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讲坛|听院士之声 探科技前路

文摘   2024-10-16 21:01   重庆  


二秩芳华,岁月如歌。10月16日下午,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汉龙院士莅临我校,担任我校南开讲坛第107讲的主讲嘉宾,用精彩的讲座为南开(融侨)中学建校20周年隆重献礼。


主讲人简介


主讲人:刘汉龙



向上滑动阅览


刘汉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国 际 土 力 学 与 岩 土 工 程 学 会 TC303 分 会 主 席 ,《Biogeotechnics》和《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主编。

长期从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学技术奖、国家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和重庆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18-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3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在讲座开始前,重庆南开中学冉孟凯书记、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陈荣校长、严春副校长、孙飞泉副校长陪同刘汉龙院士一行参观了校园,并就学校科学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汉龙院士为南开(融侨)中学题字留念:筚路蓝缕育新人,继往开来谱新篇。


重庆南开中学党委冉孟凯书记致欢迎辞


陈荣校长向刘汉龙院士颁发南开(融侨)中学“公能课程学生成长导师”聘书。


学生代表向刘汉龙院士献花



知识盛宴 启智求真






刘汉龙院士以自己的学术生涯为例,分享了在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勤勉耕耘的历程,激励南开(融侨)中学的学子们脚踏实地,求真求新,勇于挑战。



讲座中,刘汉龙院士论证了传统工程建造技术转型迫在眉睫的原因: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建设了无数用于生存的栖息地。从远古时代用来遮风挡雨的简易建筑物,到如今的大厦林立、高铁纵横,土木工程建造经历了多个时代的更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工程建造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及固弃材料难以降解的问题阻碍了双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工程建造科技的进步。



他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土木建设与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将是工程建造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为了攻克这一课题,刘汉龙院士团队围绕“生物建造”理念,以“绿色低碳”和“自然相融”为基本原则,聚焦微生物建造、植物建造、动物建造和仿生建造四个方向,初步构建了生物建造体系和发展思路。

刘汉龙院士介绍了微生物混凝土、竹筋混凝土、牡蛎护堤等工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生物建造的各种技术与材料,展示了生物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NK

认真记录

讲座期间,同学们全神贯注,无论是对生物建造基本内涵的初次触及,还是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入了解,都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与领悟力。他们紧跟讲解节奏,惊叹于工程建造技术的飞速跃迁,更对生物建造领域的工程案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刘汉龙院士亲切地为同学们签名并合影留念


传承智慧 砥砺前行


初2024级7班 唐子乔

刘院士的精彩讲座让我收获满满。我知道了生物建造在于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构造原理,利用生物材料或生物启发的原理来设计制造建筑物的结构,这一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界的智慧。我知道了无论是蜂巢的精密结构,蜘蛛网的强度与韧性还是植物细胞的自我修复与生长能力,都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与启示。生物建造强调的是和谐共生,循环利用与自我维持,这与当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不谋而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共同推动生物建造事业未来的繁荣发展。


初2024级11班 李浠源

今天的讲座让我受益颇多。我了解到环保减排新方式——生物建造。现代建筑多为第三代建筑,即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材的建筑,但缺点是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反观第一、二代建筑,都可以实现零碳排而它们主材多以木头与石头为主。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老式建筑,结合现代技术来建造生物建筑即第五代建筑。讲座提到,多项生物建造已被运用到生活当中,比如用脲酶菌产生的碳酸钙修补建筑裂缝、利用黄桷树的气生根来加固地基,仿造树桩修建地基等。感谢南开提供的平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初2024级18班 李晓映

最令我敬佩的是刘院士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哪怕经历无数次的失败、被否定、被怀疑,他也从未放弃过探索未知领域的步伐。因为他深知总有人会站出来,推动社会和环境变得更美好。正如刘院士所言,我们要敢于发现、勇于探索、大胆展望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听完讲座后,我也更加坚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有执着不放弃,持之以恒的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南开(融侨)中学一直秉承“公能”理念,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育人重点,通过构建校本课程、搭建创新平台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院士、专家走进校园,激励更多优秀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

明天就是南开(融侨)中学20岁生日,刘院士在讲座最后用专题页面为我校送上诚挚的祝福!





NKRQ

       




往期推荐

01

清华大学来信!!!

02

北京大学来信!!!

03

招聘|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公告

04

探索科技奥秘,点燃创新火花 ——南开融侨智汇节科学嘉年华

我知道你在看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关注她,温暖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