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急迫、只争朝夕。当前,全球地缘冲突跌宕起伏,科技领域竞争全面升级,能源行业形势深度调整,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石油需要答好的时代课题。
长期以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将创新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2021年,集团公司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放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驱动能源巨舰破浪远航。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
“第一战略”给中国石油带来了什么?
又催生了哪些连锁反应?
创新又将引领中国石油走向怎样的未来?
战略领航掀起系统变革
集团公司上下“置顶”创新、投身创新实践
“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长庆油田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
石油天然气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产业,作为国家产业创新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链条之一,相关技术被习近平总书记摆在亟待解决、急迫攻关的七大关键核心技术首位。
如何在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实现赶超与突围,赢得发展战略主动,唯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石油从战略层面着手搭建创新体系,以“第一战略”激活“第一动力”。
纲举方能目张。擘画战略蓝图、启动专项行动、统筹各方力量……中国石油蹄疾步稳推动创新、谋划创新。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石油制定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清单、时间表、路线图,确定4个阶段目标:2025年,基本解决油气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问题;2030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35年,基本建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汇智聚力布局,“新”潮澎湃。从成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到国家级高端智库建设;从编制《重大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到明确各业务板块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从快速突破和久久为功两个层面加快科研布局到遴选关键核心技术,绘制原创技术策源地领域技术谱系;从推进“稳油增气”国家重大专项接续到围绕“两深一非一老”八大领域,把“卡脖子”清单变为“从0到1”的技术突破……过去几年,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一批有力举措加速推出,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
多领域快速突破,成就斐然。油气勘探开发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达90%,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达85%,重大装备与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曾经“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被逐步打破;四大新型研究院扬帆起航,27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在央企中名列前茅,专利总数居央企第一方阵,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速隆起;“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中国石油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2023年,公司首次进入“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
从战略部署到万众创新,从谋篇布局到成果落地,从投石问路到千帆竞发……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成为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一战略”引领破局之旅
面对复杂形势,集团公司依靠创新拓展生存空间
汇聚澎湃动能,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青海油田涩北气田实施地面系统优化,增强稳产能力。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中国石油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别是近年来,面对资源、市场、效益等多重挑战,集团公司以创新为发力点破局突围。
以创新打破资源困境——
资源品质劣质化、油气技术智能化、能源产品低碳化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油气行业必须直面的深刻挑战。为持续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2022年起,集团公司启动老油田“压舱石”示范工程。2024年,10个股份公司级老油田“压舱石”示范工程均实现超产;勘探开发研究院陆相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创新团队经过7年攻关,使陆相页岩油基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长庆油田面对页岩油储层渗透率最低极限,实现年均净增油气产量当量“六连丰”。
以创新迎接市场革命——
市场革命正在给能源行业带来深刻影响,这是摆在中国石油面前的一道“必答题”。2024年11月,东方物探公司依靠技术和装备等优势成功中标阿联酋ADNOC公司油田高精度勘探合同,创全球最大单体陆地地震采集合同新纪录,高端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前不久完工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采用宝石管业研发生产的X80钢级、直径1422毫米、壁厚21.4毫米的大口径厚壁螺旋埋弧焊管。“工程45%的钢管由我们提供。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开发能力,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宝石管业总工程师张锦刚说。
以创新赢得效益发展——
面对低成本发展带来的压力,集团公司各企业纷纷问计于创新,走出效益发展的新路子。辽河油田上线“2+1+N”创新平台,开通“科研—效益”直通车,构建“闻讯而动、即领即办、即报即奖、价值创造”快速响应机制,畅通科研与生产单位高效解决问题通道。“公司一度面临关停风险。”工程材料研究院中油管业公司总经理沈沉说,“我们依托院里科研团队,从2021年起,接连攻克5项非金属管材技术难题,如今公司已成为国内种类最全的油气非金属管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以创新闯出自立自强之路——
每一次爬坡过坎,都是一座技术堡垒被攻克的过程,更是中国石油在关键技术领域走向自主可控的历程。“3年后,中国石油POE产能将满足国内1/3的需求。”对近在咫尺的工业化生产,POE创新团队信心满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CPLog多维高精度成像测井系统,结束了我国先进测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我国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横空出世……“用全球视野、未来眼光定位科技创新方向,是我们在全球能源装备竞争中推陈出新的关键所在。”宝石机械高级专家侯文辉说。
引擎声声,动能强劲。创新路上,中国石油正大步向前!
“第一战略”重塑石油未来
集团公司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托举新时代新石油
大庆油田喇嘛甸油田风光融合现场照片。
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进到关键节点和竞争空前激烈的科技制高点,创新是中国石油的最大底气,也是塑造未来的最强利器。
创新开拓,向“新”而动,向“绿”而行,全力打造“绿色石油”——
“过去,谁控制油气资源,谁就能锁住能源安全的命脉;未来,谁控制新能源技术,谁就能掌控能源的命根。中国新能源革命要构建以新型煤油气、新绿电绿氢、新材料储能、新智能调控、新政策支持‘五新’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集团公司新能源首席专家邹才能这样构想能源未来。
中国石油2022年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蹄疾步稳。吉林油田首个大型集中式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大庆、新疆、塔里木等一批新能源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玉门油田“风光气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再造一个“绿色中国石油”的图景愈发清晰。
蓝海新材料项目破土动工,吉林石化、广西石化等乙烯项目加快推进,特种纤维原丝、石油针状焦、特种润滑油接连突破技术瓶颈,锂电池隔膜用聚烯烃等一批产品成功开发……“炼化生精材”布局初步形成。
2024年,中国石油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增长超50%,新材料产量连续3年保持50%左右高速增长,风光发电增长超1倍,未来产业布局迈出实质性步伐……强国发展的每一步,从未缺少中国石油的身影。未来,中国石油也不会缺席。
创新驱动,驭“数”而行,向“智”而兴,加快奔向“数智石油”——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数智中国石油”建设按下“快进键”,同步实施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发展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深度参与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把定义时代的主动权紧握在手中。
集团公司大集中ERP第一批上线单位迈入全业务链验证新阶段;“梦溪”品牌旗下首批2款智能实验检测产品发布、云梦泽智慧平台试点首批743个功能上线;大庆油田率先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IPv6生产专网;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家整厂逆向建模的全热点数字孪生平台……
创新驱动,向“难”而行,加“油”争“气”,挺起“能源脊梁”——
向超深层挺进。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中国石油矢志深地探索,一大批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装备尽显神通:万米钻机、承重1000吨的吊卡、抗拉强度达到942吨的钻杆、抗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特高压压裂车……2024年3月4日,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成功叩开万米地宫之门!
向非常规进军。中国石油正加快推动“中国页岩革命”。打破青山口组“魔咒”,钻井液里藏着创新新天地,30天、20天、15天……9.98天!大庆古龙页岩油二开水平井钻井周期不断缩短;不迷信权威,不相信“不可能”,川南页岩气成为我国首个累产8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区域,中国石油页岩速度让世界惊叹。
“第一战略”催生“第一动力”,与时代共振,勃勃而发,奔涌向前!
本文转载自中国石油报(ID:zgsybwx)
文字:记者 于佳鑫 特约记者 陈青(王芳、雷凤颖、王珊珊、刘莉莉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片:中国石油新闻图片库
本版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