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展望未来,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和德国汽车工业之间强有力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距离欧委会公布加征关税的最终实施条例只剩短短几天了,中欧磋商仍在继续,尚未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然而,就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仍存、世界局势变乱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阴云笼罩之下,10月22日,第26届德国在华汽车供应商总裁/CEO圆桌会议暨中德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德的政企代表以及行业领导和专家们热情参会,并表达了同样的呼声:无论是站在中德双方各自的利益角度,还是考虑到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气候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中德以及中欧都应当积极加强沟通对话,进一步深化汽车产业的投资贸易合作,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共同构建起开放合作、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才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
近一年多来,原本稳中向好的中欧贸易关系遭遇发展阻碍,摩擦愈演愈烈。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并从今年7月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今年10月4日,欧盟表决通过关税议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盟的关税将大增至最高约45%。根据计划,欧委会最迟将在10月30日公布加征关税的最终实施条例,其中将包含欧委会对华电动汽车所谓反补贴调查的最终结果,相关规定则将从次日生效。面对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维护单极霸权两种力量的较量,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种取向的碰撞,尤其是在欧盟反补贴关税阴云下,中德汽车产业界的合作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而又意义重大。“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德国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军者,具有强大的制造基础和创新能力,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坚持开放合作和产业升级,中德双方在长期友好合作的四十年时间里,创造了巨大的成就和伟大的事业,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付炳锋认为,展望未来,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和德国汽车工业之间强有力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董事总经理郝安瑞抱持同样的看法。他表示,在8天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对中欧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而VDA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中国和欧盟应通过磋商达成协议,来防止加征关税最终实施条例的生效。“近十年来,中德两国汽车产业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郝安瑞直言,在全球化的新局面中,VDA始终呼吁要公平透明地合作与沟通。与此同时,中德合作不仅仅是针对汽车行业,更多也要关注到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双方需要拥有更长远的视野,构建新的贸易秩序来达成共赢的目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董事总经理郝安瑞
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相知者,不以万里为遥。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也是中德汽车产业合作40周年,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德合作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格局。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务实相向而行,才能共同发展,在互利共赢中取得共同进步、共享发展成果,中德就是最好的榜样与标杆。德国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李德仁认为,尽管欧洲目前对于和中国合作的很多观点和声音还存在分化与对立,但总体来看呈现较为积极的趋势,特别是德方与中方的友好合作还在不断加深。“对于德国而言,非常清晰的是应当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我深信这一点,也对彼此的未来充满信心。”李德仁这样表示。德国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李德仁
根据德国央行统计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创下73亿欧元的历史新高,而汽车行业的投资更是非常踊跃。首要原因自然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能为外资车企的创新、转型提供沃土。舍弗勒(中国)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在发言时分享了一张国内车展的照片,车展现场人头攒动,展车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张艺林感慨道,在中国,人们对新技术非常感兴趣,为新车型的功能而感到兴奋。中国市场的变化超出想象,而这也给舍弗勒这样的外资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舍弗勒为例,中国区在全集团的贡献比例逐渐增长,现在的中国销售额已经占全球销售额23%。
舍弗勒(中国)首席执行官张艺林
在本次论坛上,有100多家来自中外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参会,并有不少国际零部件企业在会议提问环节,向蔚来和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提问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充分彰显出跨国企业想要与中国加强沟通、加深合作的积极性与热情,更充分证明了,欧盟所提出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以及其他的保护主义做法,将会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更不利于欧洲汽车企业在华业务和利益的拓展。当然同样的,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德国以及更大范围内欧洲企业的合资合作。付炳锋在倡议中德双方要坚持融合创新,加快全球汽车行业转型时强调,中德汽车产业要携手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合作,扩大两地研发资源的投入,加快产业化推广应用,共同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创新是全球协同,中国和德国作为汽车行业创新的“脊梁”,相信这一点对双方来说都任重而道远。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光是在上海嘉定,就有包括舍弗勒、保时捷、采埃孚等在内的近30家德国的优秀汽车企业相继落户扎根,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中德合作的重要桥梁。他们在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也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流程、标准体系和产品理念,上汽大众的合资项目凭借一己之力就助力培育了一大批中国本土化的供应链企业,而这些企业也成为了后来助力中国本土整车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不过,正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所言,随着本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为合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也必须正视合资企业在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合资企业及零件供应商如何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来增强竞争力,在全球视野下优化本土化竞争优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
经过四十多年深耕中国市场,采埃孚已经将自身打造成一家本地企业。采埃孚决心以最大的诚意,与中国汽车生态体系中的各方伙伴开放合作,共建未来。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采埃孚中国总裁,亚太运营总裁汪润怡提出,中国是企业成长最好的舞台,兼具规模、速度、创新等各方面优势和挑战,企业需要在危机感和紧迫感中求生存、谋发展,在生存竞赛中变得更伟大。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采埃孚中国总裁,
亚太运营总裁汪润怡
张艺林也表示,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激烈,保持企业竞争力除了卓越运营、质量控制,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合资车企市场表现不及过往的今天,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也依然保持着斗志与信心。在他看来,市场始终会有变化,不仅仅是今天。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即便是在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的时候,也要分秒必争。“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在反而是更好的机会,因为市场在洗牌,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样的机会。”陶海龙指出,要充分利用合资企业资源的优势,寻找双赢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新路径。例如上汽大众既要融合德国大众与上汽集团资源优势,又要深度合作国内其他合作伙伴,集成中德双方资源,打造符合自己的品牌基因,提供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产品。据他透露,在过去的“金九银十”,已经从市场和经销商口中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上汽大众近期的市场销量也在稳步向好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局面正在打开。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和合资车企都意识到,中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制造基地,也正在成为创新创意的诞生热土。据张艺林介绍,去年舍弗勒中国区贡献了集团30%以上的专利申请。随着中国车企出海,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从过去的“在中国,为中国”逐渐进入了“在中国,为世界”的新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零和博弈,尽管中欧公平竞争的环境正在遭到“去风险”逆流的影响,但中欧产业高度互补,共识积累深厚,合作空间广阔,在全球气候变暖、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中德合作为重要代表,中欧关系发展的长远趋势必然最终将朝着光明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