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救死扶伤扬医德,高龄婆婆赠锦旗

文摘   2024-11-15 17:43   重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急诊科收到了好转出院的张婆婆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弘扬中医文化精神,传承救死扶伤美德”。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对急诊团队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今天,我们分享一下这面锦旗背后充满温情的故事。

前阵子,83岁高龄的张婆婆因为近年来一直饱受反复咳嗽、喘息、心累的困扰,病情在4天内突然加重,并且出现了意识模糊,于是被家人送到了我院急诊科。经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诊科迅速启动紧急救治程序,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医疗过程中,像张婆婆这样的高龄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患者通常会被安排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然而,张婆婆的心中却牵挂着一个人——她的老伴。婆婆在抢救室一直拉着老伴的手,哪怕带着呼吸机不能说话,也一直摇头不愿松开,家属强烈要求希望能够在家人陪伴下在急诊科接受治疗,面对患者的请求,我们深知,精神支柱对高龄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确保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将他转入了急诊科监护病房住院治疗。在这里,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与关怀,同时科室立即为患者制定了全面的医疗、护理方案。经过8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张婆婆逐渐好转,并顺利出院,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可能在公众的认知中,急诊科只能提供初步的急救和诊疗服务。事实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急诊科在2020年特别增设了监护病房,至此具备了完善的院前急救-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病房-监护病房一体化救治程序,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这不仅解决了急诊患者因病情需要而需要留观或住院的问题,还专门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于像张婆婆这样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院急诊科能够提供快速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控制病情,确保她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

温馨提醒

急诊急救,作为医疗体系中的前沿阵地,是生命赛跑的第一线,也是当群众身体突感不适,有医疗需要的时候最便捷最有效的救治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份生命都能在紧急时刻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助,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急救热线:023-68219999。


科室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北碚中医院)急诊科创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1997年获重庆市标准急诊科;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管理局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科室;2020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医院纳入重庆市中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单位。目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35名,其中医生15名,护士20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4人,主治医师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3人。科室运行模式为“院前急救-急诊门诊-急诊抢救-监护病房”。开设有院前急救、急诊内、外科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监护病房、洗胃室、治疗室、急诊输液室等。开展24小时门、急诊及院前、院内急救任务及参加大型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

目前科室设备有有创呼吸机5台(德尔格、GE、科曼),无创呼吸机1台,转运呼吸机3台,监护仪11台,床旁支气管镜1台,洗胃机1台,微量注射泵15台,输液泵5台,肠内营养泵(自带加热)2台等。常规开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体外电击除颤、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洗胃术、深静脉穿刺置管、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急救技术。能进行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救治,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慢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危象、糖尿病昏迷、各种休克、中毒、中暑、溺水、急腹症、各种创伤等院前、院内急救。

急救电话:023-68219999。

END


来源:急诊科李霓
编辑:党委办公室
审核:李常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重庆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始建于194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医院拥有将军路院区、碚峡路院区、蔡家院区(建设中)三个院区,开放床位1200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