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耀美好生活
作者/张薇薇
题记:上周末,爸爸持手稿登门,请我帮忙打印,我接过一看,原来是国网宿迁供电公司和宿迁日报社联合开设“光耀强国路 砥砺向前行”主题征文活动。身为中文系毕业的老大学生,爸爸一辈子不缀笔耕,已过古稀之年,仍有此雅兴,真令我佩服之余又有几分惭愧。当即打开电脑,逐字打印出稿,爸爸戴上老花镜再次通读修改,几经梳理,方郑重投出。帮爸爸打印文章的过程,我也有所触动,遂成此文,与之相和。
读了爸爸的文章,我忽然理解了他,或者说他这一代人,为什么对电如此节约了。如果说爸爸经历了电的从无到有,那我则是经历了电的从有到优,从优到精。
电之于爸爸那一代人,是从无到有,令他们惊叹、珍视,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因为从出生就有,所以感觉就像水和空气一样,与生俱来,天经地义。小时候,天色将晚,家家户户便陆续亮起了或明或暗、或白或黄的灯光,主干道上灯火通明,我和小伙伴们会到路灯下玩游戏、捉蝈蝈,一不小心碰到做针线活的老奶奶,还会被笑嗔着抓去帮忙串针引线,更有一些刻苦的年轻人在路灯下看书读报,好一番人间夜象,璀璨烟火。
记得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爸爸领到了学校的节日礼物——一盏台灯,造型是一名知性女子手捧书本倚(电线)杆而立,身姿曼妙,意境悠远,如今回想起来,这个设计也是颇具年代感的。但在那个年代,供电还不稳定,停电是常有的事情,家家户户都备有煤油灯和蜡烛,学校的晚自习也不能正常保证。
初中时我曾写过一篇小品文《停电之后》,描写学校晚自习停电后学生们的欢欣鼓舞和来电后瞬间如鸟兽散的精彩场面,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处女作,电让我和文学从此结缘。
慢慢的,随着供电的日趋稳定,电不仅用于照明,更是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电熨斗等陆续登场。
记得小时候,妈妈中午下班回到家,有条不紊地先淘米放进电饭煲把饭蒸上,再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启动,然后开始洗菜择菜,烹饪佳肴,待热气腾腾的新鲜小炒端上桌时,电饭煲里的米饭也散发出阵阵香气,开饭喽!及至全家人热热闹闹吃完饭洗好碗,一直忙碌的洗衣机也发出嘀嘀的提醒声,洗好甩干的衣服该晾上绳啦。
看看手表,离下午上班还有好长时间呢,爸爸捧起书本,妈妈陪我下棋,一家人其乐融融。电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夜晚,还优化了我们的生活,让千千万万个妈妈们从手忙脚乱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活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增加了休闲娱乐。
现在,电更是惠及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颠覆了大众的生活习惯。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微波炉、电烤箱、电脑、手机、电动汽车……人们用得理所当然,用得理直气壮。
诚然,电的的确确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不夸张地说,离开电,生活、生产、交通、医疗,所有的一切都将立刻停止。但生活在便利的城市系统太久了,总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电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4小时吹空调成了常态,白天开灯也懒得关。河南郑州720暴雨灾害中,大面积停电导致交通瘫痪、手机无信号、移动支付无法进行,人们只能困在屋里听着嘀达水声,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甚至回到了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
前两年,应对六十年一遇的大旱,原本承担着“西电东送”任务的川渝地区开始限电停产。曾经灯火辉煌的春熙路步行街淹没在一片漆黑之中,昔日夜晚金光下高低错落的洪崖洞孤零落寞。每天停电停6-10个小时,空调、电扇开不了,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深夜居民们坐在桥边扇着扇子纳凉,似乎一夜回到解放前。身处灾难之中,经历了电的从无到有,又经历了它的从有到无,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电的重要性。
电靓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也应该“量”电而行,节约一度电,奉献一片情。通过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