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伏尔加河流域保加尔古城考古与调查工作全面展开

文摘   2024-09-02 16:44   北京  

立足国际视野,厚植家国情怀。随着“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中俄联合考古项目的启动,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教授的周密安排下,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郑玉、程小雪、李新龙、潘晓暾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3日下午13点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发,经过17小时的周转,于俄罗斯当地时间2024年7月14日凌晨1点半顺利抵达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与已经抵达的魏坚教授、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那嘎·特尔巴依尔老师和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发掘队顺利会师。7月15日至25日期间,中方考古队在保加尔古城参与考古发掘工作,并对发掘项目所涉及的相关遗存、各类型博物馆和伏尔加河流域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收获颇丰。


图1 中俄联合考古队队员在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门前合影

图2 俄罗斯同仁为中方考古队员举办欢迎晚宴


保加尔古城位于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市以南180公里的伏尔加河东岸台地上,2014年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遗址平面大致呈圆角三角形,外围是一圈环壕,城墙呈土垅状,其上以木板围合,有若干处城门遗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从中心区域的地层堆积看,早期为9-10世纪的回鹘时期遗存;中期是13世纪早期蒙古拔都汗时期的堆积;晚期是13世纪中期到16世纪金帐汗国时期及其以后的堆积。城址内金帐汗国时期的建筑遗存保留较多,有大量百多年前考古绘制的图纸及发掘遗址的保护复原。古城内保存有6处浴场遗址,年代属金帐汗国时期,构造与我国新疆唐朝墩古城浴场十分相似。此外,城内还保留有较多的木构半地穴式房址和清真寺内的墓葬遗存。


图3 保加尔古城遗址平面图


保加尔古城2024年的发掘区位于研究中心西南方约700米的一片农田和树木的边缘地带,面积为一百六十平方米。目前耕土层下已经揭露了2层堆积,发现有房址、灰坑和灰沟等遗迹,出土陶片、釉陶、兽骨和钱币等,均为金帐汗国时期,下层或可早到回鹘时期。俄方考古队成员主要为喀山大学和叶卡捷琳堡大学的大一本科生,主要任务为在探方边筛土和画图,不参与探方发掘,发掘工作由技工负责。探方整体严格按照10公分向下发掘,不会单独清理遗迹现象,在考古发掘工具、发掘方法、现场记录和绘图等方面,俄方与中方有着较大的差别。7月15日起,中央民族大学四名博士生参加了保加尔古城遗址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为保持遗址发掘的一致性,按照俄方的发掘方法清理了一个以往已经完成了一半的灰坑,学习体验了“俄式考古”的发掘过程,与考古工地的负责人深刻探讨交流了中俄考古发掘方法的异同,并邀请俄方考古队来中国体验“中式考古”。


图4 中方考古队队员上工前在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合影

图5 考古队员在保加尔古城遗址探方内合影

图6 魏坚教授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指导

图7 考古队员在发掘现场


为进一步了解保加尔古城及伏尔加河流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方考古队员在完成考古发掘工作的前提下,跟随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依拉特就近参观了保加尔古城保护园区、列宁故居博物馆、喀山克林姆林宫、鞑靼斯坦古村落遗址博物馆等,并沿伏尔加河南下考察了诸多考古发掘现场和特色博物馆。保加尔古城内博物馆陈列的单把带流陶壶与新疆唐朝墩遗址出土唐代单把带流陶壶形制相似,印证高昌回鹘时期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事实。在伏尔加河流域这片联通欧亚草原的沃野上,中方考古队员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搜集了中西文明互鉴的实证资料并拓宽了学术视野。

 

图8 中俄出土单把带流陶壶对比图(保加尔古城出土9-10世纪单把带流陶壶)

图9  中俄出土单把带流陶壶对比图(唐朝墩古城出土7-8世纪单把带流陶壶)

图10 考古队队员在列宁故居合影

图11 鞑靼斯坦古村落遗址博物馆

 

继续沿伏尔加河南下,考古队员参观了三处金帐汗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分别为乌凯克古城遗址、晚期萨莱古城遗址、早期萨莱古城遗址,对金帐汗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位于萨拉托夫州的乌凯克古城遗址,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丘陵地带,是一处金帐汗国时期的遗存,出土的遗物包含有中国瓷器、琉璃砖、钱币、双翼箭镞、装饰品等。乌凯克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金帐汗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12 参观乌凯克古城遗址


1242-1243年间,孛儿只斤·拔都建立大蒙古国西北宗藩国——金帐汗国,于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以北120公里的谢利特连诺耶建都城,称拔都萨莱即早期萨莱古城。1255年,孛儿只斤·拔都逝世,弟孛儿只斤·别儿哥继位后,在萨莱以东85公里处另建了一座“萨莱”,又称别儿哥萨莱(1925年苏联改名斯大林格勒),为晚期萨莱古城,古城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无城墙遗迹,城内人口以穆斯林与塔塔尔为主。


13世纪四十年代早期的萨莱古城位于伏尔加河东侧的河畔台地上,发掘工作由鞑靼斯坦共和国考古所负责,奔萨州立大学和马里埃尔共和国国立大学的教师参与发掘。驻地在河滩边的树林里,考古人员在树木间搭帐篷和火灶,环境艰苦。简餐后,在工地负责人毕格里廖夫和别拉列夫金先生热情地接待下考察早期萨莱古城,古城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60余年,目前揭露的主要是手工业作坊遗址。回到驻地稍事休息,同学们与工地的学生们合影留念,热情交流。傍晚,前往萨莱古城东南46公里的拉帕斯,考察一处贵族墓地,据毕格里廖夫介绍此处可能为拔都汗的陵墓遗址。


图13 联合考古队与谢利特连诺耶古城考古队员合影


中方考古队员应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和电视台梅地亚中心的邀请,于7月25日前往喀山市,出席了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的记者招待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教授、鞑靼斯坦科学院考古所所长阿依拉特与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那嘎·特尔巴依尔老师等就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接受了采访。采访主要围绕伏尔加河流域考古的重大意义及其在丝绸之路和欧亚草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并谈到了目前中俄合作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的规划。此次记者招待会为中俄友谊及未来的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合作做出了有力的宣传,体现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和新闻部门对该项目的重视。相信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合作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图14 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记者招待会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中鼓励道:“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作为新时代考古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熟悉掌握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国际视野,积极学习国外考古学的科学之处,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国际考古领域中踵事增华!


供稿 | 郑  玉 程小雪 潘晓暾

排版 | 胡宇煊

初审 | 彭   菲

复审 | 薛寒冰

终审 | 关   凯

中央民族大学民社院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