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巴拉则: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文化特征及传承价值研究

文摘   2024-10-21 07:07   四川  



摘要:凉山彝族"阿斯斯格"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智力游戏。"阿斯斯格"能够提高彝族儿童的智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凉山彝族"阿斯斯格"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特色,与凉山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思维意识、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阿斯斯格"也是彝族传统教育中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研究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文化特征与传承价值将促进彝族当代民间游戏的传承,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文化特征;传承价值


(陈珊珊 摄)


一、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内涵辨析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区域方言的差异,导致彝语“阿斯斯格”(ꀉꌦꀕꇠ)也有不同的称呼,如:“阿斯斯”(ꀉꌦꀕ)、“阿色色”(ꀉꌋꀕ)或“阿丝丝”(ꀉꌤꀕ)等。凉山彝族民间对“阿斯斯”的具体含义也有几种解释:一是凉山彝语“阿斯斯”(ꀉꌦꀕ)、“阿色色”(ꀉꌋꀕ)或“阿丝丝”(ꀉꌤꀕ)都是“阿斯苏”(ꀋꌧꌠ/不知道的事物)的变音,是谜语的意思;二是“阿斯斯”(ꀉꌦꀕ)是“斯朵色朵”(ꌦꅇꌋꅅ),是神仙的语言;三是“阿斯斯”(ꀉꌦꀕ)是一种语气词,没有具体的含义。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的解释,“阿斯斯”(ꀉꌦꀕ)是名词,可以理解为谜语,“格”(ꇠ)是动词,是猜的意思,“阿斯斯格”(ꀉꌦꀕꇠ)的意思是猜谜语。在凉山彝族地区跟“阿斯斯格”(ꀉꌦꀕꇠ)类似的彝语称呼有“格朵”(ꇠꅇ)、“支朵格朵”(ꍝꅇꇠꅇ)或“略哄格”(ꑗꉘꇠ)①等等,其中“支”(ꍝ)是提问题的过程,“格”(ꇠ)是回答问题的过程,这种智力游戏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来完成,一个人在前面问问题,另外一个人在后面回答或者猜题。“格朵”(ꇠꅇ)或“支朵格朵”(ꍝꅇꇠꅇ)和“阿斯斯格”(ꀉꌦꀕꇠ)或“略哄格”(ꑗꉘꇠ)都是凉山彝语音译词,都有猜谜的含义,与汉族的民间谜语、灯谜、歇后语和脑筋急转弯有异曲同工的意思。“格朵”(ꇠꅇ)更倾向于成人的谜语,“阿斯斯”(ꀉꌦꀕ)相当于是儿童的谜语,但“格朵”(ꇠꅇ)、“支朵格朵”(ꍝꅇꇠꅇ)和“阿斯斯格”(ꀉꌦꀕꇠ)、“略哄格”(ꑗꉘꇠ)是不是可以划等号还需进一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默认都是“阿斯斯格”(ꀉꌦꀕꇠ)的范畴,以下文中都以“阿斯斯格”(ꀉꌦꀕꇠ)来代之。


凉山彝族“阿斯斯格”(ꀉꌦꀕꇠ)自古有之,历史源远流长。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记载,石尔俄特(ꏃꇖꊇꄮ)在寻找父亲的路上遇到玆尼施色(ꌅꅪꏁꌋ)。当时兹尼施色(ꌅꅪꏁꌋ)见到石尔俄特(ꏃꇖꊇꄮ)后问道:“ꂸꇔꈌꌕꋇ,ꂸꇴꑷꁨꅪ,ꂸꏦꌩꌕꄿ,ꂸꍹꑱꌕꉻ,ꂸꁻꎭꌕꒀ,ꂸꋠꋂꌕꏣ,ꋋꆹꄲꃅꄜ? /三只不撵山的狗,未叫脸就红的鸡,三节不烧的木柴,三匹不织的花边,三两不弹的羊毛,三斤不吃的盐,这些指的是什么?”[1]。除此之外,在彝族传统口头辩论“克智”(ꈍꎞ)②、传统民歌猜谜调“阿火你莫莫,阿火你格格”(ꀈꉙꆏꂾꂿ,ꀈꉙꆏꈧꈨ)③和“木乌史以”(ꃅꃴꏀꑴ)④、民间故事《阿普布德》(ꀉꁌꁮꅉ)⑤中也经常有一些传统的“阿斯斯格”现象。凉山彝族“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往往是借事物的相似知识点来进行发挥联想,让猜谜者按图索骥,猜出这个谜底,是娱乐载体。“阿斯斯格”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ꀉꌦꀕ……ꌠꑞꄜ?/阿斯斯,……指的是什么?”,大部分凉山彝族“阿斯斯格”都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是“ꀉꌦꀕ,……ꑞꑵ/ꈀꄸ……ꄉꈍꃅ?/阿斯斯,……为什么会这样?”比如:“ꀉꌦꀕ,ꁬꃨꑞꑵꇬꊂꀮꄉꃨ? /什么花表扬一下就开花?ꀑꑊꒊꆭꀕꌠꄜ/指的是笑脸”,这种表达方式主要体现于民歌类的“猜调”和老人之间经常用来互相提问的“支尔伟惹格朵”(ꐰꇑꃤꌬꇠꅇ)⑥。“阿斯斯格”(ꀉꌦꀕꇠ)是凉山彝族人民很喜爱的智力游戏,这种游戏既是对智力的考验,也是一种娱乐游戏,因此它不仅在儿童中很受欢迎,在成年人中也很受欢迎。“阿斯斯格”也是一种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每当入夜时分,往往是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周围,老长辈说“阿斯斯”给小孩子们猜(ꇠ)。然而,由于其自身的历史演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阿斯斯格”已濒临消亡的边缘。因此,在凉山各区域方言区搜集整理并应用研究“阿斯斯格”(ꀉꌦꀕꇠ)是一种传承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分类整理


凉山彝族“阿斯斯格”(ꀉꌦꀕꇠ)是一种民间传统口头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宇宙天体、自然现象、动植物、人体器官、生活用品、生产劳动、歌谣、诗歌、民间故事和其他类等[4]。


(一)宇宙天体、自然现象等方面


关于宇宙天体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如:
“ꀉꌦꀕ,ꇓꏪꀊꃴꂷꐯꇺꄩꄉꌐ,ꐯꇺꈍꑋꐥꃷꌐꇁꀋꉆꌠꑞꄜ?/一块蓝色的大石板上钉满了铜钉,数也数不完指何物?ꃅꏸꄜ/指的是星星”。自然现象,如:“ꀉꌦꀕ,ꂷꇭꄔꌌꌠꍝꄹꂴꆽꐊ,ꇬꋒꅥꌠꏒꄹꊁꆹꈹꌠꑞꄜ?/点火把的在前面,打鼓的在后面响指何物?ꃅꆗ、ꃅꊭꌠꄜ/指的是闪电、打雷”;“ꀉꌦꀕ,ꁦꀑꁧꄩꏭ,ꎭꁮꑓꂿꉆ,ꇇꌌꒃꀋꉆꌠꑞꄜ?/山头的羊绒团,看得见摸不着指啥?ꃅꉒꄜ/指的是雾”,这是直接描述雾的形态;“ꀉꌦꀕ,ꀉꋑꑌꋠꉆ,ꂔꑌꋠꉆꌠꑞꑵꄜ?/生也可食,熟也可食,指何物?ꒉꀕꄜ/指的是水”,这是对水的属性的描述。
以上“阿斯斯格(ꀉꌦꀕꇠ)”都是对自然现象细致观察的总结,形容生动,描述通俗易懂。


(二)植物、动物、人体器官等方面


关于动植物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如:
“ꀉꌦꀕ,ꃬꂵꀊꅪꂷ,ꃬꏿꀉꆈꏿꌠꑞꄜ?/一红母鸡却下黑鸡蛋指何物?ꋔꂷꄜ/指的是红花椒”;“ꀉꌦꀕ,ꃬꂵꀊꏂꂷ,ꏸꑮꄂꁆꅑꌠꑞꄜ?/一只黑黄母鸡独脚,指何物?ꅘꁧꄜ/指的是蕨草”;“ꀉꌦꀕ,ꐟꈯꒈꑌꏢ,ꁦꀑꏜꑣꋠꌠꑞꄜ?/山下一头水牛,抬头吃山上的草,指的是何物?ꄙꇤꄜ/指的是南瓜”。


这些关于植物的“阿斯斯”是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进行改编,谜面是用动物来形容,谜底确是植物。这一类的“阿斯斯格”形容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


关于动物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如:
“ꀉꌦꀕ,ꃅꆈꀒꇸꋩꀋꉆꌠꑞꄜ?/不能骑的蓬头黑马指的是何物?ꊈꆈꄜ /指的是黑熊”;“ꀉꌦꀕ,ꃅꃴꍩꄿꉧꀋꉆ,ꄯꁯꏸꆈꌭꀋꉆꌠꑞꄜ?/天上枪身弯不得,地上黑棒抓不住指的是什么?ꃅꊭ、ꁮꏂꄜ/指的是雷电、蛇”;“ꀉꌦꀕ,ꇇꀋꅑꍔꌺꄻ,ꍔꌺꋌꄻꃬꈭꀕꌠꑞꄜ?/无手做出精致的碗,指的是什么?ꉌꊭꈌꏑꌠꄜ/指的是雀鸟筑巢”;“ꀉꌦꀕ,ꋌꇁꈀꎪꈀꏅꅉ,ꑋꅐꌩꑭꃴꇉꀕꌠꑞꄜ?/它的到来时,就是大地披绿时指的是什么?ꐔꀋꉘꄜ/指的是画眉鸟”。


“阿斯斯格”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这些“阿斯斯”通过拟人化的方式生动地描述出了动植物的性质和特征及其生命属性。


关于人体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如:
“ꀉꌦꀕ,ꃪꐬꑍꐬꇬ,ꈑꆠꑍꇱꇬꀀꌠꑞꄜ?/两个岩洞里有一点草灰指何物?ꅳꀧꐔꄜ/指的是耳结”;“ꀉꌦꀕ,ꁦꀑꁧꄩꏜꁧꋇ,ꅉꀕꒇꇬꅿꇬꎷꌠꑞꄜ?/山顶一片草,割尽了又长出来指的是什么?ꀍꑐꒆꌠꄜ/指的是长头发”;“ꀉꌦꀕ,ꁦꀑꂸꑍꋦ,ꂸꑍꊨꀋꅑꌠꑞꄜ?/山上竹茂密,竹杆无节指的是什么?ꀍꑐꄜ/指的是头发。关于眼睛的说法:“ꀉꌦꀕ,ꃺꃀꑌꂵꑍꂷꐮꂿꆹꂯ,ꇭꋓꏢꀉꄂꇢꌠꑞꄜ?/两姐妹想要相见,中间却有一座山阻隔,永远相见不到,指的是什么?ꑓꌦꄜ/指的是眼睛;“ꀉꌦꀕ,ꀏꆹꒊꄝꃴꇉꀕ,ꄩꆹꌿꉘꆈꁍꀕꌠꑞꄜ?/上是茂密森林,下是碧蓝之海,指的是什么?ꑓꋪꌋꆀꑓꊏꄜ/指的是眼睛和眉毛”。


这些关于人体的“阿斯斯格”中,同一个谜底从特征、性质等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形容丰富,所用语言灵动形象。此类“阿斯斯格”对于幼童来说也是加深认识人体器官的有效途径。


(三)生活用品和劳动生产等方面


关于生活用品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如:
“ꀉꌦꀕ,ꑿꅳꀧꌭꄉꑿꈎꄜꅲꌠꑞꄜ?/捏着绵羊的耳朵,询问绵羊的年龄,指的是什么?ꋂꏣꄜ/指的是称”;“ꀉꌦꀕ,ꃆꐱꃀꂷꇁꌊꉼꑴꏮꋌꋠꌐꌠꑞꄜ?/来了一匹小马,吃掉了一圈围栏,指的是什么?ꑐꄉꄜ/指的是剪刀;“ꀉꌦꀕ,ꈌꁍꎼꀱꈌꆽꉊꌠꑞꄜ?/用狗尾来栓着狗颈,指的是什么?ꑷꆱꄜ指的是布袋”。关于劳动生产方面的“阿斯斯格”,比如“ꀉꌦꀕ,ꃅꃴꉻꄷ,ꃄꅉꀧꄷꌠꑟꄜ?/阿斯斯,天上‘呼’一挥,地上‘啵’一叫,指的是什么?ꐩꋩꌠꄜ/指的是打燕麦”;“ꀉꌦꀕ,ꋟꆹꀑꇬꋠ,ꐓꆹꐧꇬꐔꌠꑞꄜ?/头上吃进,腰间吐出,指的是什么?ꐂꇓꏾꌠꄜ/指的是磨石磨”。


这种“阿斯斯格”非常多,在凉山彝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彝族日常生活文化的反映,表达了彝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反映了彝族丰富的民间文化。


(四)歌谣、诗歌类


歌谣、诗歌类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ꇠ),如:
“ꃢꑤꀑꊃꄉ,ꑣꀒꉦꊂꉦꑍꁕ,ꋍꁕꀋꇎꌠꑞꄜ?/铠甲的前端,分为前襟和后襟,上面差了一片是什么东西?ꃢꑌꆹꁭꋍꂷꄜ/指的是野猪颈上的一块皮”0;“ꀉꌦꀕ,ꌦꇈꄓꇁꌠꑞꄜ?/死了又复活的是什么?ꈛꁧꏜꋇꄜ/指的是野草”,这是一句彝族的谚语演变而来的“阿斯斯”。“ꀉꌦꀕ,ꁦꀑꊿꇴ,ꇉꅶꃮꀆꌠꑞꄜ?/山头唤人,山谷猪叫,指的是什么?ꇪꀮꄜ、ꁯꎓꄜ/布谷鸟、知了”;“ꀉꌦꀕ,ꁬꃨꑞꑵꐚꐺꄉꇈꃨ? /什么花往下开花?ꃰꌦ/雪花”。


凉山彝族地区还有“猜谜歌”,猜谜歌开头时有一段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开场白,接着参与猜谜歌的人们互相“抬扛、较量”,然后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如:
“阿火你莫莫,阿火你格格”(ꀈꉙꆏꂾꀕ,ꀈꉙꆏꈧꀕ/你是否见过,你是否听过),如猜一匹马的身体器官的民歌有“木乌史以”(ꑘꀕꃅꃴꏀꑴ)等。


由于篇幅的原因“木乌史以”中的歌词就不一一书写出来了。总的来说,凉山彝族聚居地的这种“猜调”民歌,它的韵律、节奏具有“阿斯斯格”和歌谣的双重特性。


(五)民间故事类


具有民间故事性质的“阿斯斯格”,都是通过完整的民间故事总结出来的,比如:
“ꀉꌦꀕ,ꑿꀋꁨꃅꄉꏂꃴꏂꆈꈚꌠꑞꄜ?/没有羊,却穿着黑蓝色披毡指的是什么?ꀉꐚꂷꄜ/指的是乌鸦”;“ꀉꌦꀕ,ꋂꀋꋠꃅꑓꉂꌠꑞꄜ?/不吃盐眼睛却肿了,指的是什么?ꀍꀠꂷꄜ/指的是青蛙”;“ꀉꌦꀕ,ꐎꀋꁨꃅꄉ,ꆺꂿꐍꈈꄡꌠꑞꄜ?/无银却颈上挂银饰,指什么?ꀊꍆꄜ/指的是喜鹊”;“ꀉꌦꀕ,ꄂꀋꁨꃅꄉ,ꂱꀯꄂꅪꅞꌠꑞꄜ?/无染料而染赤嘴,指什么?ꌧꆳ/红嘴山雀”等等。
这类“阿斯斯格”赋予民间故事的内涵,语言古朴而精简。这也是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并且对了解丰富的彝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其他类


笔者在凉山地区搜集调查发现,民间彝族文字类的“阿斯斯格”比较少。这些彝文文字类的“阿斯斯格”是规范彝文出来之后再改编创新的一种形式,比如:
“ꃆꇭꉻꇬꀀꌠꁱꂷꑞꂷꄜ?/骏马圈中立指的是什么字?指的是‘ꇩ’字”;“ꈌꃅꉻꇬꀀꁱꂷꑞꂷꄜ?/猎狗住在圈里,指的是什么字?指的是‘ꇎ’字”;“ꋍꂷꉆꂷꀵꌠꁱꂷꑞꂷꄜ?/一个背八个,指的是什么字?指的是‘ꑗ’字”;“ꂱꀯꋚꊰ/嘴里掉食指的是什么字?指的是‘ꈔ’字”。0
这些彝族文字的“阿斯斯”是新式的,创作比较随意,有多种创新性,也有象形性,对学习语言文字加深记忆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文化特征


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是一种根据事物的相关特性或相似性来寻求事物目的的语言艺术。它的主要特征不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通过隐喻或暗示来表达,0使猜谜者根据提供的线索猜出谜底。


(一)“阿斯斯格”的集体性


“阿斯斯格”的产生、发展、流传都跟彝族群众这个集体是分不开的,都是集体创作并且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它是凉山彝族民间文学中一种特殊的韵文作品。也是彝族人民群众智慧的表现。凉山彝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观察,创造了以谜面谜底的结构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谜语语言文化艺术,并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一种娱乐与考察智力的活动,是彝族人民经过日积月累流传下来的智慧。凉山彝族民间“阿斯斯格”是集体记忆的表达。是彝族人民用智慧创造发展出来的精神文化和知识财富,它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


(二)“阿斯斯格”的多变性


“阿斯斯格”的多变性是指,“阿斯斯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被不同的人讲述时,所用的语言、内容、情节、形式、结构等要素都有所变化。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是一种口头创作,没有特定的版本格式要求,都是彝族人民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播,传播范围很广泛。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明扼要。在凉山彝族的各个地区和方言区,词语、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会不断变化。比如:

“ꀉꌦꀕ,ꉷꌺꀁꇬꀀ,ꂴꊨꅊꁧꅐꌠꑞꄜ?/汉子坐家中,胡子露屋外,指的是什么?”或者“ꀉꁌꀁꇬꑌ,ꂴꊨꅊꁧꅐꌠꑞꄜ?/老人坐家中,胡子却在外,指的是什么?ꀀꃆꄜ/指玉米。”这里谜底都是指的玉米,却有不同的猜谜法。又如猜一个鸡蛋,从它的性质方面猜可以说“ꀉꌦꀕ,ꏃꌺꂷꈐꏭꋠꇐꑍꑵꀀꌠꑞꄜ?/同一个容器里有两种食物,指何物?”;也可以从它的特点去说 “ꀉꌦꀕ,ꄲꆺꏂꆺꈿꀋꁮꌠꑞꄜ?/金元宝银元宝无缝隙指何物?”;还可以从它的状态去说“ꀉꌦꀕ,ꀋꆺꂸꆺꀮꌠꑞꄜ?/不揉而圆指的是何物?”。不管谜题形式如何改变,内容始终围绕谜底,这正是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魅力所在。


(三)“阿斯斯格”的娱乐性


“阿斯斯格”是一种智力语言游戏,儿童在猜的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特别是在猜对谜底时更是激动兴奋的,大人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家里老人与孩子之间进行“阿斯斯格”的过程也是其乐融融的。“阿斯斯格”在彝族民间生产生活中是很受民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其语言诙谐生动,活泼,有趣,富有节奏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不仅能激发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孩子们学习了解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特质特性。“阿斯斯”也是一种活跃气氛的娱乐游戏,特别是只有年轻的男性或者女性在的时候,说一些比较羞涩的“阿斯斯”会让人哄堂大笑,制造出愉悦的氛围,使年轻的男性或者女性在交流交谈时有了更多的乐趣。


(四)“阿斯斯格”的地域性


凉山彝族“阿斯斯格”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反映了凉山各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和民风民俗。各地方“阿斯斯格”的形式也不一,比如凉山越西地区的“阿斯斯”前面多了一个前缀词,“ꀉꌦꀕ,ꌸꇅꌸꇅ……”即“阿斯斯,所咯所咯……”(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前缀的拟声词);凉山甘洛地区的就比较喜欢用人名来命名,经常以哥哥,弟弟,妹妹形式连接,组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并行。比如按家里孩子的排名,“阿木,阿依,阿呷……”,例如“ꀊꑱꌩꁧꑌꄉꏅ,ꀉꇤꂷꇭꄔꌌꐺ,ꀈꇭꆷꍘꌌꊿꉀ,ꀈꑘꋌꇷꋍꐘꐂꌠꑞꄜ?/阿衣坐在一个树上叫,阿呷点着灯,阿果拿着钻子来戳人,阿牛被吓一跳,指何物?ꁯꎓ、ꁮꑍꃀꏹꆷꌬ、ꌦꐚ、ꍈꀮꄜ/知了、萤火虫、马蜂、蚱蜢”;有些地方的“阿斯斯”前缀还说成了“ꀉꌦꀕꑴꌋꀕ/阿斯斯-色色等。“阿斯斯”很多都是出自彝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传下来的,由于各地区的说法不尽相同,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四、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传承价值


(一)集体记忆表达与地域文化认同


凉山彝族“阿斯斯格”包含着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等丰富的知识,是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真实写照。通过“阿斯斯格”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民俗风情、历史发展和彝族人们的审美情趣。“阿斯斯格”谜题都具有地域文化特点,而且能够体现地方社会的民俗传统。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是各地方的方言土语来表述的,主要有:什扎、依诺、所地等地区的土语。如依诺方言地区的“阿斯斯格”,“ꀉꌦꀕ,ꀒꏯꌺꉬꑻ,ꏯꀕꌺꉬꑻꌠꑞꄜ?/‘哦觉’有五个孩子,‘觉觉’有五个孩子指的是什么?/ꑭꏸꌺ、ꇇꏸꌺ/手指、脚趾”。“阿斯斯格”融入了地方方言才显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也更为广泛流传。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是彝族人民创造和加工的民间语言艺术,是各种知识和地域文化的载体,且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是彝族人民集体记忆的表达,0更是地域民族文化内涵的阐释,是人们对生活体验的反思。


(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智力、拓展思维


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是内容丰富多彩的智力游戏,通过“阿斯斯格”可以使彝族儿童了解大千世界,认识和获取各种知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阿斯斯格”内容多样丰富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社会民俗、自然科学以及生产生活等。每一种“阿斯斯格”都能描述成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儿童在猜谜的过程中,能够对同一种事物的特性、特质等方面都进行了解。凉山彝族地区“阿斯斯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事物的出现,儿童在猜“阿斯斯”活动中也跟着创新与发展,丰富了“阿斯斯”的内容。如:电话、电灯等。例如:
“ꀉꌦꀕ,ꁦꄙꇉꃪꇢ,ꌞꃀꉆꌠꌡ,ꂿꇬꉩꀋꉆ,ꐯꂿꌧꈿꉆꌠꑞꄜ?(ꄆꅇ)/相隔千万里,却像在一起,问候谈家常,能见摸不着,指的是什么?(电话);“ꀉꌦꀕ,ꅇꂷꆏꉉꌠ,ꉬꇮꋌꎺꄉ,ꋌꁳꉉꀱꎻ,ꆏꉉꌟꃅꉉꌠꑞꄜ?(ꅇꇉꏸ)/你所说的话,全被它记着,叫它重复说,就像你在说,指的是什么?(录音机)”。尤其是现在互联网APP,公众微信号和其他形式的媒体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会出现,以“阿斯斯格”的方式,能使彝族儿童对这些新事物的认识加深记忆。


(三)丰富民间游戏和促进消遣娱乐


凉山彝族“阿斯格格”语言生动,氛围活跃,在出题和猜题的过程给人们愉快欢乐的氛围体验。特别是儿童经过不断摸索猜测之后,激发了好奇心,激起了探索欲。彝族“阿斯斯格”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具有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娱乐身心的功能,同时“阿斯斯格”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
“ꀉꌦꀕ,ꌺꄓꀉꂿꅥ,ꀉꂿꑘꀕꉙꌠꑞꄜ?/儿子起来打母亲,母亲在唱民歌的指什么?ꇬꋒꅥ/打鼓”;“ꀉꌦꀕ,ꑾꉐꐮꇷꄉꃶꄂꏢꑌꌠꑞꄜ?/百只羊共有一根肠,指的是什么?ꃀꆏꍗꀕ/ 一串珠连” 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物,内容丰富形象,既能丰富民间智力游戏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民众的消遣娱乐。


五、结语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历史久远,民间“阿斯斯格”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彝族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知识财富,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凉山彝族“阿斯斯格”更是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儿童成长有积极作用,在促进地域文化认同,促进集体记忆的表达,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弘扬人类文明成果、发展新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凉山彝族“阿斯斯格”的文化特征与传承价值将促进彝族当代民间游戏的传承,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目前学界对凉山彝族民间“阿斯斯格”的认识与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进一步辨析其文化内涵与文化意义。


注释:
①“略哄格”(ꑗꉘꇠ)是彝语,笔者认为是一种大惊小怪、千年一遇的事情或者是与众不同、无中生有的一些事,在进行口头论辩的时候为了考验对方思辨能力的一种语言形式,也是在凉山彝族口头辩论中经常说到。“略哄”有自己的“博帕”(来源),可能就是本身的怪异程度还分“黄略哄”和“绿略哄”,也是主客双方,一方在问,一方在答。例如,主:“ꀊꈜꅔꄧꇌꎶꂽꌒꌌꌠꆹꑞꄜ?/阿嘎地拖骟牛举旗帜指的是什么?ꆈꒉꅳꁆꃮꃀꁓꋩꂷꊿꈹꊿꅝꇁꌠꆹꑞꄜ?/江河对岸一只断尾母猪,来追人吃人指的是什么?”;客:ꀊꈜꅔꄧꇌꎶꂽꌒꌌꌠꆹꂷꑭꉑꀮꋍꂷꄜ/阿嘎地拖骟牛举旗帜指的是竹林中一只公野鸡。ꆈꒉꅳꁆꃮꃀꁓꋩꂷꊿꈹꊿꅝꇁꌠꆹꆽꏀꀊꃴꋍꋬꄜ/江河对岸一只断尾母猪,来追人吃人的是一支老步枪。


②“克智”(ꈍꎞ)是彝族传统口头辩论,在进行“克智”辩论赛娱乐活动中,也免不了要让对方猜猜“阿斯斯”。在凉山彝族传统的口头辩论赛中,前部分基本上都是“问候”、“互夸”、“戏谑”、“溯博琶”(来源)“布此”(谱系)“勒俄”(史诗)等说唱内容程式化、篇幅有限,且具有可以背诵的特点,无论主客双方演说了多少首“克智”可能都不评判输赢,因而比赛双方一般都在进入最后“阿斯斯格”或“略哄格”环节时才能决出输赢。


③是流传于凉山北部方言“依诺”次方言地区的民歌“牛牛哄”(ꑘꀕꉙ)的一种,“阿火你莫莫,阿火你格格”(ꀈꉙꆏꂾꂿ,ꀈꉙꆏꈧꈨ)大概意思是“你是否看见,你是否听见”。领唱:“ꀈꑴꆏꂾꂿꀋ?/您曾见过了吗?/ꀈꑴꆏꈧꈨꀑ?/您曾闻过了吗?/ꑍꆏꁭꌺꂷꌠ/白天的那太阳/ꈁꇔꇿꇬꅐꌠ/出自什么地方/ꀈꑴꆏꂾꂿꀋ?/您真知晓了吗?/ꀈꑴꆏꈧꈨꀑ?/您曾闻过了吗?”;对唱:“ꀈꑴꉢꂿꑲꀋ/我曾见过的呀/ꀈꑴꉢꈨꑲꀋ/我曾闻过的呀/ꑍꆏꁭꌺꂷꌠ/白天的那太阳/ꄿꐀꆻꄧꅐꌠꉢꂿꌷꀋ/出自达且雷拖/ꀈꑴꉢꈨꌷꀋ/我知晓太阳源”。


④是一首流传于凉山地区的民歌,是关于猜马匹身体器官的谜语。歌词开头部分如下:“ꀈꉙꀊꑱꆹ,ꀊꄶꄩꏯꃅꃴꐥꇢꆈꋍꀕꌦꑱꂿꑴꂼꑡꄜꉐ,ꉪꑱꉪꄿꑴꂼꄚꍝꆹ,ꆍꑱꆍꄿꑳꂼꄚꇠꇁ,ꀋꍝꌕꈎꑱꂿꉠꄷꎍꃅꄸ,ꀋꇠꌕꆪꅽꄸꑞꃅꄸ,ꍜꆏꇟꆏꃆꃀꉐꂷꑴꂼꐛꃅꄸ,ꂸꍝꂸꇠꊫꏾꃰꇌꑴꂼꐛꃅꀒꄸ,ꀈꉙꑱꂼꀊꑱꆹ。/阿火阿咦勒,木乌居呷黑漆漆的指啥,我们就说谜语,你们就猜谜底,不说是我们的原因,不猜是你们的问题,猜对了就成为语言,不猜测就成为尘埃,阿火咦勒。”


⑤在凉山彝族地区民间故事关于阿依冲品(ꀊꑳꍪꀺ)给阿斯木呷(ꀊꌤꃅꇢ)的传信物(ꌤꇇꃀ)中就有“阿斯斯”的内容,如:“ꎺꁮꂷꇭꄔꄉꇁ,ꏣꆺꑱꄧꅑꄮꇁ,ꐛꅍꀒꅪꑳꅐꁧꄮꇁ,ꑾꃅꇁꂮꉙꐛꁧꄮꇁ,ꍶꁮꏣꄀꄉ,ꑿꇁꈜꏁꇁ,ꌌꇁꉱꈐꏂꊂꅓꊐꀨꆺꀨ/点着火把来,月挂天上的时候来,黄蜜蜂避暑的时候来,苍蝇去避寒的时候来,山羊拴住,绵羊牵着来引路,信拿给内屋装酒曲的笼子看,浩浩荡荡的来”。


⑥指家居吉禄,是老人之间的一种知识较量形式,经常让对方猜土司家或者著名人的神灵名称。例如,主:“ꃅꑆꉈꄅꀊꁮꀊꇐꁯꌠ,ꐰꇐꃤꌬꃅꑞꁨꌠꆏꐙꐚ?ꃅꑆꃅꍆꃅꇔꑿꄇꁯꌠꐰꇐꃤꌬꃅꑞꁨꌠꆏꐙꐚ?……ꌦꌺꌋꌺꍝꇰꀉꇐꂷꌠꐰꇐꃤꌬꃅꑞꁨꌠꆏꐙꐚ?/天空之外的阿布阿乐家,拥有什么家居吉禄?木吉木扎的木尔约达家,拥有什么家居吉禄?……神人支格阿鲁拥有什么家居吉禄?”;客:“ꃅꑆꉈꄅꀊꁮꀊꇐꁯꌠꐰꇐꃤꌬ,ꏂꆈꎴꁧꋍꈬꁨ,ꃅꑆꃅꍆꃅꇔꑿꄇꁯꌠꐰꇐꃤꌬꌩꈤꐎꁧꁨ……ꌦꌺꌋꌺꍝꇰꀉꇐꂷꌠꐰꇐꃤꌬꌦꃅꅐꄅꋍꂷꁨ/天空之外的阿布阿尔家吉禄拥有一件乌金蓑衣,木吉木达的木尔约达家拥有吉禄拥有一棵银制白树……神人支格阿鲁吉禄拥有一匹斯木都滇马”。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




作者:甲巴拉则

本文载于“彝族人网”
原载:《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4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搜狐-津门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uosu故事

民族文学自媒体平台

邮箱:1874863578@qq.com


Nuosu故事”不止是Nuosu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Nuosu故事
“Nuosu故事”不止是Nuosu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