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云南省最大规模民生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滇中引水I段3标香炉山隧洞传来捷报:“云岭号”TBM掘进里程突破5000米大关,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稳步推进新阶段。
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滇中引水大理I段3标香炉山隧洞全长约26.54千米,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控制性工程。标段当前主要工程为7#支洞及7#支洞上游TBM掘进段,采用钻爆设备和一台开挖直径为9.83米的“云岭号”敞开式TBM组合施工。工程几乎涵盖所有地下工程的不良地质,具有“一快两长一超级,三多三高两活跃”的特点及难点。其中,“一快”指的是围岩地质变化快,“两长”即独头施工距离长、深埋超深埋施工距离长,“一超级”即独头通风距离超级长;“三多”即不良地质多、工艺工法多、技术难题多,“三高”即地应力高、外水压力高、地震烈度高,“两活跃”即地下水环境活跃、大断裂地层活跃。项目的隧洞洞径、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种种风险难题为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项目也被称为“超大、超长、超难”工程。
自开工建设以来,中铁隧道局建设者们深入研究隧洞围岩地质特性,成立技术攻关组,先后组织召开了20余次技术研讨专题会,助力一线建设不断攻坚克难,推动“云岭号”TBM成功穿越了40余米的孤石堆积体、1600余米的鹤庆-洱源富水区,900余米的软岩大变形段,现场施工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工程的安全有序建设。然而,在一段时期的高歌猛进后,项目也迎来了开工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2023年5月,项目“云岭号”TBM在隧洞约4840米处,进入了地质最为活跃的断裂地层——全长约260米的F12活动大断裂及其影响带,同时遭遇了极端不良地质——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作用下的极严重软岩大变形。受二者叠加影响,TBM施工时如同“在豆腐渣里打洞”,隧洞四周围岩极不稳定。拱架严重变形、TBM卡机等事件频频发生,这期间,不仅施工进度受阻严重,施工风险也陡然攀升。更为艰险的是,项目在F12大断裂地层中奋力掘进约50米后,隧洞顶部和底部突然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变形,变形幅度最大达2.49米,整段隧洞出现不规则缩径,进而使重达2000余吨的TBM盾体变形受损,机身被牢牢卡住,整机受困,隧洞施工在约4890米处被迫暂停。
TBM卡机受困后,中铁隧道局项目全体建设者不等不靠,主动与滇中引水专家委员会院士专家及建设各方工作专班加强合作,广泛凝聚集体智慧,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四新体系,从现场支护反复严重变形的施工循环中总结经验,最终成功研发了超前预支护+箱型砼拱架+预应力锚索主被动组合支护技术体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掘进施工支护方案。支护稳定后,全长235米的“云岭号”TBM得到了坚实的“铠甲”,卡机受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多种技术手段协同配合下,“云岭号”TBM于2024年3月28日成功脱困,并最终实现了复推掘进。
TBM恢复掘进后,项目建设者们以“遇困不惧困,越是挑战越奋进”的精神接续奋斗,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在守好安全质量红线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优化关键资源配置,顽强克服了极端地质条件对施工的不良影响。截至12月13日,“云岭号”TBM在F12鹤庆-洱源活动主断裂带中的掘进距离已超过110米,实现了TBM掘进5000米里程的节点突破。
目前,经过悉心研究,项目团队对香炉山隧洞的极端地质难题已有相对全面的技术方案,工程施工正稳步向前推进。在后续施工中,面对剩余近16000米洞段及极复杂地质施工的挑战,项目团队将积极同各参建方采取各种手段对剩余工程地质进行补勘,依据补勘成果创新研制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剩余工程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挑战,但在前期施工的经验基础上,项目团队将继续发扬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切实扛起香炉山隧洞建设责任,以更加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勇克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滇中大地早日迎来金沙江水而砥砺奋进。
滇中引水工程是“千亿元投资、千万人受益”的千年工程,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民生福祉工程。工程竣工后,每年平均引水量达34.03亿立方米,受益面积达3.69万平方公里覆盖1112万人口,可解决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内河道、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杆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隧道股份
往期看点:
落实党代会精神 | 筑云岭通途!临清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左线贯通
落实党代会精神 | 集团公司党委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及组工干部党建业务研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