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洁牌坊】藁城区岗上镇故献村寡妇刘氏传奇演义

学术   2025-02-05 18:01   北京  

   

Taocheng Engineers Literature Society

桃城工程师文学社

共同努力

(总第2025年2期)


故事话斋


守月记

 

在直隶省藁城区的顾献村,有一个名叫刘氏的女子,生来便如村头那棵老树下悄然绽放的野花,平凡却带着几分坚韧的灵气。她身形纤细,面容清秀,眼眸中透着农家女子特有的质朴与温柔。

乾隆元年,十七岁的刘氏经媒妁之言,嫁给了同村的剧有恒。剧家虽非大富大贵,却也是勤恳本分的农家。新婚的日子,简单而温馨。每天天还未亮,刘氏便随着丈夫一同起身,有恒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刘氏则在厨房忙碌,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农家新一天的开始。

农忙时节,刘氏也会跟着有恒到田地里帮忙。她弯着腰,熟练地播种、除草,额头的汗珠滚落,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休息时,她会从竹篮里拿出自己做的干粮,和有恒坐在田埂上,分享着简单的食物,偶尔相视而笑,那笑容里满是对生活的满足。

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一个阴霾密布的日子陡然转变。那是乾隆六年,有恒突然染上了恶疾,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刘氏四处求医问药,家中的积蓄很快便花光了,可还是没能留住有恒的生命。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有恒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二十三岁的刘氏,瞬间被命运的洪流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葬礼过后,刘氏回到了那间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屋子,如今却只剩下她一人,孤独地面对这冰冷的四壁。夜里,她常常从梦中惊醒,伸手想要抓住有恒的衣角,却只抓到一把冰冷的空气。泪水浸湿了枕头,可她知道,日子还得继续。

刘氏的公婆年事已高,在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中,更是一蹶不振。刘氏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伤痛,承担起了照顾公婆的重任。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起床,为公婆准备好热气腾腾的早饭,然后再去田里劳作。

农闲时,刘氏会在家里做一些女红。她的手很巧,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她把绣好的手帕、荷包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来贴补家用。每次回到家,她都会给公婆带些小点心,看着公婆脸上露出的笑容,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村里有些好事者,看着年轻的刘氏孤苦伶仃,便劝她改嫁。“你还年轻,何必守着这苦日子,再找个好人家,也能有个依靠。”有人这样对她说。

刘氏总是微笑着摇摇头,“我既已嫁入剧家,便是剧家的人。有恒虽去,但公婆尚在,我怎能弃他们而去。”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那是对承诺的坚守,对亲情的担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氏的孝行在村里渐渐传开。村里的老人们常常对自己的子女说:“看看人家刘氏,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媳妇。”年轻的媳妇们也对刘氏心生敬佩,时常向她请教如何侍奉公婆,如何操持家务。

乾隆十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村里很多人家都缺衣少食,刘氏家也不例外。但她首先想到的是公婆,她把自己仅有的几件厚衣服都给了公婆,自己则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忙碌。

为了让公婆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她每天都会早早地去井边打水,冰冷的井水冻得她双手通红,可她从未抱怨过。晚上,她会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公婆缝补破旧的棉衣,一针一线,都缝进了她的关爱与牵挂。

这一年,公公突然病倒了,病情十分严重。刘氏四处借钱,为公公请来了郎中。在公公养病的日子里,她日夜守在床边,端茶送水,喂药做饭。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面容也越发憔悴,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或许是刘氏的坚持和孝心感动了上天,公公的病情逐渐好转。看着公公脸上重新有了血色,刘氏的心中充满了喜悦。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乾隆十三年,朝廷为了表彰刘氏的贞节和孝道,下旨旌表。当那道圣旨送到顾献村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里张灯结彩,像是过节一样。刘氏穿着一身素净的衣服,跪在地上,接过了那道象征着荣耀的圣旨。她的眼中满是泪水,但这一次,是欣慰和感动的泪水。

从那以后,刘氏的名声传得更远了。许多外村的人都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位贞节烈妇的风采。一些官员也纷纷前来拜访,对她的孝行赞不绝口。

然而,刘氏并没有因为这些荣耀而骄傲自满。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每天照顾公婆,操持家务,辛勤劳作。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与荣耀无关。

岁月如流,转眼间,刘氏已经年过半百。公婆也相继离世,她把公婆安葬在了有恒的墓旁,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团聚。

此时的刘氏,虽然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但她的心中却依然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看着村里的孩子们在田野间嬉笑玩耍,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她开始收养一些孤苦伶仃的孩子,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她教他们读书识字,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

这些孩子们都很敬爱刘氏,他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刘妈妈”。在他们的心中,刘妈妈是世界上最善良、最伟大的人。

乾隆五十年,七十八岁的刘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躺在那张陪伴了她一生的床上,面容安详,眼神中透着对这个世界的眷恋和不舍。

孩子们围在她的床边,痛哭流涕。“刘妈妈,您不要离开我们。”孩子们的哭声在屋子里回荡。

刘氏微微睁开眼睛,看着这些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最后的微笑。“孩子们,要好好生活,做个善良的人……”她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刘氏的离去,让整个顾献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村民们自发地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她安葬在了剧家的祖坟旁,让她与有恒和公婆永远相伴。

在刘氏离去后的许多年里,她的故事依然在顾献村流传着。人们常常会在茶余饭后,说起这位贞节孝顺的女子,她的坚守、她的善良、她的孝道,成为了顾献村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顾献村的田野上,人们仿佛还能看到刘氏那忙碌的身影,听到她那温柔的笑声。她就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月亮,照亮了这片土地,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免责声明:


本文纯属根据网络搜索改编,内容为村名演义,区分于正史。谢谢品读。

入群加微信:b1352005


谢谢关注

编   委

 曼婷  海燕

 统编: 芸倩 责编:海燕


感谢您的支持


桃城工程师文学社
携手《桃城工程师文学社》,本公众号呈现京津冀村名传奇。探索古村故事,感受地名魅力。搜索\x26#39;桃城工程师文学社\x26#39;,共赴文化盛宴。\x26quo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