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秦岭最美是秋天。晨起,向秦岭里走,七十二峪是大自然的妙笔,在秦岭北麓依次排开,林木葱茏,溪水潺潺。大峪有莲花洞,曲径通幽,那倒挂了千年的钟乳石莲花,赋予了这里更多神秘的意境。太乙峪有翠华山,终南群峰,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游者络绎不绝。子午峪有古荔枝道,为旧时长安至巴蜀古道。栈道淹没在林海,摩崖石刻书写着往昔。祥峪深处净业寺院,石阶陡直,一副“归山来清净如斯,出门去悠游若云”的联语高悬。
一阵雨来,因为头顶的天空,有一片乌黑且低沉的云。大雨如注,净业寺门前的台阶上,躲雨的有我,还有一只守着古朴山寺的黄猫。黄猫憨态可掬,在台上圆石静卧。它不时看看这急促的雨,也看看我这个端详它的人。四目相对,它却闭目养起神来,相互不扰。雨顺着瓦檐落下,密林青翠中有淡黄相衬,远山云雾氤氲。秦岭深处一年有多少场雨,只有这寺院的青砖黛瓦知道,这一砖一瓦成了雨最多浸润的伙伴。雨从屋檐上滑下,沿着石阶走向远处,顺着峪坡奔向溪流。一条条溪流顺着高高低低的沟壑继续流淌,汇入了河流。
过了白露,秦岭北麓少了急雨。可是在秦岭深处,急雨来得还是那么突然,那么急促。山中一切草木的叶尖上、树冠上,还有那鸟巢里,都有了雨的陪伴。起风了,乌云在山间翻山越岭,从祥峪向子午峪滑去,从子午峪向大峪抚过。云到之时,也是雨滴落下之时。雨来万木翠,百鸟羽毛湿。云在一个个山头走着,雨就在一个个峪中落下。直到乌云的全身都变得轻松起来,风拂散开,轻快如棉。王维曾有诗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我沿着石阶慢步而下,额头和短衣湿了起来。悬挂在枝头叶尖的雨珠,叶子抱不住它,它就滑落下来,一滴滴,时而急快,时而散慢。
秦岭下的村庄,掩映在秋后晚霞之中。这些村庄,已经没有了过去农家乐的无序,也没有了溪流旁肆意垂钓的景象。我漫步在村庄的路上,房屋依次排开,柴火已不再是乡亲们使用的燃源。和一位老者说起,这座山的灵气、水的滋养,他笑了起来,说自己今年承包地种下的玉米棒子,收成很好。他刚从地里回来,一双胶鞋上沾满了泥。
我走到秦岭脚下时,夜幕已慢慢拉开,鸟鸣峪间,嬉戏歌唱,溪流已跑向远处,从奔放到澄澈。我回味着这山里的一切,月亮从空谷中已渐渐升起,草丛里的蟋蟀,曲高和鸣。远处灯火阑珊处,已是西安城璀璨的华灯。我喜欢秦岭的雨,秦岭的雨也滋润着我。
来自人民日报文艺 2024年09月25日
300元/千字《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最新征稿启事
1、大地副刊尤其欢迎优质的杂文作品,1500字以内,短则不拘,兼求形式与内容(观点)的并举。来稿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副刊杂文”,优先处理。
2、大地副刊新开描写身边平凡人故事的叙事性栏目【遇见】;
关注生活闲趣、文化雅情的周末专栏【半日闲谭】,欢迎来稿。
来稿请注明“遇见”或“半日闲谭”,优先处理。
3、为帮助编辑及时从大量稿件中发现并处理您的稿件,希望您能在投稿时:
(1)务必在邮件主题开头注明“投稿人民日报”;
最好在主题中同时注明文章类别(散文、杂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及标题。范例如:投稿人民日报(散文)在希望的田野上。
(2)将作品直接粘贴在邮件正文中,并附一份Word版于附件中。
4、若一个月内无采用通知,请另处,谢谢。因来稿较多,人力有限,无法一一专门回复,请多包涵。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包括周一、周六“大地”,周三“作品”版)
联系邮箱:fk@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