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
绮罗香·长店村古韵
古道悠悠,商旗猎猎,长店村名远扬。客栈林立,过客熙熙攘攘。记往昔,香火南宫,庙巍峨,古松旁望。叹如今,历史沧桑,遗风犹在梦回乡。
康乾遗脉安藏。古墓恪郡弘日,岁月绵长。碑影无踪,故事却传四方。想当时,车马喧嚣,今唯剩,野径荒凉。忆旧游,梦里长店,古魂犹唱。
村名传奇
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的长店村静静地躺在历史的怀抱中,诉说着它独特而丰富的由来。
古时,长店村坐落在通州与安德乡(今东坝地区)之间的一条繁忙的通衢大路上。这条大道不仅是连接两地的交通要道,更是商贾云集、货物往来的重要商道。往来客商在长途跋涉后,亟需一个打尖住店的地方,以便休憩整顿,继续前行。于是,长店村逐渐成为了他们青睐的歇脚之地。
村民们瞅准商机,纷纷开设客栈,为过往商客提供周到的服务。这些客栈或简陋或精致,但都充满了家的温暖,让疲惫的商客们得以放松身心。渐渐地,“长店”这个名字便因这些客栈而声名远播,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代名词。据《通州志》记载,长店村古时位于通州北部的安德乡,那条通衢大道因其而得名,长店村也因此逐渐发展成了商客们的集散地。
除了因商道客栈而得名,长店村还与南宫庙及恪郡子弘日墓有着不解之缘。在村子的中心,曾有一座庄严宏伟的南宫庙。这座庙宇香火鼎盛,信徒络绎不绝,成为村民们心中的精神寄托。庙中供奉着神明,庇护着一方水土和百姓的安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南宫庙逐渐凋零,如今只剩下一株挺拔的古松,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而在村子边缘,则有一座曾经显赫一时的古墓——恪郡子弘日墓。弘日是康熙帝的孙子、理密亲王允礽的第十子,他在乾隆四十年逝世后,被安葬在了这片土地上。这座古墓曾经气势恢宏,墓丘高耸,是村民们敬仰的对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墓逐渐荒芜,墓丘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段传奇的故事,在村民们的口耳相传中流传至今。
夜听聊斋
在民国时期的华北平原,有一个偏远的农村,名叫毕家村。这个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毕恩竹的年轻人,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年迈的祖父抚养长大。毕恩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
然而,毕恩竹的生活却在某个夜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毕恩竹为了补贴家用,独自一人到村外的树林里采集草药。夜色深沉,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夜鸟啼叫,打破了这死寂的夜。
毕恩竹在树林中穿梭,突然,他听到了一阵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像是女子的哭泣,又像是低沉的呻吟,让人毛骨悚然。他壮着胆子循声走去,却发现声音来自一座荒废已久的破庙。
毕恩竹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进去看看。他推开门,一股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庙内昏暗无光,只有几缕月光透过破败的屋顶,洒在地上。他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庙中央跪着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背影纤细,长发披肩,似乎正在低声哭泣。
毕恩竹心中一惊,想要上前询问,却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袭来,让他动弹不得。就在这时,那女子突然转过身来,脸上惨白无色,双眼空洞无神,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容。毕恩竹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逃,一口气跑回了村子。
从那以后,毕恩竹便变得神情恍惚,时常自言自语,仿佛中了邪一般。村里老人们都说,他是遇到了破庙里的女鬼,被勾走了魂魄。毕恩竹的祖父为了救他,四处求神拜佛,但都无济于事。
终于有一天,毕恩竹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独自走进了那座破庙,从此再也没有出来。村民们猜测,他是被女鬼带走了。从那以后,每当夜深人静时,破庙里便会传来阵阵哭声,让人不寒而栗。
毕家村的人们为了避邪,纷纷在自家门前挂上艾草和符咒,但那股诡异的氛围却始终挥之不去。毕恩竹的故事也成了村里代代相传的鬼故事,提醒着后人不要轻易涉足那片禁忌之地。
免责声明:
本文纯属根据网络搜索改编,内容为村名演义,区分于正史。谢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