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系统及其特点

文摘   2024-11-25 09:28   四川  


摘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彝语北部方言区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本文拟全面考究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系统,总结其特点为亲属称谓受人名(尊名)制约、亲属称谓受称谓者性别的影响、亲属称谓体现彝族社会婚姻制度及彝族长幼有序的家庭道德观。


关键词:彝语;亲属称谓;系统;特点


亲属称谓是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其深刻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研究亲属称谓体系不单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体系、文化制度、民族心理的重要依据。彝语历史悠久,方言土语较多。彝语北部方言区特指西南大小凉山地区,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境,雅安地区石棉县、汉源县,甘孜州九龙县、泸定县,乐山市的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等。彝语北部方言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造就了其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一、亲属称谓概述


所谓“亲属”,即是“因婚姻、血缘与收养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属”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如《礼记・大传》:“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而“称谓”一词在南北朝时期才普遍使用,如《后汉书・郎传》:“今去奢即俭,以先天下,改易名号,随事称谓”。亲属称谓就是对亲属的称呼方式。最早系统记述亲属称谓的当属先秦时期的《尔雅》,其“释亲”篇系统记述了“宗族、母党、妻党、婚姻”等亲属称谓一百余种。亲属称谓有面称和背称,面称即当面称呼,背称即背后称呼。


彝族亲属分血亲和姻亲。“血亲”彝语称“cyt vi,相当于汉族的“宗亲”;“姻亲”彝语称“vu sat”,是因婚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称谓,彝语称“gux tie”,或叫“xix zzyp gu”,即“怎么称呼”。


二、彝语亲属称谓系统


彝语亲属称谓受称谓者和被称谓者性别的影响,面称和背称的使用有严格区别。一般情况下,背称较固定,而面称则受人名(尊名)的制约,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


(一)曾祖父母、祖父母辈称谓


曾祖父(外曾祖父):阿普(ax pu)(面称)、阿沃(ap vop)(背称)
曾祖母(外曾祖母):阿玛(a mat)(面称)、阿沃(ap vop)(背称)
祖父:阿普(ax pu)(背称、面称)
祖母:阿喔(ax vo)(背称、面称)
外祖父:阿普(ax pu)(背称、面称)
外祖母:阿玛(a mat)(背称、面称)


(二)父、伯叔父、姨父称谓


父亲:阿博(ap bbo)(背称)、阿达(ax da)(面称)
伯叔父:帕乌(pat vu)(背称)
姨父:嫫尼萨乌(mop nyi sat vu)(背称)
伯叔父(姨父):阿果(a gox)(面称)、阿纽(a nyox)(面称)、阿嘎(ax ga)(面称)、阿基(a jjyt)(面称)、阿伍(a vut)(面称)、阿基(a jy)(面称)、阿嘎(a gat)(面称)、阿皆(ax jie)(面称)、阿日(ax yy)(面称)、阿勒(ax hlie)(面称)、阿萨(ax sa)(面称)


(三)舅父、岳父、姑父、公公称谓


舅父:哦尼(o nyi)(背称)
姑父:阿博萨乌(ax bbo sat vu)(背称)
岳父(公公):依坡(it po)(背称)
舅父(岳父、姑父、公公):俄纽(o nyox)(面称)、俄过(o gox)(面称)、俄基(o jy)(面称)、俄日(ox yy)(面称)、俄基(uo jjyt)(面称)、俄嘎(uo gat)(面称)、俄嘎(uox ga)(面称)、俄勒(uox hlie)(面称)、俄皆(uox jie)(面称)、俄萨(uox sa)(面称)、俄乌(uox vur)(面称)、俄且(uox qie)(面称)


(四)姑母、舅母、岳母、婆婆称谓


姑母(舅母、岳母、婆婆):阿博(ax bbo)(背称)
姑母(舅母、岳母、婆婆):博基(bbo jy)(面称)、博果(bbo gop)(面称)、博纽(bbo nyop)(面称)、巴嘎(bba ga)(面称)、巴基(bba jjyt)(面称)、巴皆(bba jie)(面称)、巴嘎(bba gat)(面称)


(五)伯叔母、姨母称谓


伯叔母(姨母):嫫尼(mop nyi)(背称)
伯叔母(姨母):嫫基(mop jy)(面称)、嫫果(mop gop)(面称)、嫫纽(mop nyop)(面称)、嫫日(mop yy)(面称)、麻皆(map jie)(面称)、麻基(map jjyt)(面称)、麻勒(map hlie)(面称)、麻萨(map sa)(面称)、麻芝(map rryr)(面称)


(六)兄弟姐妹辈称谓


兄:伍乌(vyt vu)(弟称兄)(背称)、麻兹(hmap zyt)(妹称兄)(背称)
弟:依依(ix yi)(兄称弟)(背称)、麻兹(hmap zyt)(姐称弟)(背称)
姐:伍嫫(vyt mop)(妹称姐)(背称)、尼嫫(hnip mop)(弟称姐)(背称)
妹:尼麻(nyie mat)(姐称妹)(背称)、尼嫫(hnip mop)(兄称妹)(背称)
堂兄:帕乌伍乌(pat vu vyt vu)(堂弟称堂兄)(背称)
帕乌麻兹(pat vu hmat zyt)(堂妹称堂兄)(背称)
堂弟:帕乌依依(pat vu ix yi)(堂兄称堂弟)(背称)
帕乌麻兹(pat vu hmat zyt)(堂姐称堂弟)(背称)
堂姐:帕乌伍嫫(pat vu vyt mop)(堂妹称堂姐)(背称)
帕乌尼嫫(pat vu hnix mop)(堂弟称堂姐)(背称)
堂妹:帕乌尼麻(pat vu nyie mat)(堂姐称堂妹)(背称)
帕乌尼嫫(pat vu hnix mop)(堂兄称堂妹)(背称)
兄嫂:伍嫫(vyt mop)(弟称兄嫂)(背称)
阿米(ap hmi)(弟、妹、姐称兄嫂)(面称)
弟媳:尼麻(nyie mat)(兄称弟媳)(背称)
阿米(ap hmi)(姐、妹称弟媳)(面称)
XX媳嫫(xx xyp mop)(兄称弟媳)(面称)
堂兄嫂:帕乌伍嫫(pat vu vyt mop)(堂弟称堂兄嫂)(背称)
阿米(ap hmi)(堂弟妹称堂兄嫂)(面称)
堂弟媳:帕乌尼麻(pat vu nyie mat)(堂兄称堂弟媳)(背称)
阿米(ap hmi)(堂姐称堂弟媳)(面称)
XX媳嫫(xx xyp mop)(堂兄称堂弟媳)(面称)
舅父之子:哦利(o hlit)(姑之子女称舅之子)(背称)
舅父之女:哦尼嫫(o nyi mox)(姑之子女称舅之女)(背称)
阿米(ap hmi)(姑之女称舅之女)(面称)
姑母之子:阿博惹(ax bbo sse)(舅之子女称姑之子)(背称)
姑母之女:阿惹(a ssat)(舅之子女称姑之女)(面称)
姨母之子:嫫伍尼(mop vyt nyi)(姨母之子互称)(背称)
嫫麻兹(mop hmat zyt)(姨母之女称姨母之子)(背称)
姨母之女:嫫尼嫫(mop hnix mop)(姨母之子称姨母之女)(背称)
嫫伍嫫尼麻(mop vyt mop nyie mat)(姨母之女互称)(背称)
姐夫:伍嫫萨乌(vyt mop sat vu)(妹称姐夫)(背称)
尼嫫萨乌(hnip mop sat vu)(兄、弟称姐夫)(背称)
妹夫:尼麻萨乌(nyie mat sat vu)(姐称妹夫)(背称)
尼嫫萨乌(hnip mop sat vu)(兄、弟称妹夫)(背称)
丈夫:萨乌(sat vu)(妻称夫)(背称)
妻子:媳嫫(xyp mop)(夫称妻)(背称)
妻之兄弟:媳嫫麻兹(xyp mop hmap zyt)(夫称妻之兄弟)(背称)
妻之姐妹:媳嫫伍嫫(xyp mop vyt mop)(夫称妻之姐)(背称)
媳嫫尼麻(xyp mop nyie mat)(夫称妻之妹)(背称)


(七)儿女辈称谓


儿子:惹(sse)(父母称儿子)(背称)
女儿:阿木(ap my)(父母称女儿)(背称)
儿媳:惹媳嫫(sse xyp mop)(父母称儿媳)(背称)
女婿:阿木萨乌(ap my sat vu)(父母称女婿)(背称)
侄儿:惹度(sse ndu)(伯叔父称自己的兄弟、堂兄弟之子\姨父称自己妻之姊妹之子\姨母称自己姊妹之子\伯叔母称夫之兄弟之子)(背称)
媳巴(xyp bat)(姑母称自己兄弟之子\舅母称夫之姊妹之子)(背称)
侄女:阿木度(ap my ndu)(伯叔父称自己的兄弟、堂兄弟之女\姨父称自己妻之姊妹之女\姨母称自己姊妹之女\伯叔母称夫之兄弟之女)(背称)
度媳(ndu xyx)(姑母称自己兄弟之女\舅母称夫之姊妹之女)(背称)
外甥:尼嫫惹(hnip mop sse)(舅父称自己姊妹之子\姑父称妻之兄弟之子)
外甥女:惹嫫(ssat mop)(舅父称自己姊妹之女\姑父称妻之兄弟之女)


(八)曾孙儿女、孙儿女辈称谓


孙儿:尔依(ly yi)(祖父母辈称孙儿辈)(背称)
孙女:尔麻(ly mat)(祖父母辈称孙女辈)(背称)
曾孙:列(hlie)(曾祖父母辈称曾孙辈)(背称)


三、彝语亲属称谓特点


从以上称谓系统我们可以看出,彝语亲属称谓具有以下特点:


(一)亲属称谓受人名(尊名)的制约


彝族人一般有两个名字,即本名和尊名。本名是长辈对晚辈、同辈中长对幼的称呼;尊名用于平辈间的面称。彝语称呼伯叔父母、姨父母、舅父母、岳父母、姑父母、公公婆婆时以特定单字加尊名中的某字来称呼。如:侄子女辈称呼伯叔父、姨父时,以“a(ax)”加尊名来称呼;外甥子女称呼舅父、女婿面称岳父、内侄子女面称姑父、儿媳面称公公时,以“o(ox、uo)”加尊名来称呼;内侄子女面称姑母、女婿面称岳母、儿媳面称婆婆时,以“bbo(bba)”加尊名来称呼;侄子女面称伯叔母、甥子女面称姨母时,以“mop(map)”加尊名来称呼。


(二)亲属称谓受称谓者性别的影响


彝语亲属称谓受称谓者性别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同辈间或对晚辈的背称上。如:兄弟姐妹间的互称:弟称兄“伍乌(vyt vu)”,妹称兄“麻兹(hmap zyt)”;姐称弟媳“阿米(ap hmi)”,兄称弟媳“XX媳嫫(xx xyp mop)”;姑母之子称舅父之女尊称,姑母之女称舅父之女“阿米(ap hmi)”。对儿女辈称谓:公公称儿媳“惹嫫(ssat mop)”,婆婆称儿媳“媳嫫(xyp mop)”;伯叔父称自己的兄弟之子“惹度(sse ndu)”,姑母称自己的兄弟之子“媳巴(xyp bat)”。


(三)亲属称谓体现婚姻制度


彝族传统社会实行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的婚姻制度。因此,外甥女、内侄女往往就是儿媳,所以舅父对外甥女和公公对儿媳称谓相同;侄子女、甥子女对姨父母、伯叔父母称谓相同。


(四)亲属称谓体现长幼有序、互敬互爱的观念


彝族同辈间的长幼不看年龄,看辈分。凡伯父之子女恒为长,叔父之子女恒为幼;姐之子女恒为长,妹之子女恒为幼;舅父之子女恒为长,姑母之子女恒为幼。除特殊称谓外,同性面称时,长对幼可以称本名,幼对长必须称尊名。异性相称,必称尊名。


四、总结


亲属称谓具有民族性,研究亲属称谓体系是探求民族文化特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全面体现了彝族婚姻制度特征,以及彝族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它与彝族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紧密相连,反映了彝民族社会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共同心理。


参考文献:
[1]胡世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罗正明,简论凉山彝族亲属称谓[J].凉山大学学报,2003,(1).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
原载:《商情》2014年38期;文字来源:文秘帮;



Nuosu故事
“Nuosu故事”不止是Nuosu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