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局长专访 | 海淀区:厚植为民情怀 增进民生福祉

政务   2024-11-04 13:01   北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做好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推进全会精神在民政领域落地形成生动实践,我们推出“区民政局局长专访”,展现各区民政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首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和担当作为。




海淀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双全


近年来,海淀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持续厚植为民情怀,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开创海淀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多元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

更加完善

△ 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海淀区常住人口312.5万,老年人口67.1万,占常住人口的21.5%,其中“老老人”1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现有养老机构62家,床位数10993张。


海淀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双全介绍,近年来,海淀区民政局积极落实养老政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织密以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为统筹,街镇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区、街镇、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健全。编制《海淀区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4-2035年)》,配套出台《海淀区养老助餐服务实施细则(试行)》《海淀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海淀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形成海淀特色养老服务1+N政策体系。


三级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之前,海淀区获批成为民政部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升级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全市首家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家完成市级验收。新增备案社区养老服务驿站42家,总数达160家。配建设施接收运营17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总数达36555张,覆盖面和服务量全市居首。”王双全说。年内还将验收6个街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断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可持续、普惠性难题,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老老人”服务保障工作扎实推进。起草了《海淀区关于完善“老老人”养老服务保障的指导意见》,聚焦老年人“医、食、住、护、行”等实际困难,落实“老老人”服务保障政策共14项。打通养老政策堵点,推动医疗、照护资源下沉社区,有针对性解决不同社区重点人群特别是“老老人”实际需求。探索制度创新,推动家庭病床与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两床合一”。


智慧养老成果初步显现。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落地试运行,初步形成“一网归集、一网覆盖、一网查询、一网统管、一网展现”的智慧养老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区养老要素的系统整合、运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应用场景落地。


王双全表示,下一步,海淀区民政局将健全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统筹协调。持续织密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科技助老场景落地。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格局

初步形成

将爱心企业的捐赠物品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并进行

关爱探访


物质类救助规范有序。每年投入政府救助资金约1.1亿元。建立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季度动态核查机制,社会救助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持续提高。坚持“围着基层转”,指导街镇落实好审核确认权限,简化群众办事流程。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推动社会救助由依申请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


服务类救助精准有效。2021年,海淀区救助服务工作模式被民政部评为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今年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全区共为12155户社会救助对象及其他困难群众建立精准帮扶台账,为1516名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开展个案帮扶服务,为1529名特殊困难群众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在全市率先启动街镇慈善工作站与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站所融合”机制,实现就近、灵活、有效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试点街镇慈善互助基金6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8万余人次。完成全市“首单”区级慈善信托产品备案落地。海淀区街镇慈善工作站全市首批全覆盖。


基层互助交流平台创新搭建。组织街镇开展“牵手互助计划”和创新实践活动,6个发展片区、6对牵手街镇,围绕4大类主题确定27个创新项目。通过主题式聚焦、区域化协作,形成上下协同联动、各方同向发力的良好发展氛围。


下一步,海淀区民政局将以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设为契机,以开展创新实践为驱动,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精准实施社会救助,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高效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更加健全

△ 海淀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

在院内进行康复训练


近年来,海淀区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健全“区、街镇、社区(村)、社工机构”四级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今年,海淀区获批民政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困境儿童经费全面保障。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共有125名困境儿童纳入生活费保障范围,每月发放保障资金26万余元;将4名孤儿和1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困境儿童助学金保障范围,分别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和每人每年8000元标准予以保障。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12名成年孤儿社会安置工作。


区儿童福利院建成投用。今年5月,海淀区儿童福利院建成投用。目前,福利院内共养育孤残儿童42人,对8名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提供安置救助。秉承“开放办院”思想,引导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院区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海淀区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福利院功能。


困境儿童巡视探访品牌持续擦亮。连续4年开展困境儿童巡视探访关爱保护服务项目,累计服务儿童6000余人次,从单纯的“扶贫救助”拓展到“扶志、扶心、扶智、扶能”综合性服务。


儿童服务保障队伍建立建强。配备29名街镇儿童督导员和654名儿童主任,实现基层工作队伍全覆盖。依托“政策宣讲进社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方式,为基层提供经验示范和专业支撑,打通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


惠民利民的社会事务工作

更加优化

△ 开展婚姻登记延伸服务


近年来,海淀区不断优化婚姻、殡葬等基本社会事务工作,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婚姻登记创先争优。海淀区婚姻登记事务中心是全市首批获5A级称号的婚姻登记机关,婚姻登记业务量约占全市总量的1/5,稳妥有序推进“跨省通办”业务,持续拓展婚姻家庭辅导、结婚宣誓服务等延伸业务。


殡葬服务规范有序。统筹做好全区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推进散坟治理工作,确保全区散坟“零增量去存量”。重点开展殡仪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建立健全殡仪服务行业监管长效机制。


社会组织管理提质增效。发布《海淀区社会组织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清单》,68个项目落地。开展社会组织“强党建、促发展”能力提升服务项目。社会组织登记714家,行政许可195件。46家社会组织参加等级评估,对100家社会组织进行抽查审计。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展望未来发展,王双全表示,下一步,海淀区民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民政领域改革的具体部署,全力发挥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和谐作用,擦亮民政为民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全面推进民政领域改革,提升民政服务水平,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文图:《北京社区报》记者 贾颖

编辑:佳祥 明博



         北京民政



推荐阅读

本市“老老人”服务保障政策,这场媒体通气会为您权威解答→


快看过来,北京市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措施来啦!

乐享家门口的养老服务!2024北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秋季“家年华”开幕

第四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举办

祝贺!他们获得全国表彰→

北京民政
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讲好民政故事、搭建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