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同济创园和北外滩商务圈、虹桥商务区一起获评“上海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文摘   2024-12-02 17:41   上海  




按照《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到2025年创建25个以上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求,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在服务业产业能级、机制创新、品牌建设、功能辐射等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北外滩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同济创园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等被设立为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的范围如何?主导产业、创建任务及主要任务是什么?详见↓


01

北外滩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开发主体

北外滩集团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东至大连路,南至黄浦江—苏州河,西至河南北路,北至海宁路—周家嘴路,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3.3平方公里。核心区由周家嘴路—公平路—唐山路—海门路—东大名路—旅顺路—东汉阳路—商丘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约81公顷。



主导产业

金融、航运、科创



创建目标

锚定“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的总体定位,实现区域功能提升取得新突破,高端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服务业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文商旅融合联动展现新形象。



主要任务

1、聚焦深化改革打造服务业开放发展新高地。积极承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放大世界会客厅溢出效应,打造对外开放展示窗口。


2、聚焦融合创新打造科创与设计产业集聚地。高水平打造科创总部集聚区,推动设计与科技融合创新,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


3、聚焦资产管理功能高水平建设国际金融港。打响全球资产管理品牌,打造金融科技创新高地,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科创金融服务功能。


4、聚焦新兴领域提升高端航运贸易发展能级。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加速航运金融业务合作,推进航运绿色化发展,提升国际航运交流平台,创新数字贸易发展路径。


5、聚焦优势领域打响北外滩特色服务品牌。提升“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能级,大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文化三地”品牌影响力。


6、聚焦“一心两片”建设提升高端服务承载力。彰显虹口港活力片区滨水魅力与生机,彰显核心商务区都市繁荣与创新,彰显提篮桥片区城市文脉与底蕴。

02

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





开发主体

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东至七莘路、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至嘉闵高架、北至天山西路,面积约3.7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

总部经济、现代商贸、专业服务业



创建目标

到2026年底,初步建成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功能定位相匹配,高效调配全市法律服务资源,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链接全球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功能性平台。



主要任务

1、做强核心功能,提升综合服务力。加速法务资源集聚,推动形成以法律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促进法律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大引强育优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服务机构。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推动法务区法律服务机构向商务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保障。


2、深化开放引领,提升国际竞争力。强化改革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争创改革创新举措在法务区率先落地实施。提升国际仲裁能级,推动上海仲裁委员会虹桥中心实质化运作。用好对外链接平台,以进博会等双向开放大平台为服务支点,争取进博会投资促进、经贸交流等要素导入法务区。


3、强化创新发展,提升辐射影响力。深化法律科技赋能,加速法务区科创策源功能特色布局。促进区域发展,在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交流融合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打响节展品牌,搭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法律服务交流平台。


4、构建支撑体系,提升综合保障力。激活功能平台效能,支持上海市律师协会长三角一体化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发挥作用。做强配套服务功能,为法务区法律服务机构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政务服务。加强发展跟踪研究,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法务区发展研究评估体系。

03

同济创园





开发主体

上海同一创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东至逸仙路、南至南泗塘、西至盛世宝邸商业街、北至淞良路。



主导产业

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数据科技



创建目标

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精细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深化区域协同,推动产业合作,促进跨区域的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推动政策制度创新,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园区企业在技术研发、管理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拓展合作对接平台,进一步增强同济创园的品牌影响力与示范带动作用。




主要任务

1、推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园区服务体系的完善,重点围绕智能建造、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领域,打造面向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创业孵化、政策申报、投融资服务等支持,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园区整体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2、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同济大学及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前沿技术在建筑设计、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基础设施与绿色发展。园区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提升园区内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绿色建筑和低碳节能设施的建设,助力园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新能源充电桩、太阳能路灯等设施,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园区内的应用,打造低碳环保的示范园区。


4、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促进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构建“上下楼即是上下游”的联动生态,形成覆盖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智能建造等领域的特色产业集群。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与学术资源,推动重点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发展,形成产业示范效应。


5、构建多元化人才引进与服务机制。园区将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包括住房补贴、教育支持和生活便利等措施,吸引并留住创新型人才。设立人才公寓、优化工作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助力园区的持续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04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





开发主体

启迪漕河泾(上海)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一期厚德园占地66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至范围为:北至蒋家浜、西至中创路、南至缤纷路、东至缤纷路;


二期紫荆园占地63亩,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含地下),四至范围为:东至张泾河、西至中创路、南至河道、北至明南路;


三期水木园占地104亩,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含地下),四至范围为:东至中创路,西至河道,南至庄家浜河,北至广富林路。



主导产业

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创建目标

基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和松江区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加速生产性服务业与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要求,在3年内力争使园区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高质量企业、科技成果、服务平台等核心指标都能实现显著提高。



主要任务

1、招商与孵化并重,引进和培育高质量企业。将通过招商引资、梯度培育等方式提升园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数量增长,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优质企业的关联服务公司。


2、发挥园区投资优势,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将依托 启迪汇创投基金和启迪控股丰富的投资资源,重点关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独特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看好的团队和企业。


3、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功能辐射长三角,扩大服务朋友圈。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围绕智能制造核心领域,以突破行业关键技术以及先进技术落地应用为目标,打造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4、打造上海科学仪器产业创新高地,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与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G60综合试验检测新平台——“科学仪器计量检测技术(共享)实验室”。

05

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





开发主体

上海北中环科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虹口北部四街道(江湾、凉城、曲阳、广中)



主导产业

绿色低碳、生物医药



创建目标

力争将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打造成为“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功能区,成为虹口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力争到十五五中期,实现产业发展能级和产业载体空间全面提升,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的品牌影响力、产业创新力和环境吸引力显著提升,成为科创活力人群重要的创新驿站和生活港湾。



主要任务

1、拓展创新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点状、零星分散的园区向带状、片状的集聚区和产业基地转型。与北中环沿线各园区合作结盟,连点成片,提升可控载体规模。


2、提升科创主体创新能级。盘活存量载体,加强载体间产业联动,推动与大院大所合作。围绕聚焦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综合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水平等目标形成“一园一方案”,着力通过差异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举措,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促进提升载体空置去化率、税收产出率、产业集聚度及科创服务效能等。


3、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政策梳理,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务,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发挥产业园区联合会中枢作用,结成园区产业联盟,利用政策引导实现产业扶持。


4、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科创研发平台,招引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平台等。聚焦合成生物,合作成立北科创天工开物创新孵化中心,提供研发及实验的成果供给、概念验证、创新孵化等服务场景,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升级,打造区域科技和产业创新“核爆点”。


5、营造创新生态氛围。推动《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践,发挥联席会议机制的统筹协调功能,提升平台能级。形成北中环产业创新服务机制,支持并承/协办各类产业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综合运用人才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急需科创人才集聚。

06

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





开发主体

上海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区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北至金玉路、南至玉阳路、西至玉树路、东至盐平路。



主导产业

影视文化



创建目标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上海文化品牌战略的引领下,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和品牌效应明显”的上海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形成“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足特色、做强地位”的格局。



主要任务

1、完善园区规划布局。将影视发展及各项相关建设活动充分融入于城市更新、生态涵养、旅游布局、产业发展、四网融合之中,在松江形成全域范围内的“影视+”和“+影视”概念;构建集“数字化影棚、拍摄服务与办公、自然与实景拍摄地、后期制作企业集群、影视人才培训基地、专业配套服务集群、高品质商业服务”等7大功能板块的影视文化产业聚集园区。


2、打造影视总部经济。吸引实力强信誉好的影视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园区,把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总部聚集区。


3、构建影视全产业链。聚焦影视全产业链发展,在整合松江现有的影视文化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搭建影视拍摄、金融服务、版权交易、衍生产业开发、高科技影视体验等平台,通过发展特效影视工业和影视金融创新,加大影视产业链的科技和金融支撑强度,提升松江影视在制片、发行、后期制作、放映、衍生品开发的产业能级,构建仓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


4、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构建高效能一体化招商平台、影视拍摄平台、高科技后期制作平台、标准规划的服务管理平台、高效率金融服务平台、高标准人才集聚平台、高质量产权保护平台、高品位信息研发平台等影视产业发展平台。

07

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总部园





开发主体

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载体情况(含四至范围)

东至横沥河、南至德华路、西至惠亚路、北至嘉前路,总占地 1.1 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

智能科技、文化创意、商务服务



创建目标

南翔智地连接虹桥中央商务区和嘉定新城的创新经济承载区;构建虹桥中央商务区北虹桥片区创新经济的领军企业集聚区;打造嘉定新城两个发展轴上科技创新高地的总部经济示范区;深耕以精准医学为特色、推动南翔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升级引领区。



主要任务

1、以转型强创新,提升资源效用。紧扣一楼一总部定位调整优化空间资源,为楼宇招商打基础、腾空间,提质增效。


2、强保障优服务,做好亲商稳商。一是继续完善队伍建设,利用园区各类平台资源,强化平台招商协助作用,做好项目引入和对接。二是加快提升园区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园区管理体系规范化及精细化,对标优质产业及优秀项目,加强空间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腾笼换鸟引进高质量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


3、共合作强质量,当好企业“管家”。通过与嘉定区人才中心的对接,加大对园区内企业人才服务力度,启动“乐业南翔·有‘嘉’客栈”,就业、产业联动;通过与人社部门合作建立的南翔智地创业技能实训基地,服务园区内外创业者,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政策宣讲等服务;以园区上海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基础,通过与园区创业技能实训基地以及区人社部门合作,对南翔至整个嘉定区的退役转业军人进行创业技能的培训。




信息来源/上海发展改革
编辑/王宁帆   审核/梁迎 


淞南发布
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奋力谱写“五型都市新镇、科创文创淞南”新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