。早期可以指导,后期主要是辅导,而学生应该自我成长。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老师大可不必逼学生做研究、出论文。这种论文,有出问题的危险性,即使是对的、正常发表也不能给同行其他研究者带来高兴,更不会激发出同行的欣赏以及带来学术成果新发现的兴奋。

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有限度的,帮助过度,反而可能会害了学生、害了社会。

有一天,学生答辩北大博士,我以为答辩委员会投票肯定通不过,所以等待答辩之后自己需要给学生善后。结果,却通过了。我问答辩委员会,怎么通过的,答案是:还有比这更差的。

饶 毅

这可能是目前现状,至少在中国的实验科学,估计有相当一些硕士、博士是不合格的。

对于不合适做研究生、不合适毕业的研究生,迟迟留在实验室,不去探寻自己真正合适的职业,是帮助学生,还是耽误学生?

对于没有能力发论文的研究生,导师和实验室拼命帮助,制造的结果,是帮助了学生?还是让学生误认为自己能够做研究、不知道应该早早转行?

不合格的学生,发的论文,有意义吗?多用了国家资源,值得吗?让外界认为这是博士、学者,导师和单位算诚恳吗?

我劝退过学生不要读研究生,做其他去。

但有时忘记了劝,或者劝了无效。

一个好的研究生,应该是或者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或者对研究没有热情、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责任心。如果两者都没有,肯定不应该读博士。

硕士可以是一般职业训练,不为了成为科学家。
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载2:Python视觉实战项目52讲
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

下载3:OpenCV实战项目20讲
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

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


小白学视觉
哈工大在读博士的公众号,《OpenCV 4快速入门》的作者,面向初学者介绍计算机视觉基础知识、OpenCV使用、SLAM技术,深度学习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