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余厚强副教授在教育学知名期刊《高教学刊》发表论文。论文内容基于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情况的提炼归纳,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一般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从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基于案例的分析研讨和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论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技术,为全面推进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论文的发表体现了我院教师立足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围绕对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具有理论支撑作用和实践指导作用的问题,开展具有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的创新性研究的成果。
《高教学刊》杂志为双一流·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新刊入库)。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摘要:基于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情况的提炼归纳,围绕课程思政目标的分解与映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取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技术三个部分展开深入剖析,构建提出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一般路径。确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的4个一级目标和15个二级目标,阐释了内容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具体过程,从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基于案例的分析研讨和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技术。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推进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元素;思政融入;课程思政评价
在学术界“课程思政热”的浪潮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新时代”“信息化”“元宇宙”“大数据”“智慧化”等政治经济社会热点话题密切相关,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创新发展学科教育教学,深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改革,培育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业人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校及院系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不少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2021年5月16日全国20余所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大学,顺利召开国内首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并发起成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课程思政联盟”。
在学院层面,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点以自身院系实践为例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实施思路,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筹协同与分类指导、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四个统一。在学科层面,学科专家探讨所在二级学科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例如,徐拥军等提出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着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快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课程层面,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从自身所教授的课程出发,探讨或实践课程思政建设。例如,李典诰等指出《档案学专业导学》课程思政应结合求学求职经历、教学科研业绩、社会公益活动等启迪专业智慧,结合学科历史、专业价值、办学特色等根植专业情怀,通过欣赏经典档案产品、推介优秀兰台人物等升华职业愿景。
纵观国内信息资源管理学界已有研究,课程思政的建设原则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但是亟需在操作层面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文献梳理与资料分析,结合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构建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一般路径。该路径包括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与分解,阐明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相互映射关系,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取、融合与评价的方法体系,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分解与映射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思考专业教育的价值诉求、育人高度和战略意义,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精数据分析、广学科视野、专行业领域的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一)课程思政目标的分解
依据国家层面的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身特征及发展目标,我们凝练得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坚定信念、健全品格、锤炼专长、综合发展。我们梳理确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的4个一级目标,分解得到15个二级目标,如表1所示。
(二)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映射
为使课程思政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学完美契合,还需进一步将其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映射。
首先,掌握该课程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明确其对应课程思政目标的侧重。依据在课程思政理念中发挥的作用和侧重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可凝练为通识基础、学科核心、互动研讨和实践教学四类。通识基础类课程目标以综合发展为主,健全品格和坚定信念为辅;学科核心类课程目标以锤炼职业素养为主,坚定信念和健全品格为辅;互动研讨类课程目标以锤炼创新能力为主,健全品格和综合发展为辅;实践教育类课程目标以锤炼实践能力为主,健全品格和综合发展为辅。
其次,将课程思政目标与该课程主体内容进行匹配。根据拟定的课程大纲或课程内容的其他概括性文本,对照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层级表,思考选定该课程的每个章节可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形成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最后,融合形成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目标。将匹配得到的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多对多映射关系进行梳理,分类合并,融入到课程本身的知识传授目标中去,形成该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实践目标。
二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将内容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
(一)内容分析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
内容分析法是最常见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内容分析法主要是以编码的方式对教材或其他材料中体现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标记和梳理,具体来说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样本选择与获取。制定教材选取标准,选出代表性教材,确定教材编码样本;若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和全面,可以将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该领域专家的访谈文本作为补充,形成最终的研究样本。
第二步,划分内容单元、分工标记梳理。将研究样本按照类别或者按照章节划分成内容分析单元,按照标记成员的知识背景分组,人工逐句阅读梳理,标记摘录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句子、段落,其中同一教材的多种版本的相同文本只摘录一次,梳理获得摘录文本。
第三步,数据编码,逐级提炼归纳课程思政元素。借助NVivo12等编码分析软件,自底向上对上一步获得的摘录文本进行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三级编码。
第四步,编码复核。研究成员对摘录文本的编码进行复核,对存在异议的节点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的编码。
第五步,确定课程思政元素。对提炼出的课程元素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课程重点,参考专家意见,确定最终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二)案例分析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
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能突出课程思政效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来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整个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实践中大量可用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案例分析法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应用十分必要和迫切。
具体来说,授课者首先需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实践中尽可能多地收集课程相关案例,按课程知识点对收集来的案例进行分类梳理,剔除相关度低的案例;其次,对每个案例进行时空、事态发展等梳理理解,结合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分析提取每个案例目标最相关、效果最突出的课程思政元素;最后,结合课程知识点内容修正确定每个案例所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依据课程知识点层级、次序形成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三)其他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过程
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中,方法的运用是综合的。调查法中的访谈法是最常用的辅助方法,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总的来说,访谈法主要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的两个阶段。一是分析样本获取阶段,为补教材内容分析不足,选择部分修习过该课程的学生和其他高校该课程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或电话深入访谈,调查其对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认知与理解,整理形成可用于内容分析的访谈文本。二是元素最终确定阶段,对思政专家和本学科专家进行访谈,调查专家们对提取获得的课程思政元素的修改意见,参照意见进行修正,形成最终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
三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技术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技术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向来注重学科教学的方法改进和效果评估,例如张靖等证明案例研讨、实践调研和志愿服务等教学形式对课程思政目标实现效果显著。归纳来说,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技术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
知识讲授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部分。已提取出的课程思政元素需经精心教学设计,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将其自然恰当地表达出来。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是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作为引出背景、应用场景、支撑材料等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具体实施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匹配和课程知识框架设计。充分尊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特有的知识传承规律和内涵逻辑,梳理筛选出适合嵌入思政教育的课程知识点,参照已形成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一一比对,找准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思考确定其联结关系,形成有针对性的融合思政要点的课程知识框架设计。
第二步,思政素材收集与教学大纲形成。关注国家政策的颁布实施,收集分析课程相关的法规政策,梳理明晰政策理念与课程知识点的关联,在知识点引入时自然地阐述国家政策背景,培养学生宏观视野和大局观念;结合行业热点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网站、数据库等多样化平台收集支撑知识点的思政素材和应用知识点的思政场景,在课堂知识讲授中让学生感悟专业知识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结;将收集来的思政素材设计填充进课程知识框架中,形成课程知识讲授的教学大纲和讲稿。
第三步,课程思政教学形式设计。选择与国家社会发展现实和热点密切相关的主题进行专题讲授,也可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参与讲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收集学科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运用视频录制与剪辑等新媒体技术整合嵌入到知识讲授过程中;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学科经典论著原文学习、借助影视作品叙事方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具体演示等,形成个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第四步,经试讲修改后正式实施融合要点的知识讲授。
(二)基于案例的分析研讨
案例研讨能够推进信息资源管理学界业界话语对接,促进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案例中丰富的思政意蕴。基于案例的分析研讨是通过案例提出、小组分析、课堂研讨,引导学生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基于案例的分析研讨具体实施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案例的采选、开发和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形成。立足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业实践,采集挑选符合课程主题的思政教育案例;以亲身实践经历和教学经验开发教学案例,授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基础上积极开展公益培训、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社会服务,并将亲身实践经历转变为生动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或依据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思考设计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案例;经过案例采选与开发,可借助数据库、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库或数字教材。
第二步,案例匹配。在案例库中选择契合课程知识点内容的案例,可注重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科特色的体现。
第三步,案例呈现与教学形式设计。案例可采用幻灯片、剪辑视频、图形动画、虚拟现实等多样化形式呈现;依据课程性质选取适合的教学形式,在案例情境展示、学生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演示、师生问答解惑、组间交流互评、课后分析作业等基本教学形式之外,还可开发基于学科历史和实践案例的知识竞赛、互动游戏、情景表演、优秀海报评选展演、课前新闻案例分享、小班专题研讨课等特色教学形式。
第四步,交流互鉴、不断完善。积极与同行分享交流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库建设心得;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是通过作业报告、外出调研、政企实习等学生亲身实践的方式,践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思政理念,使学生在实训中深化专业认知、在实操中感悟职业责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亲身体验的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可归纳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实践教学计划制定。通过深入剖析课程内容与学科实践之间的思政关系逻辑链条,结合教学科研项目、学科发展情况、地域文化特色等,拟定实践教学主题,梳理实践教学内容框架,初拟意向合作单位列表。
第二步,与政企单位确定合作联系。自行寻找或借助学校学院已有实习基地、实践工作坊等实践资源,与意向合作单位联络沟通,确定本课程本学期调研参观、实习实践的合作单位。
第三步,实践教学形式与考核方式的确定。根据与合作单位的沟通情况,确定调研参观与实习的时间安排,可通过调研问题设计、分组访谈安排等具体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并通过小组汇报、实践报告等考核方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实践思考;充分利用已有教学科研项目和学科内外其他资源,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可将课程结课设为项目形式,让学生在结课项目完成过程中体验选题立项、创新设计、文献收集管理、撰写查重、投稿发表等科学研究全流程,可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尝试科研论文写作,或在项目支持下带领学生前往外地开展田野调查,以科研反哺服务社会,可结合已有专业思政优势发展课程思政建设,如策划学科党史展览、举办文化传承大赛、参与创新科技作品展、建设开展特色社团活动等。
四
总结与展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理论探讨、深入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但是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面还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提炼和归纳,构建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一般路径,围绕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目标设定分解与映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技术实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评价维度四个部分展开论述探讨,预期能够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框架性、系统性的路径指引,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虽然立足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但是提出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过程对其他学科同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原载于《高教学刊》2024年第10卷第24期(2024年8月下),文章转载已获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