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在历史的长河中,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在文化交流中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XISUer们,让我们一起聆听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红色记忆吧!
第一部分 红色记忆:笔墨为剑,文字为盾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挺身而出,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英雄篇章。而这些故事,也被后来的文学家们以笔墨为剑,以文字为盾,永恒地镌刻在了历史的画卷上。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文学作品,聆听铁血荣光。
小说《三千里江山》(1953)
屋里有人喊一声:“为了三千里江山!”门里门外都跟着喊,震得爷爷那颗老心乱颤,不知是什么滋味。爷爷活到七十岁,见得多了,今儿眼见这群好青年又要为朝鲜的自由去作战,不觉想起儿子,想起当年的日本人。这三千里江山已不再是孤零零的半岛,而是保卫人类和平的前哨。开遍整个江山的也不再是旧日王朝的无穷花,而是人类历史上万古长春的英雄花。
——《三千里江山》杨朔
《三千里江山》是当代作家杨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志愿军战士崇高精神的深情颂歌。
小说以志愿军对祖国、人民、正义、和平的爱作为故事发展的经线,以中朝人民携手抗敌的兄弟情义作为故事发展的纬线,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纪实文学《朝鲜战争》(2009)
对于《朝鲜战争》的写作而言,生动地记述一场战争的历史很重要,深刻地记述战争中一个民族的精神历史更重要。因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后者会在今天传承,并将影响到我们的明天。
——《朝鲜战争》王树增
《朝鲜战争》是王树增先生所著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09年,后经过修订再版。全书共分为七个篇章,翔实、生动地再现了朝鲜战争的全过程,从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干涉、中国出兵,到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后战线最终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艰难历程。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史,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剧本《春风替我遇见过你》(2023)
我曾听过许多关于你们的故事,
年轻的你,跨过山河,一笑奔赴天涯。
勇敢的你,负重前行,渡过汹涌涛河。
可爱的你,留在过去,为我心甘情愿。
所以我的头顶之上没有硝烟战火,一片澄空。
我昂首阔步于大路之上,高歌欢笑。
我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初阳,平安幸福。
若有遗憾,大概是我从未见过你,
而我这样的未来你也不曾见到。
还好,春风替我遇见过你。
——《春风替我遇见过你》
该剧本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天地之间工作室发布,故事背景设定在抗美援朝的红色岁月,聚焦于一群为国家荣誉与民族尊严而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面对强敌,发出豪言壮语,誓言保卫新中国,不容列强屈辱。
第二部分 文化交流:艺术无界,情谊绵长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出击之前(油画) 何孔德 作
文艺作品的相互传播
中国的文艺作品,如《英雄儿女》、《我的祖国》等,在朝鲜和苏联等国家广为流传,成为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也传递了中国人民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同时,朝鲜的民歌、苏联的芭蕾舞剧等也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为两国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国画) 蒋兆和 作
民间艺术的交流互鉴
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的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与朝鲜的绘画、陶瓷、音乐等民间艺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鉴。这些传统技艺在交流中得以传承和创新,为两国文化的交融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动力。
在和平的土地上——朝鲜停战后第一个春天(版画) 古 元 作
文学与历史的共同书写
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了中朝、中俄等国文学和历史的共同主题。许多作家和史学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记录了这场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这些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成为了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枕戈待旦(油画) 何孔德 作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运营团队:西安外国语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党史博采、大国将令
策划、文案、制图:石济源
排版:邱蕊
编辑:石济源
审核:李婷
二审:上官艳妮
终审:马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