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居住,是指老人不与子女同住,即一个人独自居住或是仅和配偶居住。调查测算显示,现在独立居住的“60+人口”约1.6亿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独立居住比例上升最快,占现独立居住人数的一半。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据上述测算,我国独立居住的60+老人占全国老年人比例的54%。
人到老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月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亲情的陪伴。
我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保证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老人。
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报道:一位老人在家中意外摔倒,子女在外工作,老人整整四天维持着同一个姿势,滴水未进。靠着手臂一点微弱力量,敲击洗脸盆向外界求救。儿女20多天之前来过一次,最近肯定不会再来,而所谓的邻居,也并不联系,我们很难想象老人敲了四天的脸盆有多绝望,他甚至都不知道敲给谁听的。
这是非常令人心酸的一件事,而我国每年发生老人跌倒事件高达2500万次。一片水洼、一个台阶、甚至只是一个转身,都会导致很多老人跌倒再也站不起来,也有一些人在家里倒下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直到多日之后,尸体散发恶臭,才让周围的人意识到老人已经出事了。
有些人会觉得老人自己不愿意同住,一些人会发现老人年纪越大,脾气就会越古怪,甚至是挑起家里争吵的源泉,其实也是一种老年抑郁症的现象,一些老人无法接受自己“逐渐没用”的事实,而产生的一种自卑的情绪,从而想要脱离这个环境,搬出去住。
还有一种则是事业有成,老人和年轻人的事业、居住地不在同一个地方,媳妇和老人之间肯定要舍弃一个,老人基本都是先退出的一方,这种“不应该打扰孩子”的心理禁锢在他们心中,也成为他们唯一的行动宗旨,成为主动选择“空巢”的一个群体。
家住温泉花园的王阿姨年近70岁,一直没有结婚,父母于几年前离世。她不愿意让自己的晚年在养老机构度过,于是选择居家养老,自己照顾自己。
“前几年还好,除了腿脚有些不便,每天早上出门买菜,中午做饭打扫卫生,晚上出去遛狗,做这些都没有问题,但现在是不行了。”王阿姨说,两年前,她得了一场重病,从那以后身体越来越差,走路要使用助行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九州国际的赵阿姨轻度失能一年有余,年近90岁的她儿女都在北京居住,考虑到请护工成本高,赵阿姨只能让邻居帮忙照顾自己。但邻居也只能做到搀扶她出门散步、给她买点生活必需品这种事,洗澡这种对高龄失能老年人来说“高危”的事他们不敢做。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比之前更加敏感脆弱。在中秋节、春节这样的团圆日,她常常会问我‘明天你来陪我吗’这类问题,并且需要反复确认才肯安心。”赵阿姨的邻居说,但自己也有家庭,很难全天候去老人家里照护。
现年68岁的李叔叔住在莘县,6年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但因为没钱,他并没有按照医嘱每日注射胰岛素。确诊3年后,糖尿病引发眼疾,李叔叔因此失明,生活中很多事从此无法自理。
由于父母去世得早,他也一直没成家,失明之后,李叔叔每日只能待在家中,等待社区义工或邻居上门送饭。久而久之,李叔叔心里越发郁闷。
这些老人中,有人害怕生病,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活得轻松,走得安详;有人担心帮不上孩子,一起住反而不自在;有人在老伴走后,才发现自己连一顿饭都做不好,有时做出来一个人对着狗吃,突然就觉得泄气……
与一般失能老年人相比,孤寡失能老人因身边无人照护,往往面临着更多生活不便或困难,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由于缺乏家庭内部和社会外部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孤寡失能老人处在没有人管、无人照料、老无所依的状态中。
长期处于低迷无助的老人,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常常自己抗下生活的各种压力,再加上长期无人倾诉,情感和心理便会出现问题,并且每年递增。
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很多老人都认为居家养老就是在家里养老,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居家养老的真正概念。
正规的居家养老机构,完全可以解决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生活、心理、情感的难题。
他们除了带老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老年教育、安全指导、识骗防骗、紧急救援等丰富的活动,还会定期对老人进行精神慰藉,排除空巢老人孤独感和精神压力。帮助老人助餐、助行、代购、体检,提倡并带动老人在小区“老扶小”,让老人发光发热,不再觉得自己是孤单老人。
现在独居老人现存许多问题,期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也希望有爱心的人士积极参与关爱独居老人活动,响应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风尚。
了解更多居家养老知识,做个健康、快乐的老人
东昌养老微信号
免费提供法律咨询、
心理辅导、测血压、
血糖、24小时免费送药、独居老人打扫、安装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