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徐佩瑶:蹒跚--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摘   文化   2024-10-29 15:37   内蒙古  

原创作者:徐佩瑶|内蒙古
泱泱华夏的广袤疆域内,每一寸山河之下,都藏着故事。

有些故事经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传说。有些故事被写在纸上,然后墨迹在泛黄的纸张上张望,等待开卷的人,从文字中窥见行者的轨迹。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这样一本行者写下的山河故事。只是这本书不仅仅写景色,更写景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上学的时候,地理和历史是分开的两门学科。毕业很多年后,我慢慢体会到了人文地理背后藏着的历史旋律,不同的经纬度上有着不同的物产,那是宇宙的馈赠。而不变的地域上时光斗转星移,一代代人刻画下的痕迹模糊或者清晰。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开启智慧,启迪蒙昧的手段,行路是丈量天地,发现自己渺小和无能为力的过程。在天与地之间,人是一颗微尘,在漫长时光里,我们又能够在史书中留下怎样的名字。

得意和失落,有多为曾经的辉煌而感到骄傲,在故事发生起伏之后,就有多失落。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这本《文化苦旅》,我觉得,是灰色。

那种灰,是烟雾缭绕的灰,散发出淡淡的苦味,如一颗饱满的果实缀在枝头,无人采摘,无鸟啃噬,慢慢地变的干瘪,然后委顿于地。看《道士塔》那一篇时,这种感觉尤其鲜明。很多人都对这篇章有印象,因为在教科书上看过,语文书上的文章,是嵌入“人之初”的久久不忘。书籍中的这一部分和记忆中的有所不同,想来进行了部分修改,很难说究竟哪一种更好,但是作者,总归是有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

这颗逐渐干瘪的果实里面有籽,有籽就意味着有希望。文化的魅力就在,脆弱又坚韧。传承文化,要多少人走过多少山河,寻访多少过往。丝丝缕缕的时光里,某片土壤的深处,几笔不甚清晰的文字,试图讲述着什么。

山河始终沉默,而行者无息,步履蹒跚。

【作者简介】



徐佩瑶:笔名,四喜。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工作在阿拉善。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诗词协会会员。阿拉善左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202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阿拉善日报》《呼伦贝尔日报》《驼铃》季刊等报刊,《阿拉善文学》《驼融融》融媒体文学平台。作品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诗颂新时代国家安全”优秀诗歌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阿拉善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


扫码投稿


【阿拉善文学】

阿拉善文学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