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跟孩子生气,想想这4个问题,你就通透了

文化   2025-01-03 18:31   山东  


很多人当了父母后,都发现一个现象:


怎么以前温柔平和的自己不见了,如今反倒特别喜欢吼叫、发火,整天凶巴巴的?


连伴侣都望而生畏,孩子一看到自己就紧张兮兮。


老对孩子生气,表面上看是一次情绪的宣泄,但次数多了,对亲子关系杀伤力巨大。


谁都不想一天到晚都板着脸跟孩子相处,更不愿跟孩子处成水火不容的仇人。


养儿育女的意义,是用爱呵护他们的成长,用心陪伴他们快乐幸福走过人生前半程。


所以,总是习惯跟孩子置气,动不动就发火,不妨想想这4个问题,或许你就看开了。




女儿刚上一年级那会,我一度脾气火爆,特别容易生气。


上学她赖床,我催着喊起床,喊着喊着音量不自觉抬高了,就这样开启不顺心的一天。


下班接她回家,我无数次盼着她能自觉一点,打开书包,乖乖坐在书桌前写作业,不要打扰我做饭。


可她乌龟般的速度,坚持不到10分钟的专注力,持续挑战我的底线。


看她半天都写不完一张语文卷子,我忍不住大声叫嚷:“干嘛写这么慢,究竟有没有写?”


兵荒马乱搞定作业、晚餐,到了痛苦的洗澡环节,女儿像没事人一样,沉浸在拼图里,完全不知道此时此刻,时针已经快指到十点。


看到这场景,我终于压不住内心的火山,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拽她到浴室。


结果她暴哭,我河东狮吼,极度不愉快结束了一天。



每次一发完火,看着她哭着入睡,我又禁不住在想:


其实都是些小事,至于这么生气,让孩子这么痛苦吗?


我,究竟在气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后来在心理学博主王宇的畅销书《允许自己做自己》里看到。


他说,当自己的情绪产生波澜时,要学会分辨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情绪。


因为情绪的产生,是这样的过程:事件→对事件的评判→产生相应的情绪。


放在对女儿生气的场景中来说,女儿动作慢、拖拉,是事件;我骂她指责她,是情绪。


而情绪的背后,更多是我的担心、焦虑。


担心她上课迟到了,影响我上班打卡,还可能承担被老师投诉的后果。


怕她太晚睡觉,睡不够,身体发育不好,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学不进东西。


如此梳理,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我把事情的后果灾难化了,不愿面对那些还未发生的假定事件。


所以说,搞清楚产生负面情绪的真正原因,重新评价那件让自己生气的事,可能就不会再轻易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委屈他、伤害他。




有位宝妈很想知道,自己的情绪是否给孩子造成伤害,于是找了个时间,装作漫不经心问:


“宝贝,妈妈生气时,你是什么感觉?”


结果孩子想了一下,回答说:“像大海立了起来。”


听完后妈妈大惊,想不到,自己的脾气对孩子来说,是海啸,而且,孩子还经历了许多次。


大部分父母都有过幻想,希望发一次大大的火,给孩子狠狠上一课,让他从此长记性,别再捣乱,跟自己对着干。


却忽略了,脾气对亲子关系的伤害之大,根本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还适得其反。



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有个情绪暴躁的妈妈,天天骂儿子,凶儿子。


儿子不好好吃饭睡觉,她边发火边喂饭。


要是儿子怎么也不开口,她二话不说上脚就踢,试图用暴力逼儿子就范。


可她声音再大,动作再粗暴,都改变不了儿子。


相反,儿子变得跟她一模一样:遇事不顺就发脾气,动不动就打人。


为人父母,但凡想靠坏情绪威胁、恐吓孩子,指望能借此唬住他,要求他乖乖听话,只会白费功夫。


充满怒火的家庭环境,不会养出真正明事理、守规矩的孩子,反倒让孩子变得更糟糕。


看过一个心理学研究结论。


专家指出,如果父母老生气,情绪容易失控,那么养出来的孩子,会出现以下这15种不同程度的性格问题。



别再低估父母每次情绪爆发,给孩子带来的剧烈冲击。


生一次气,发一次火,都有可能是无法预估后果的“爆破”,把辛苦经营的亲子关系,毁于一旦。


父母的火气,塑造不了孩子的成长,就像在一片废墟中无法重获生机一样。




这些年,看到不少父母被气病入院的新闻。


看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但全是真事。


有的辅导孩子做作业,一时情绪过于激动,气到手脚抽动,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


有的和孩子大吵,吵到血压当场飙升,头晕胸闷好几回,被诊断出肝脏不适。


还有的看不惯孩子,经常跟孩子怄气,结果因长期焦虑暴躁,患有心梗。


不少有类似经历的父母,一开始并不觉得生气发火对自己有什么问题,可事实证明:


“生气乃百病之源”,这句老中医的话,不无道理。


而且,现在各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也在提醒大家:


坏情绪致病,不仅仅是一种说法,更是现实的存在。


生气,不仅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还会让坏情绪所产生的毒素迅速膨胀,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



去年,我一位要好的同事确诊乳腺癌,刚开始只是乳腺结节,可她没在意,情况恶化了。


去医院探望她时,她无比懊悔,不停提醒大家:没事别老生气,气坏了身体,真不值当。


这位同事,做事一向较真,追求完美。


在家教育两个孩子也一样,只要做的事不顺她眼,她就受不了,忍不住一顿凶。


之前好几次听她吐槽孩子,都能感受到她语气里的不爽和怒火,满嘴的恨铁不成钢。


劝她消消气,体检报告都亮红灯了,她说知道生气不好,但孩子一惹到她,就控制不住。


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如今气坏了身子,才意识到一切苦果,还是得自己承担。


的确,纵使家庭琐事、孩子教育有一千一万个恼火的理由,但和健康比起来,全是小事。


少生一次气,身体就多一份健康的保障。


其他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




有人说:“育儿,就是育己。”


养育孩子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次审视、修炼和完善。


或许一时半会改掉过往的坏脾气很难,但当我们愿意直面自己的情绪问题,学习管理情绪,一切教育暴露的问题,才有可能破局。


想减少生气的次数,可以尝试这3个做法:


1、认知重组,识别引发情绪的动因。


如前面所说,有些时候自己生气的点,是认知误差造成的。


冷静下来后,认真回想一下,那个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触及到哪方面的问题或者需求。


是觉得不被孩子尊重、不被理解,还是自己想问题过于悲观,被未知的恐惧占据了思想?


认真分析,理性思考,把孩子的问题和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归纳和区分。


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形,自己也能更理智去应对,而不是习惯性用生气来宣泄和解决。



2、学会换位思考,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的事情大发雷霆,很大的原因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每个人的处境和思维,决定着自己面对问题所采取的行为模式。


但想扭转这种应激的局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移情绪。


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拖拉、磨蹭,为什么爱跟自己对着干,为什么会说这些话。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的表达和反应,相信可以更好理解孩子,减少对他的误会,慢慢同理他,和他面对和战胜问题。



3、接纳改变不了的现状,多看生活积极的一面。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这么一句话: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孩子的成长,总有许许多多父母无法掌控、预测的行为和问题,为人父母一路,也满是荆棘。


与其纠结“为什么孩子就是XXXX”“做父母好难”,不如放宽心,把专注的眼光从改变不了的问题上挪开,多看看已有的小确幸。


比如,孩子很健康,性格很开朗,自己有不错的事业,有懂自己的另一半。


好好探寻,一定能发现生活美好的一面,值得自己多花心思去拥抱和触摸。


至于那些生活的“顽疾”,就等时间给自己积攒更多应对的智慧,终有一天,一切都会好的。



很喜欢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一句话:


人要少生气,凡让你生气的事,其实都不值得你生气,而让你幸福的事,都值得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幸福。


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和伴侣,一定要少生点气,多给自己正能量的供给。


当我们从坏情绪的泥潭中走出来,乐观看待这个世界,一定会遇到路边盛开花朵的惊喜。


多笑笑,用喜乐、积极和温柔去感染孩子。


孩子是上天赠予我们最大的一份礼,理应拥有我们最大的爱、包容和关怀,因为他值得。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鹊桥仙》





作者 | 哎呀妈,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