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我院师生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等发掘团队在遗址合影
长清区是山东省济南市辖区,地处黄河下游东岸与泰山西北麓,自古以来便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齐长城遗址、灵岩寺、双乳山汉墓等名胜古迹中得以生动展现。为配合长清区范村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该区域内的范村西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旨在科学解析其文化堆积、成因及年代,进一步保护古代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发掘面积较大、遗迹类型丰富、层位关系较为复杂,适宜作为本科专业实习地点。经学院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协商,一致决定将长清范村西遗址作为本次专业实习发掘地点。
- Part 01 -
初识齐鲁:济南市内博物馆与古遗址参观考察
实习伊始,同学们在王泽祥、严实老师及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专家的带领下,对济南市内的博物馆、古遗址和考古发掘现场开展了参观考察。7月9日,同学们先后探访了山东博物馆与济南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以基本陈列“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为核心,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与详实的展览资料,系统地展示了山东省历史发展脉络。济南市博物馆以“古城辉煌——济南历史暨馆藏文物展览”为常设展览,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物无限拉近了同学们和历史的距离,同学们也从历史、自然、科技等多个方面全面地感受到了山东的深厚底蕴。
7月10日,实习团队一行前往济南市东部的历城区和章丘区参观考察。历城与章丘是海岱地区古代遗存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同学们参观了“中国考古学圣地”城子崖遗址原址保护部分和专题博物馆,在亲自踏上中国人独立发现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和中国第一部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的诞生地时,课本中频频出现的“蛋壳黑陶”“梁思永”等名词跃然眼前,课堂所学与即将开始的田野实践在这一刻与百年考古学史融为一体。
图二 实习团队参观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在前期的参观考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座汉代诸侯王墓葬——洛庄汉墓与双乳山汉墓。两座汉墓等级高、规模宏大,亲临现场无不被汉代诸侯王墓的规制所震撼。同学们通过此次参观,近距离接触到了西汉诸侯王墓葬,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同时,也来到了之前博物馆中所看到精美文物的出土地,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了西汉诸侯王的埋葬制度和埋葬过程及其礼仪活动相关知识。
此外,在当地考古部门的协助下,我院师生还前往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的历城裴家营东南墓地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长清齐长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参观学习。这是两处仍然在发掘过程中的遗址,前者是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后者则是基于学术目的开展的主动性发掘。两者虽然性质不同,但考古发掘所揭示的历史意义都同样重要。这是绝大多数同学第一次走进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次看到刮面与清理遗迹。与此同时,偏僻的地理位置、暴晒的自然条件让同学们直面了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也对日后真正的发掘过程有了初步认识。
参观考察的四处奔走,让同学们开始熟悉济南、融入齐鲁大地,博物馆与古遗址的参观考察让同学们亲身走进遗址中、走进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从课堂上的照片和线图变成实物,更直观地了解了山东古代考古学文化序列与遗迹遗物的特征,为后续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三 实习团队在历城裴家营东南墓地参观出土文物
图四 实习团队在长清齐长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 Part 02 -
探方时光:范村西遗址考古发掘与资料整理
本次所要发掘的范村西遗址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小范村西部,属新发现遗址。此次考古发掘依据国家规定布置探方进行,布方以前期考古勘探结果为依据,发掘地点选择遗址内文化堆积、内涵较为丰富的区域进行。本次发掘所有探方方向均为0°,布方面积为5×5平方米。这一隅探方便是同学们整个实习阶段的工作室,同学们也将在这里开启田野考古的第一课。
在充分的理论学习与实地观摩后,本次考古发掘实习于7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在范村西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同学们亲手发掘探方,整理出土遗物,绘制相关图纸,并进行仓库登记管理,全方位体验了考古发掘的每一个环节。经过一个月的辛勤工作,民大实习团队共参与发掘探方18个,发掘面积共450平方米,发现窑址、灶址、灰坑、沟、柱洞等遗迹40余处,出土了大量具有战国至汉代特征的陶器、铜器及建筑构件,为研究该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也对考古发掘有了自己新的认识和收获,掌握了多种考古工具的使用方式,从手铲、刮铲到锄头、铁锹、十字镐;学会了通过土质土色的差异区分不同地层,辨别遗迹现象,也习得了遗迹的发掘、拍照、测量、绘图、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图五 济南长清范村西遗址发掘区
图六 发掘工作照
图七 发掘工作照
图八 发掘工作照
- Part 03 -
满载而归:专业“成人礼”的收获与感悟
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同学们对考古学有了新的认识,田野工作能力有所提升,更在心灵上经历了一次蜕变。四周的考古发掘虽然短暂,但同学们经住了高温、暴晒、暴雨、泥地等多重考验,在辛劳工作后收获满满。从书本走向田野,同学们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向下发掘,第一次和土地如此紧靠。虽然总是调侃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这段“灰头土脸”的日子却是安心又踏实。每一天都在切切实实发掘,成果也显而易见,一切都具体、生动。无论是对土质土色的判断,还是划分地层线和找寻遗迹方法的掌握;无论是逐渐敢于向老师、专家提问学习的勇气,还是和探方内民工的和睦相处;无论是书本知识的具象化,还是书本之外的田野技巧与注意事项,此次实习都必然将在同学们的人生经历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实习不仅是对同学们田野工作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更是对学术热情与专业素养的深刻磨砺。在古韵悠长的长清大地上,中央民族大学的师生们用汗水与智慧,共同绘制了一幅幅动人的历史新篇章。
随着范村西遗址考古发掘实习的圆满结束,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的学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踏上了归途。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他们将继续秉持着对考古学的热爱与执着,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2024年考古文博系专业实习山东发掘组
(赵泽楷主要撰稿)
摄影|2024年考古文博系专业实习山东发掘组
排版|陈 果
初审|彭 菲
复审|薛寒冰
终审|胡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