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笔谈②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谈人才培养改革

教育   2024-11-22 17:40   辽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持续推动“教育思想大讨论”走深走实,现开设“教育思想笔谈”专栏,邀请各学院院长畅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体会、改革举措和前瞻性思考,以飨读者、敬请关注,期待与您进一步探讨和交流,为全面提高学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01

凝心聚力 协同育人 

创新推动爱国荣校主题“大思政课”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任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抓、非常关心的一件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东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这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更给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多次提到思政课,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思政课品牌,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思政课建设的信心底气更足。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校讲授思政课并寄语东大学子厚植家国情怀、追逐青春梦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中谱写绚丽篇章;学校党委书记郭海走进思政课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题讲授专题思政课,并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校长冯夏庭多次在全省及学校主讲开学第一课,并与现场青年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赴学院调研指导、与思政课教师交流研讨,为思政课建设保驾护航。目前,思政课建设高位推进、重点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必将成为学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先导和奠基工程。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到东北大学讲授思政课

二、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面对校内校外人才培养新形势,面对数字时代教育综合改革,面对青年学生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思政课建设摆在教育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将加强思政课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是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聚焦教师队伍短缺、教学管理松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改革滞后等思政课建设存在的突出难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育人效果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回答好“建设与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高质量思政课”的重要课题。二是要更加突出系统集成。思政课建设覆盖学生人数多、涉及部门机构广、改革创新任务重,这要求学校层面加强统筹协调、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学院、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理衔接方式,完善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协同育人机制。同时,要一体谋划、大力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接续建设,调动校内外育人资源,真正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要更加突出效果导向。出勤率、抬头率、点赞率是检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试金石”,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核心技术”,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将理论魅力、实践伟力、历史张力、技术能力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校党委书记郭海参加“同备一堂课、同学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

三、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强调,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我们要进一步聚焦爱国荣校主题,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依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东北大学),深入挖掘辽宁新时代“六地”和红色“六地”文化、各学校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集体备课有机融入“大中小、本硕博”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并据此与成员单位建立教研交流、师资培育、听课评课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总结首轮分班分层针对性教学改革,形成可推广经验,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目标。进一步围绕“大思政课”建设,深化形成“学校—部门(学院)—马院”协同育人新态势。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大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推动马院与学生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把握学情,与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共同开展教学理论研究,与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精准对接,增进思政课教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名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事业工作者,以及学校行政干部、专业教师的沟通联系,补齐理论功底、实践经历、“四史”素养、教学法、了解学生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打通思政课建设的难点堵点,增进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创新推动沉浸式教学改革营造思政课建设新气象。依托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辽宁省高校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等,建好沉浸式教学体验中心,以爱国荣校为主题,着眼东北(辽宁)振兴、结合校史校情,打造“习近平总书记的辽宁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虚拟现实相融通,促进学生由思政课教学的“配角”向“主角”转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增强课程的思政引领力。

▲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东北大学顺利举行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凝心聚力于铸魂育人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02

以矿业学科为引领建立独具特色的资土人才培养模式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朱万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东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回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科是东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将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筑牢传统优势学科根基,立足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化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名师引领,多学科交叉互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学院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2024年,学院引进多位国家级人才,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围绕矿业工程和土木工程两大学科群开展交叉合作。采矿学科通过引进院士和领军人才,吸引地质、测量、采矿、选矿、安全、环境、土木学科的青年教师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加强露天开采及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研究,与冯夏庭院士团队深部岩体工程与地下开采团队配合、补位,形成矿业学科新的优势方向;同时,土木工程学科通过引育高水平人才队伍,开展防灾减灾和岩土环境力学研究,带动土木及相关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学科交叉团队的建设为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为教学前沿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为吸引汇聚优秀人才来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学院出台《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博士后资助计划管理办法》,博士后群体将成为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的重要储备力量,为人才培养注入青春活力。通过如上举措,学院力争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筑牢坚实基础。

▲ 杜时贵院士来院交流

二、筑牢根本,建设特色教学团队,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随着“双一流”建设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学院高度重视“双万计划”“四金一新”和学校“本科教育卓越行动计划”的落实工作,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组建教学团队、拓宽交流渠道、引入竞争机制等方式,在专业、教材、课程、名师等方面多渠道发力,促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学院先后出台了《一流本科专业及课程建设培育项目实施办法》《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资助办法》《优质新编本科教材培育办法》《优秀教改论文资助办法》等制度文件,搭建“资土论坛”“青年教学观摩”等交流平台,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教学研究型团队,通过科教融合发展、科研反哺教学,以成长求成果,以成果促建设,向国家级教学成果发起冲击。

三、产教融合,推进特色班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矿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国家资源与能源安全。矿业类学生的培养既有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同时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满足学生成长对共性与个性的期望和需求,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的优势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持续推进特色班建设。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主的采矿创新实验班;以培养科学家精神、攻坚前沿科技难关为主的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本博贯通班;以满足黄金产业需要,培养特需人才为主的东北大学黄金学院“黄金班”。特色班的创立,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顶层设计,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通过系统性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以高水平学科作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建立了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

▲ 东北大学黄金学院“黄金班”开班式

四、智能赋能,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场景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学院落实东北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推动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师等核心要素建设。重点依托现有“智能+”课程体系、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平台、实训平台、实验平台建设,设备入库管理,从顶层设计专业发展规划,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新形态。“露天矿开采智能教辅系统研发及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人工智能算法驱动下的现场监测数据处理与灾害预警云平台”是学院非常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两个项目的应用使学生短时间内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和时序概念,克服了矿山实习的限制因素,使学生可在虚拟实验室及矿山场景中进行沉浸式游览、互动式学习以及操控性实训,为推进AI赋能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

为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拥有广阔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资土人才,全院教师将以此次“教学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持续探索符合学院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资源环境的开发与利用贡献资土力量!

▲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云平台





视频 | 东北大学电视台

编辑 | 刘雅瑄

责编 | 杨明 迟美琪 周洛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往期回顾

考研倒计时30天,东大等你!

国创赛金奖!破解选矿工艺难题,这个团队做到了!

分享

点赞

在看

东北大学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东北大学官方微信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