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中对“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肩负着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踏上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如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是信息学院在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立德树人,一体化塑造“三全育人”铸魂工程的良好格局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紧密围绕“教育思想大讨论”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形成“党建引领、支部支撑、一流导向、组织保障”的工作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和“1+N”教职工党支部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助学解惑、学业帮扶”行动,建立教工党支部与学生班级对接“红色1+1”制度、全员班导师制度、全校首创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等,开设“问道”在线育人平台,推进“青年说”线上线下思政项目,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生态。学院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双一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表彰激励、惩处监督”四大工作体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师之强支撑“双一流”建设行稳致远,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铸魂工程新格局。
▲ 学院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青春告白祖国”故事分享会“青年说”系列活动
二、坚持科教兴国,一体化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科学建立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化教育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最有效手段是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学院紧密围绕“周期性考核”“团队考核”“强化教学事业考核”等方面启动新一轮教职工考核及绩效分配体系改革,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加大教学工作考核比例和范围,同时,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系统性建立对教师授课水平、教材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多维度的质量评价,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与“教师成长发展”深度结合,引导广大教师融入教学、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相互促进,形成“重师德师风、重育人事业、重教学贡献”的评价导向,营造育人兴邦氛围,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的保障。
▲ 学院召开庆祝教师节40周年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启动大会
三、坚持学科牵引,一体化构建东大特色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
聚焦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针对国家长远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牵引,重构适合“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依托自动化专业,发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优势,瞄准机器智能领域自主无人系统方向,推动“自动化专业强基计划实验班”品牌建设,新建《专业数学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多门课程,建立以柴天佑、唐立新院士等为代表的“名师授课团队”,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基地”,探索“本硕博”衔接的高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工业智能、人工智能等“智能+X”新工科专业,搭建升级“智能+X”实验体系,突出无人系统、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专业特色,打造以Turtlebot、大疆无人机、自研抓取型机器人等小型移动式机器人为特色的智能无人系统集群实验平台。以“中控”创新班为示范,实施研究生多元招生的定制化专班培养模式改革,以“人工智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创新班为示范,规范校企联合培养运行与过程管理机制,构建“三个有组织”的协同人才培养发展生态。
▲ 学院推进“智能+X”新工科专业实验体系建设
▲ 学院构建“院士领衔的名师授课团队”打造“自动化专业强基计划实验班”育人品牌,图为柴天佑院士给强基班学生上课
四、坚持创新驱动,一体化探索产教科教融合发展的全新路径
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成为新时代教育创新的关键路径。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控制学科主攻方向,系统推动院级教研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围绕“战略科研创新”“战略科研培育”等5个方面建设26支创新团队,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采用“揭榜挂帅”的模式鼓励教师把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双碳、深海深地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的新优势,推进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的交融贯通;拓宽科研育人场域,分年级实施“玉才”计划,重点提升“双创知识储备”“双创实践实训”等关键环节育人实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 学院举行“科研创新服务中心”成立仪式并为创新中心负责人颁发聘书
02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战略部署。
高校是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科学把握时代要求,锚定人才培养改革的着眼点、发力点,建设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人才自主培养首先要做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础学科作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竭源泉,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强基固本,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理学院锚定教育强国目标,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一流师资,构建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理科基础,丰富学生跨学科知识体系,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加强党建引领,纵深推进“三全育人”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五个到位”强化学院党的建设,围绕“七个有力”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不断凝聚全院师生“建设一流理科、支持一流工科”思想共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以上率下广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课程思政质量建设工程,积极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举办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公开课活动,加强教师进修培养,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院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 理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研讨会暨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会议
▲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
二、深化选育改革,一体贯通培养拔尖人才
学院进一步推进基础学科提质工程人才培养工作,优化招生策略,开拓人才培养思路,重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始终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在课程建设上,公共基础课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定制课程内容,增加AI智慧助教,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专业基础课继续引入PBL和翻转课堂,通过问题导向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学科核心课程探索设立挑战性课题,帮助学生完成专业核心知识素养学习;根据理科拔尖人才培养需要,将重构人文与社会科学选修课程,增设人工智能AI应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科普写作与科学传播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专业建设上,探索在化学、应用物理等专业设置辅修专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减少主修专业学分,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面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本研一体化培养开设微专业,实现本研课程衔接和本研科研互动。建设微纳传感与智慧分析实验室,推进实验室共研共建共享。
▲ 学院张霞老师《无机化学》翻转课堂
三、优化特色班建设,增强自主培养能力
依托本校工科优势,持续推进“萃升书院”建设,加强物理“钱三强”英才班、方肇伦化学拔尖试验班建设,探索“理工融合”的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特色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利用学校理科与优势工科群交叉共栖优势,依托核心交叉课程和理工“双导师制”培育能够开辟新领域的交叉学科领跑者;通过交叉课题训练,激发学生逆向求索的潜能,提升解决理工交叉领域科学问题的能力;“萃升书院”浸润式培育,提升学生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培养德才卓绝的交叉学科领域基础研究人才的目标。
▲ 理学院方肇伦化学拔尖试验班开班仪式
理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强能力”的教育理念,致力培养具有“解决基础问题、探索自然规律、开辟前沿领域、攻克尖端难题能力”的新一代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视频 | 东北大学电视台
编辑 | 任梓萌
责编 | 杨明 迟美琪 周洛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们 neuxcbtg@163.com
往期回顾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
奖项+4!东大“创”出佳绩!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