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onstitu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起草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四部,均以相应的年号作为区别。一般默认的宪法为最新版本,即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亲爱的XISUer们,让我们一起踏上这部法律的学习之旅吧!
01
走进《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2014年12月3日 习近平在首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核心要义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2022年10月16日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必要性
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2014年12月3日 习近平在首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宪法制度的显著优势和重要作用。
(二)把宪法实施贯穿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能力。
(三)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
(四)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
(五)加强宪法理论研究和直传教育,不断提升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的说服力、影响力。
——2022年12月19日 习近平发表重要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02
学习《宪法》
《宪法》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一百四十三条。
1
《宪法》的目的和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可见,宪法制定的目的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反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制保证。
宪法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和引领意义。
一方面,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另一方面,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对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2
《宪法》的核心内容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我国宪法序言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历史叙事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写进总纲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条款,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统一起来,把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内在统一起来。
二是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和基本制度。国家基本制度是指规范国家行为和社会行为并由宪法所确立的基本规则和基本规范的总和。它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国家性质的要求。它不仅为国家政权的有序运转以及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稳定、普遍的依据和保障,而且对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现行宪法第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总纲部分对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
三是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三十三条到第四十条规定了七种类型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 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与请求权。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我国公民需要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等。
四是划定了国家机构的权力范围、组成和行使程序。宪法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规范国家权力,保证国家机构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方式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五是规定了国家的标志。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代表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的象征和标志。宪法第四章明确了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3
抓好贯彻执行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履行宪法使命,不断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向深入。
一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坚持依宪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确保每一项立法都体现党的主张、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
二是要完善宪法相关规定实施机制。实施好宪法宣誓制度、特赦制度、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充分发挥宪法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用好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各国家机关依法用权、秉公用权。提高合宪性审查能力和质量,健全法律草案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加强合宪性、涉宪性问题审查研究,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坚决纠正和撤销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文件。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四是要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我国宪法是党带领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凝聚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经验,承载着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和实践,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思政教科书、法治教科书。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同我国宪法发展历程结合起来,讲好历史中的宪法;把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同全面实施宪法的成效经验结合起来,讲好实践中的宪法;把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宪法对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结合起来,讲好生活中的宪法,真正使宪法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增强宪法自信,理直气壮宣传中国宪法制度、宪法理论,讲清楚我国宪法的性质、特色、优势,向世界展示生动精彩的中国宪法故事。
五是要弘扬宪法精神。抓住“关键少数”、重点群体、重点载体、重点阵地,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进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把宪法纳入干部学习教育体系,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树牢宪法观念、履行法定职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加强青少年宪法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健全普法责任制,创新宪法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升说服力、影响力。
03
发扬《宪法》
亲爱的XISUer们,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更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生活航行的灯塔与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确保每一步都坚实而正义。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并进,不仅仅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要在宪法的光辉下茁壮成长。学习宪法,让法治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贯彻落实宪法,让公平与正义的雨露滋养社会每一寸土地;发扬宪法,让法治精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运营团队:西安外国语大学融媒体中心
部分信息来源: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普法
文案、排版、制图、校对、编辑:石济源
一审:李婷
二审:上官艳妮
终审:马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