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火葬最干净
干净地来,干净地去
不知父亲,在赶往祖地的路上
一路是否清明而干净
思念,总是将岁月拉长
今夜,我怀揣一颗干净的心
点燃一支干净的烟
重新把父亲干净地想了一遍
我触摸烟的手指
干净,却有一份忧伤
—《父亲说,火葬最干净》王国清·曲木伍合
彝人的葬礼
/勒俄伍叁/
那天我踏入了一片哀伤的彝乡
参加了那场庄重的葬礼
在山间回荡的哀歌中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与庄严
苍穹之下,群山环绕
彝人的葬礼,如诗如画
白幡飘扬,象征着离去的灵魂
在风中诉说着生与死的轮回
亲人们穿上彝人的服饰
脸上写满了悲痛与不舍
他们用泪水告别亲人
用歌声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长者们口中念念有词
祈求神灵的庇护与安慰
他们用古老的仪式
为逝者送行,为生者祈福
我看见了生命的脆弱
也看见了生命的坚韧
在这场葬礼中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彝人的葬礼,是一首悲歌
也是一首赞歌
它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我看见了亲人们的悲痛
也看见了他们的坚强
在这场葬礼中
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与力量
当夜幕降临,篝火燃起
彝人们围坐在一起
他们用歌声和舞蹈
为逝者送行,为生者祝福
那晚的星空格外明亮
仿佛是逝者的灵魂在守望
我在这哀歌与欢舞中
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与希望
这场彝人的葬礼,让我明白
生命虽然短暂,但爱却永恒
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刻
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当黎明的曙光照亮大地
我离开了那片哀伤的彝乡
但我知道,那场庄重的葬礼
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如今我回忆起那天的场景
心中依然泛起涟漪
那是一场关于生命的盛宴
让我懂得了珍惜与感恩
送葬的路上
/阿洛夫基/
谁也说不清这种心情
只有毕摩①喃喃地念着
"大雁飞过了头顶
一个人没有了影子"
但不要太想念他
心会变成九座山
山垒山高,挡住归去的路
泪会变成七条河
水涨潮涌,淹没归去的路
"白云越过了山岗
一个人走回了昨天"
但不要太牵挂他
活着就是把自己的亲人
放心地埋掉
而我们火葬的是他的噩梦和过失
他不会离开,只是隐了身
①毕摩,彝语,是彝族的宗教祭司,在传说中,是天地间的使者,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时期。
一个彝人的葬礼
/勒俄伍叁/
黄昏的村庄,静谧而安详
彝人的火塘,笼罩在淡淡的忧伤
我围坐在火塘旁
听……逝者故事
回忆他的笑容和温暖
火光摇曳,照亮我脸庞
也照亮了逝者的灵魂
在黑暗中找到了归宿
我默默祈祷,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彝人的葬礼,是一种传承
是生命的轮回,是信仰的寄托
人们用酒、用谚语……
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
酒杯碰撞,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谚语悠扬,唤起逝者的回忆和情感
献上美酒,诉上谚语
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
不再孤单,不再迷茫
我祈求风、雨、阳光和大地
给予逝者永恒的安宁和庇护
毕摩的指路经
为他指引一条去往
孜孜普乌的——路
彝族葬礼:大块大块的牛肉摆在地上随便拿,大凉山虽然穷但却舍得。
作者|三村里的云
在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人死后遗体可以放在家里,也可以搭上布棚放在院子里,近邻听到哭声,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不沾亲的都纷纷哭着赶来合力料理丧事。寨人到齐,长辈们择吉定下出殡日期,出殡日期是根据辞世者属肖、命宫、死日查经掐算而定。
而辞世者的命宫是根据辞世者出生之日的“弹布”所在方位而定。出殡日期确定以后分头给居住在远处的亲友报丧。出殡前夕彝族称之为“撮热”,意为集中人。
这天是丧期中最热闹的一天。凡是来参加丧葬的人都定在这天到齐,祭品也是这天送来。奔丧者多以一个家支或村寨为单位,客人中有提酒的,牵牛羊的,还有悬举着祭帐的。临近了人人都得大哭一场。之后劝诫家属节哀,主方则就地用酒给他们洗尘。
守灵是凉山彝族地区丧葬的一大习俗,也是各村寨间团结互助和亲戚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现。彝族认为老人辞世是青笋脱壳,菜熟叶黄,是人们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用不着过分悲伤。因此灵前既有悲戚的哭声,也有乐天的酒语,还有扣人心弦的摔跤比赛。最吸引人的则莫过于答辩贤言巧语了,通常以宾主对垒的形式,引经据典临场发挥相结合,双方常常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
“阿古荷”是贯通这一夜的活动,鸡鸣之后更盛,通常组织许多人,排成队以领唱的形式为死者指路送魂。祭师毕摩念《送魂经》,经文首先叙述一个人从生病治病到寿终及亲人得到噩耗时的情景,然后谈及世间无人不死之理。
聚集在一起饮食是凉山彝族丧葬中特别重要的一种仪式。彝族叫“古止古舍切”。为老人办丧呜枪意为向前来蛮缠死者灵魂的魔鬼开火,为祖灵除去祖界途程上的邪魔。实际上是为了显示家支的势力,过去在这个场合里,谁家的枪鸣得多谁家就显得体面,以显示家支势力庞大。雨点般的枪声,使人震耳欲聋。
在枪声陪伴下主方抬起砣砣肉和荞饼,让客人自由组合成团,不分男女老幼,不管相识或相关与否,按人头分给一份砣砣肉、荞饼或米饭。待到在场的人都得到一份时,主人鸣枪,大声宣布丧事圆满结束!
丧葬是彝族重要的风俗,一般族人家庭也要杀上几头牛,名门或有官职者甚至要杀几十头牛。至今,仍与机械化无缘的彝族山区.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牛的耕种,年迈体弱的家庭更是如此。彝族谚语讲:“农业不景气,只因无耕牛”;“养对好耕牛,耕牛不是畜,耕牛是粮食”。而目前为老人办丧,大量宰食耕牛,严重破坏了农耕生产。极大地影响了山区彝族家庭的农业收入。
彝族人认为,作为儿女厚葬与超度故去的父母,是重孝、贤能的标志,所以谁也不愿落得不孝和无能的名声。
Nuosu故事·民族文学自媒体平台
文字 | 诗歌整理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邮箱|1874863578@qq.com
微信|LEWS0834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