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泥,我愿称之为最可怕的食物!(不只是糖多)

民生   2025-02-08 11:09   重庆  

近年来,芋泥作为一种网红食材,热度持续攀升,尤其在冬季更是风靡大街小巷。然而,你是否知道,这种口感绵密细腻、香气浓郁的芋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陷阱”?


让人变胖都是轻的,它还会让我们血糖飙升如坐过山车,而且越吃越上瘾,热量爆炸还被它蒙在鼓里。


图片来源:网络


芋泥——

芋头的糖油混合物变体



声明下,芋头本身其实是一种很善良的薯类


热量低——100 克芋头大约只有 56~85 千卡热量,是米饭的 1/2,跟热量普遍偏低的杂粮都能一较高下。


升糖又慢,一般在 50~55 之间,是妥妥的低 GI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用薯类部分替代精制主食,以助于血糖管理。芋头本身确实是一种健康的食材,但关键在于:芋泥和芋头根本不是一回事!


许多人想象中的芋泥只是简单的芋头捣成泥,然而实际上,你吃到的芋泥往往是:芋头泥+大量糖+牛奶+黄油+奶油+炼乳的组合👇  



我亲自试了一下。


(当然,自己在家测是不严谨的,甜不甜的也比较主观,只能对芋泥需要的加糖量,大概有个数。)



很好。不甜。真的一点儿都不甜。这么说吧,没加糖的芋泥味道淡得离谱,没味道也就算了,关键是它还特别噎人。


芋泥的原始状态简直像“干巴巴的酸奶”,吃一口能噎得脖子伸老长,感觉脖子都能练出八块腹肌来。



多次测量结果相同。对比一开始的 151.7 克,总共用掉 53 克糖!



换算成跑步,至少要跑 40 分钟才能消耗掉这些热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最多不应超过 50 克。


让我们再复习一下这个知识点:添加糖是指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不包括食物本身天然含有的糖。


好家伙,吃一份芋泥,糖分摄入就直接超标了!而这还只是颗粒感明显的初级版芋泥。市面上大多数芋泥的真实配方是这样的:芋头 100%、糖 10%、黄油 10%、炼乳 10%、奶油 10%。


自己捣的 VS 外面买的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口感越细腻

吸收越好、升糖指数越高



就这,芋泥还特爱跟人搭档组合。


甜品、饮品、烘焙食品……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些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本身热量和脂肪含量就高得吓人。


当芋泥和它们混在一起时,热量就像坐上了火箭,蹭蹭上涨,每一口都是热量暴击,让人防不胜防。


数据来源:FatSecret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这当然不能全怪芋泥,但带有芋泥的甜品确实可能比普通甜品更容易让你长胖!


大多数甜品店使用的设备,比如破壁机、厨师机、绞肉机等,简直像“水泥搅拌机”一样,把大量芋头打成糊状。


在这个过程中,商家还会往芋泥里疯狂加糖、黄油、炼乳等调味料,让糖和油的接触面积变得更大。此外,机器搅打还可能产生更多气泡,使糖、油、奶更均匀地融入芋泥中。


因此,越是表面光滑如镜、口感丝滑绵密的芋泥,其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就越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导致血糖像过山车一样飙升。



黄油和炼乳的加入,不只是为了增添浓郁的奶香味,更重要的是能让芋泥质地更加细腻紧实,口感浓稠顺滑。


当芋头完美蜕变,成为品质上乘的芋泥后,它原本低热量、升糖缓慢的优势便悄然消失。


以某款添加了油脂与糖的芋泥为例,每100克的热量居然猛增到230千卡,这几乎是蒸芋头热量的4倍,而其脂肪含量更是高得惊人,达到了18% 。


再看看一杯700克的厚芋泥麻薯奶茶,热量约为1600千卡,这已远超普通人日常所需的热量摄入标准。喝上这么一杯,仿佛给身体带来了沉重负担,恨不得向身体连磕三个响头赔罪。 


有博主还测评过一款网红蒸超厚芋泥奶茶,正常杯,不额外加糖版,结果血糖仪数据显示:


空腹第一针时:血糖 5.2


餐后半小时第二针:血糖 6.8


餐后一小时第三针:血糖飙升到了 10.3


不同体质血糖反应不同,但可以当作参考 图片来源:@ 0 糖战士


芋头变芋泥,固态变液态,还被加在奶茶里给大家助兴,其结果就跟水果被榨成了汁似的,糖溶于水,吸溜吸溜,嘿嘿,不知不觉就让你干完一杯。


最后,你以为它是薯类蔬菜,实则混了糖、油脂;你以为它遵循物质守恒定律,吃进嘴里都一样。没成想它不仅热量高,还毫无饱腹感,游离糖撒丫子往血液里钻。 


预制芋泥,配料不明


芋泥有着独特之处,它和葡萄、草莓、车厘子这类水果截然不同。那些水果简单清洗、去皮切块后,就能用来制作果茶。


但奶茶店或者甜品店要是打算制作芋泥,得经过蒸煮、搅拌以及调味等一系列复杂工序,着实耗费大量精力。


芋泥还十分娇贵,它的最佳食用期特别短暂,储存难度大。尤其是在夏天,但凡做过甜品的人都清楚,芋泥稍有“不爽”,就会发酸变质。


然而,出餐效率和成本,对于茶饮行业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两大要素。一位从事茶饮行业的专业人士向我透露,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今市面上稍有规模的连锁店铺,实际上使用的都是冷冻芋泥。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预制芋泥里,添加的还不是糖、黄油、炼乳,而可能是植脂末、色素、食用香精。


有食品添加不等于坏东西哦~问题是,当芋泥变成糊糊送你嘴里的那一刻,你真的很难评估它为了风味好,背后究竟添加了多少;以及你以为是天然健康的风味,没成想却出自人工调配。


图片来源:某专供奶茶店的预制厚芋泥


当然,并非所有茶饮店都不用现蒸现捣的芋泥。有些茶饮店主打“手工制作”的招牌,靠这个卖点吸引顾客,价格也会相对较高。


而当下更需关注的是,市面上涌现出许多价格亲民的“预制芋泥”,这些芋泥被大量采购。但这类产品的市场情况比较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其中部分连食品标签都没有,所用的糖和油的具体情况也无从知晓 ,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网络


我也爱吃,咱可以吃、可以胖,但至少不能吃得不明不白、胖得迷迷糊糊不是。


或者,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小调整。比如:



1)减少吃芋泥的频率;


2)俩人分一份,过过瘾就好;


3)吃完后的一两天内都减少糖、油和糖油混合物摄入;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输送抗氧化物增援;


要是真对芋泥情有独钟,还想经常吃,那不妨尝试自己在家动手制作:做低糖版芋泥时


用其他带甜味的食材来代替糖,像混合红薯瓤一起,还能顺便把紫薯加进去改变颜色。这么一来,只需要加半勺糖,味道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还能让口感更加丰富多样。


那真是,省钱又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22.

[2]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1册): 第6版 第一册 植物性食物.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点击上方"名片"
关注我们吧!

<<

  往期回顾 

>>

你的每个点赞和在看,都是对我的鼓励!

渝情渝理
弘扬科学、人文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