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你的练习是"自我关爱"?还是"自我伤害"?

健康   其他   2024-09-18 00:01   北京  

点击上方“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可以订阅哦!

关爱自己就是有意识地照顾自己,以便提升个人人生的整体福祉;关爱自己不是沉溺于自我陶醉和物质享受,它需要做出人生的选择和投入某种促进身体、心理和情感健康的活动;关爱自己不是自私,相反它是在维持一个平衡充实的完整生命系统。


瑜伽或许是最早以系统方式呈现的关爱自我的修炼活动之一。但是经典瑜伽中自我关爱与我们目前对自我关爱的理解略有不同,因为它首先侧重的是人的内在意识的关怀。这是一种探索我们最深层的自我认知,我们的生存目的及我们在浩瀚的时空中片刻生命的意义活动。


与市场上用金钱可以买得的"关爱"不同,当我们持续选择用一种修炼的方式来关照我们最内在的本性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随之到位。我们可以因此睡得更好、吃得更好、关系处理得更好、行动也更出色;瑜伽是一种自上而下,准确地说是由内之外的疗愈方式。


比如瑜伽练习让我们有更好的睡眠,这是因为我们可以和正在睡眠的内在的"我"建立关系。更好的睡眠是这种关系的结果。瑜伽练习照亮了练习者的内在的意识—而这种内在的意识在我们吃,睡,行动和交往时都给我们带来新的"人间清醒",因此所有这些活动都充满了意识,不再具有生物自发性。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瑜伽练习让练习者可以摆脱"习性"控制的意识,也就是我们在阿汤开篇唱诵唱的"Samsara Halahala Mohashantyai"。


古代瑜伽经典文本讨论了三种基本"内在发生", 通过长期的瑜伽练习之后我们练习者可以感觉到的内在变化, 这些"内在发生"就是瑜伽练习成为一种自我关爱练习的基础,这些变化重塑了我们与内在自我之间的关系。在瑜伽经典这些内在发生都被描述为bhavana。Bhavana这个梵文词儿通常粗暴地翻译为情绪或情感,但它更具体地指伴随一个行动发生的某种情绪或情感,自含因果。例如,有一天你可能在阿汤练习中体验到一个让你感到极大喜悦,自由感或轻盈感的片刻;在这个时刻,你会下意识地将这种内在感觉与该体位序列联系起来。以至于日后每次你做那个体位时,你都可以回忆起与之相关的感觉,建立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后来每次你做那个体位的时候,它都会带来喜悦。不仅仅是体位法练习, 我们在仪式、祈祷、工作、创造和冥想过程中都会有类似体验。我们带入练习活动的情绪非常重要,当情绪和行动有了不可分割的连接之时,我们将始终在从事A活动的时候都会有B体验,这时候所有的行动都变成了奉献。


但是类似的Bhavana - "内在发生"不止是喜悦和自由;根据瑜伽经典的阐释,我们通过瑜伽练习要打磨的Bhavana主要有下面三支:


1. Pratipaksha bhavana 当消极思想或情绪出现时,要有意识地找到相反的态度


比如感到愤怒,试着用温和和慈悲来替代它。如果你感到嫉妒,试着用同情的喜悦来替代它.....当我们观察到内心的负面情绪,一是我们观察到就比较容易不被裹挟,二是看到"毒"我们就会知道要用"解毒剂"。这也是《瑜伽经》1.33:maitrī karuṇā mudito-pekṣāṇāṁ-sukha-duḥkha puṇya-apuṇya-viṣayāṇāṁ bhāvanātaḥ citta-prasādanam 中提醒的"对快乐要友善,对不幸要同情,为品德高尚而喜悦,面对不道德而冷漠"的核心意义, 《瑜伽经》这句是强调我们要用瑜伽练习开发 "Pratipaksha bhavana"。


2. Saakshi bhavana - 观察你的情绪,而不迷失其中


脑中总是会浮现各种东西,我们无法将它们推开, 更不能压抑它们。但是我们只需要观察它们,它们就会逐渐失去能量和力量;而我们也会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但是却非常精微的区别:我们要观察的是脑子中的意识,而不是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好像我在一个咖啡馆窗前的桌子坐着,看着前面的窗口(就像大脑的"场"),前面有车过,有人过,但是我不具体看车(相反),也不具体看人(情绪),只是清晰地意识到有这些发生,发生过,走过,来了,去了...


如果一个禅师讲道,他会告诉我们这个的意义是多么宏大:除非有一个"观察者"去做"观察",否则我们看不到自己有一个想法或情绪。看到"你"的思想的那个观察者是谁?所以练习见证自己内在的真正的自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练习;它连同了东方的各种禅修。它也可以确保我们整体心理和情绪的健康。


3. Anitya bhavana 理解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把这句口号内化成自己随时随地的觉知就是Anitya bhavana。以平衡的心态练习,也要练习保持心态的平衡。这在《瑜伽经》的许多地方都有描述,比如“tato dvandva-an-abhighatah”(2:48),"在做体式时,你不会被对立面所限制" ;就像我们心在一个跷跷板上,偏向那一侧都不会有平衡。绝对的平衡就是没有对立面,没有练得好/练得不好,爽/不爽,长/短.... 没有dvandva (对立)。


我们每天走上瑜伽垫去打磨自己的内心,去培养三种bhavana,瑜伽练习就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我们服务,这就把瑜伽练习变成了一种最高级的自我关爱,一种贯穿我们生活所有方面的自我关爱。


识别二维码,码上学习

虽然瑜伽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自我关爱工具,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也有一些常见的挑战;这些挑战几乎每一个练习瑜伽的人都会遇到,这些挑战破坏了自我关爱;有的时候让瑜伽练习变成了"伤人"的利刃,使瑜伽练习变成了"自我伤害"。以下就是三种常见的"自我破坏":


追求完美


大多数瑜伽练习者在练习的某一个阶段都会陷入追求瑜伽练习中的完美陷阱。渴望实现完美体位呈现或完全符合老师/教练的指示会导致自我批评和挫败感。但其实瑜伽是一个个人的旅程,每个人的进步看起来都不一样。只有专注于当下并享受成长的过程,放下追求完美,瑜伽才可以成为一个愉快和滋养的个人体验。


自我比较和竞争


在教室或社交媒体平台上,瑜伽练习者常常将自己与他人比较, 结果常常是内心产生一种竞争欲或不足感;然而,瑜伽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练习,每个人的旅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克服自我比较和竞争,关键就在于培养自我意识并专注于内在。将注意力从外部成就转移到内部感觉和体验上。


表现欲


很多人练习瑜伽体位法,就像体育活动一样,有时可能会产生在一定水平上表现或实现特定目标的期盼;每一个练习者去看看朋友圈就知道此言不虚。这种表现欲可能源于社会期望,个人抱负,甚至是来自自身的期望。然而瑜伽如果是自我关爱的话,沾沾自喜地示之于人企不就成为自恋和暴露癖?


总结一下,文章后半部写的都是我们现在关心的"外在发生",但是瑜伽经典告诉我们练习中最珍贵的是"内在发生" - 文章前半部写的三个bhavana;练习者如果可以把自己的从追求前者转换为追求后者,练习就可以变成最高级的自我关爱。


阿斯汤加瑜伽之路
原创内容助力瑜伽精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