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i!
一股班味
哪哪都是“班味”
“高铁地铁里都是‘班味’”“‘班味’根本藏不住”“沾染上‘班味’,这辈子都去不掉了”……“班味”二字让不少年轻网友产生了深深共鸣。(成公独家)
所谓“班味”,说白了就是一种上班之后无法消散的疲惫感。不少网友还晒出“工作前VS工作后”的自拍对比图:上班前活力四射,上班后形容枯槁。强烈对比之下,消散“班味”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口中的“刚需”。(成公独家)
那么,“班味”为何会成为一种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这浓浓的“班味”该如何消散?(成公独家)
01
成公预测
所谓“班味”,说白了就是一种上班之后无法消散的疲惫感。不少网友还晒出“工作前VS工作后”的自拍对比图:上班前活力四射,上班后形容枯槁。强烈对比之下,消散“班味”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口中的“刚需”。对于“班味”,你怎么看?(成公独家)
02
成公独家
“班味”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是“代码虐我千百遍,我待代码如初恋”的程序味,还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厨为尊”的“厨味”?是“客户就是上帝,成交才是王道”的“销味”,还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演味”?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职味”,这是坚守岗位、辛勤付出的勋章;随着生活和工作界限的模糊,各行各业的共性给人们留下了过重的“职味”,就成了“班味”,反映的是无数打工人的身心俱疲,我们应该看到自嘲背后的诉求,重点关注。接下来我将从“散、班、味”三个字谈谈我的看法。(成公独家)
第一个字“散”,需要消散。过浓的“班味”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的疲惫,更是精神上的压抑和消磨。从网友们晒出的“工作前VS工作后”的自拍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上班前,人们往往活力四射,穿着光鲜亮丽、个性十足,眼神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而上班后,却形容枯槁,俨然成为行业刻板印象的形象,仿佛被工作榨取了原本的个性和生机。这种强烈的对比,无疑说明了“班味”对身体和精神的巨大冲击。躲无可躲的“工作联系”,不断赶赴下一站的“通勤时长”,为五斗米折腰的“咬牙坚持”,身在休闲手在键盘的“不敢懈怠”,让人们分不清在工作还是生活,这样的“活法”亟需更换,这样的“班味”需要消散。(成公独家)
第二个字“ban”,万般缘由。“班味”为何会如此普遍地存在于现代职场中呢?究其原因:一方面,生活失调,紧张的工作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很多人不得不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就挤占了一部分回家休息的时间,为了享受“自己的时间”就会报复性熬夜,给自己的身心日复一日地加压,很难修养状态;另一方面,工作内耗,职场的某些不健康文化、规则,如过度竞争、人际关系、若隐若现的大饼等等,更让人们心力交瘁,逐渐消磨了对工作的热情;再一方面,现实无奈,抱着憧憬进入职场,想要大展拳脚,却被现实泼了冷水,身上的重任让自己不得不苦苦挣扎,对生活与工作、热爱与职业无法平衡的无奈,也是“班味”过重的原因。(成公独家)
第三个字“wei”,泾渭分明。如何画好工作和生活的楚河汉界,完成从“班味”到“职味”的完美转化?首先,个人转变。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谋生的手段。提高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能力,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休息和放松。其次,企业努力。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职场文化。通过提供灵活的工作制度、丰富的员工福利,以及人文关怀等,帮助员工减轻压力,消散“班味”。最后,社会合力。倡导更加健康、理性的工作观念,鼓励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个人的幸福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摆脱“班味”的困扰,让工作成为生活中的增色,而非杂色。(成公独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