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三峡医院核医学科主办的“骨质疏松管理与骨标志物临床应用交流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会议邀请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三峡医院骨科、肿瘤科、儿保康复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骨标志物在骨质疏松患者管理及其他相关疾病中的广泛应用。
交流会由核医学科副主任高才良主持。
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谭建军及核医学科主任刘徽婷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骨质疏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血清学骨代谢指标及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在骨质疏松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临床医技齐聚一堂共话“骨质疏松管理与骨代谢指标检测”,聚焦公共健康挑战,不仅可为临床提供科学、精准的诊疗依据,更能推动核医学产业的健康发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张吉生教授首先为参会者详细阐述了骨转化标志物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P1NP、β-CTX、BGP等骨标志物在骨质疏松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核医学科实验室组长何燕介绍了核医学科在2024年新开展的一系列前沿检验项目,包括早期阿尔茨海默症标志物(Aβ1-42、p-TAU181、AD7C-NTP)检测、全谱氨基酸20项检测以及血清HER2检测,她强调了这些新项目在相关疾病领域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并逐一讲解了各个项目的特点、适用人群、临床应用及采血注意事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梁熙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分享了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诊疗中的核心地位和应用价值,并强调骨质疏松全程管理中要重视骨代谢指标的监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及骨折风险预测,同时也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了骨代谢指标在内分泌代谢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中的潜在价值。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专家戴晓灵、三峡医院核医学科专家徐可为及三峡医院院骨科中心主任冯世龙分别就三位讲者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大家纷纷表示,两位专家的讲解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及指导,而核医学的新项目也激起了临床各科室的极大兴趣,希望会议结束后会有更深入的交流及合作。
END
供稿 | 核医学科
编辑 | 周力巨
审核 | 骆健 张胜
重庆市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