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态势
- 俄军全线出击:据俄国防部2月4日战报,“北方”集群在哈尔科夫的沃尔昌斯克地区击退两支乌军国土防御旅,消灭35名乌军士兵等;“西方”集群在哈尔科夫库皮扬斯克等地击溃多支乌军部队,消灭290多名乌军士兵等;“南方”集群在顿涅茨克地区占领几个定居点,消灭260多名乌军士兵等;“中央”集群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多地击溃多支乌军部队,消灭510多名乌军士兵等;“东方”集群消灭140多名乌军士兵等;“第聂伯”集群在扎波罗热一带击溃乌军部队,消灭30多名乌军士兵等。此外,俄军飞机、无人机和炮兵轰炸149个目标,防空部队打下1枚“海王星”导弹、1枚“海马斯”火箭弹和68架无人机。
- 乌军防守与反击:面对俄军攻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批准武装部队向新组织结构过渡和组建军级单位的计划,转调约5万名军人至前线地面部队。2月2日,乌克兰军队在过去24小时内收复了哈尔科夫和红军村附近的部分失地。
各主要战线战况
- 顿涅茨克方向:过去一周,乌军在此方向人员伤亡超过2245人,装备损失包括5辆坦克、19辆装甲战车等。
- 红利曼方向:乌军约1825人阵亡,损失6辆坦克、13辆装甲战车等装备,战斗趋于白热化。
- 库皮扬斯克方向:乌军有750余人阵亡,损失1辆坦克、9辆装甲战车等,防线仍较坚固但压力增加。
- 扎波罗热方向:乌军损失385人,包括1辆坦克、10辆装甲战车等,战斗相对局部但防线有压力。
- 赫尔松方向:乌军约290人阵亡,4辆坦克、2辆装甲战车等被摧毁,防守能力相对较强。
- 南顿涅茨克方向:乌军损失735人,2辆坦克、6辆装甲战车等,战斗强度大,面临持续进攻。
双方战损情况
- 人员伤亡:1月27日至2月3日期间,俄军消灭6230名乌军士兵。据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透露,过去一个月中,俄军在红军村方向伤亡高达1.5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7000人左右。
- 装备损失:从开战到2月4日,俄军累计摧毁乌军包括653架飞机、283架直升机、590套防空系统、2万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等大量装备。
军事行动特点
- 俄军:采用“四面开花+重点突破”战略,试图分散乌军兵力,寻找防线薄弱地带。除了在一些主攻战线上出动机械化集群进攻外,在其余战线出动摩托化步兵和全地形车实施进攻,甚至征用民用汽车进入战场。
- 乌军:熟悉地形,利用本土优势实施游击战和小规模反击。依靠西方援助的先进防空系统和精确打击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御能力和火力打击能力。
影响战局的因素
- 国际援助方面:美国对乌克兰的武器交付在经历短暂暂停后已恢复正常。乌克兰将从荷兰获得一批新的F-16战斗机,荷兰还将提供4亿欧元用于无人机等,英国也将为乌克兰空中防御系统和导弹采购提供20亿英镑资金。
- 国内政治因素: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其乌克兰政策进行全面审查,援助曾短暂暂停,给乌克兰局势带来一定影响。
- 天气因素:2025年春季气候异常温暖,无泥泞季节,有利于俄军进攻,往年此时乌军会受限于泥泞地形,而今年俄军可长驱直入。
整体来看,俄乌冲突仍处于胶着且激烈的状态,战局复杂多变。俄罗斯在多个方向保持进攻态势,在兵力和装备数量等方面有优势。乌克兰凭借西方援助和本土作战的一些优势,在部分地区顽强抵抗,双方在战场上各有得失。未来战局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决策、军事资源的持续投入、国际支持的力度以及其他各种不确定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