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新动向,开启“享老”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财富   职场   2024-11-01 08:01   北京  

在2024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一群精神矍铄的银发观众为这场光影盛宴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作为电影艺术的爱好者,这次深度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探访,令他们体验了一次难得的心灵之旅,不仅丰富了晚年生活,也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同样在9月,这些银发长者还在佳士得举办的「寻访艺之臻境」艺术品鉴会上,近距离欣赏到莫奈、梵高等印象派艺术巨匠的经典之作。


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普遍而稳定的老龄社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增加至14亿,而到了2050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1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五分之一。


这一趋势是科技发展、物质丰盛、医疗水平改善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显著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预示着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长寿时代”。


然而,当前的社会观念、养老体系以及公共政策尚未完全适应这一新常态,暴露出许多缺陷和问题。比如说,传统的“圈养”模式长期忽视长者的精神需求,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以婴儿潮/60后为代表的一代“新长者”,普遍具有一定的资产和教育水平,以及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价值观,这些特征促使他们希望以一种享受老年生活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晚年。尽管全球范围内的各种尝试层出不穷,但关于“如何享老”尚未有一套被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成熟做法。


面对“养老难,享老更难”的困境,我们需要从观念、体系到机制进行系统化的改革,以形成一个更具创新性、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养老策略。在诸多实践案例中,我们观察到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已经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新长者的养老新路径。前文提到的平遥电影展光影之旅、佳士得艺术品鉴会,正是平安臻颐年为品质享老提供的众多服务之一。依托中国平安在保险及医疗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平安臻颐年还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发挥集团各业务协同效应,形成了其独特的价值加持。



享老,才是真养老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一词,倡导以一种保证身体功能、家庭参与、主观幸福、社会互动的新方式,打破传统的、普遍消极的老龄化概念范式。新加坡是亚洲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新加坡,“乐龄人士”是对60岁以上人群的尊称,意思是“到了快乐的年龄”。这种称谓不仅符合长者对自身生活的期望,也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广这样一种正向健康的生活态度。“长寿时代”的到来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们也应以一种更加乐观的心态看待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理念,“享老”强调的是在保障长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概念不仅涵盖了长者的身体健康和物质保障,还包含了情感交流、社会参与、终身学习和精神追求等多个维度。与传统的“养老”相比,“享老”更强调长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和选择权,提倡长者应该享受生活、追求个人兴趣和发展,实现晚年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正是围绕着这种新型“享老”理念,2021年,中国平安集团推出了旗下高品质的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以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区位布局高品质康养社区为特色,经过三年的升级迭代,平安臻颐年打造了以“七维健康(身体、精神、认知、情绪、社交、职业、经济)”为核心的完整服务体系和权益,并提供CCaH(Continuing Care at Home)、旅居和整合式照料方案等一系列兼具理性与温情的享老新方案。为了让品质享老生活变得具象而真实,平安臻颐年今年还陆续在全国15个城市落地沉浸式的“臻颐·城芯享老巡展”观展体验。



契合长者身心节奏的养老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养老保障体系发源地欧洲,传统的养老院逐渐失去往日的吸引力。在中国,入住养老社区常常被视为孤老无依的象征,许多老年人对此心存芥蒂。


时至今日,那种“只关注身体、而忽略心灵”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老年人的身心节奏。一方面,许多老人退休后依然精力充沛、精神矍铄,他们显然不需要被“圈养”。另一方面,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如何帮助长者避免“孤独感”与“脱节感”、找到心灵的归属,也是新型“享”老模式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个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养老体系应以长者的需求为先,帮助他们找到与身心节奏相契合的方式。作为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社区的第三代迭代,平安臻颐年CCRC社区的三大亮点较好地满足了我们上文提到的长者的身心需求。


亮点一:城市核心区选址。自2021年成立以来,相继落子于深圳蛇口、上海静安、杭州江河汇等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填补了国内“城芯高品质康养社区”的空白。与选址郊区的CCRC社区相比,城市核心区位不仅能够为长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丰富的文化生活,还极大地方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邻近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的社区,使得工作繁忙的子女可以利用午休时间或下班后轻松前来探望长者。如果靠近学校,长者还可以参与到孙辈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去学校接孩子们放学,然后一起回到社区享受愉快的休闲时光。城芯优势不仅缓解了长者的孤独感,也为整个家庭创造了更多团聚的机会,让养老生活更加温馨和充满活力。


亮点二:定制化服务。根据健康状态和心智变化,老年阶段可以细分为:健壮、衰退、失能等多个阶段。中国平安根据长者身体情况的变化,设计了从“健康+”到“居家养老”再到“高品质康养社区”的三段式养老服务。平安臻颐年结合七维健康理念,针对老者不同生命阶段的需求进行持续的定制化服务,合作伙伴包括日本倍乐生、荷兰管家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以提供千人千面的享老体验。基于社区的区位优势,平安臻颐年还推出了旅居权益,长者可以在臻颐年旗下的多个社区,以及全球第三方合作社区旅居,沉浸式感受不同的城市风景,随着上海、深圳等地颐年城的开业,长者们可以陆续“打卡”新的旅居目的地。CCaH权益则是基于长者“不远离原有生活圈”的需求,对长者进行前置的长周期整合式健康管理,令长者无需入住社区,即可在日间前往社区享受文娱活动、讲座课程、美食品味、健康管理、医疗照护等多样化服务。对于更愿意待在家中的长者,也有针对性的专业在家照料和健康护理服务。通过提供兼具便捷性与可达性的多维度服务,这一权益也呼应了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着力打造的“十五分钟养老生活圈”,作为一种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的养老新模式,这种方式既让长者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又减轻了子女的陪护压力,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民心之举。


亮点三:科技赋能。通过健康监测设备、环境风险探测器、烟雾警报系统等智能设备,平安臻颐年构建了人体、环境与设备之间的物联网,基于三网融合的智慧康养平台,长者在照护、康复等领域能够获取更精准、更具人性化的服务方案。正如平安臻颐年近期在米尔肯亚洲峰会上所提到的,养老服务的核心是人,借助科技进步,平安臻颐年得以提升管理效率,让释放出来的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陪伴长者。



一种更加包容、活跃的晚年生活


60后的一代人正步入一个长寿时代,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都能活到80岁以上,许多人还将活得更长,在这段漫长的晚年时光中,人的价值诉求是多样的,我们应以更丰富、多元的选择去满足长者精细且全面的晚点生活需求。


全球知名的养老社区美国太阳城(Sun City)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与迭代,太阳城如今常年居住着超过20万名长者,为了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太阳城不仅与多家专业养老服务商合作,还建设了7个娱乐中心,开展游泳、网球等活动。还常年在图书馆、保龄球馆、美术馆和交响乐演奏厅等文化设施内举办丰富的活动。其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高尔夫球场更是闻名遐迩,作为长寿运动的代表,高尔夫不仅是居民日常休闲的选择,也吸引了诸多的外部高尔夫爱好者前往体验。


如今中国新长者同样可以尽情享受高尔夫这项运动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今年,平安臻颐年举办的“臻颐年杯”高尔夫球赛是一个专为年长高尔夫球爱好者设计的赛事,目前已在杭州、佛山、重庆、天津等多个城市举办。通过参与高尔夫运动,长者们不仅能够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还能在步行球场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同时,高尔夫运动所特有的社交属性,让长者在享受比赛的同时,还能结交朋友,增进互动,提升自身的社交生活和情感满足感。这一赛事成功地将运动、健康和社交融合在一起,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积极的享老生活方式。今年11月,长者还可以跟随“臻颐年杯”高尔夫总决赛的足迹,参与臻颐年发起的享老乐活盛典。


让长者身体健康、精神充实,享受着一种不孤独、不依赖、自立且自由地康养生活,是“享老”理念的核心。社会应鼓励并支持长者探索新兴趣、参与社会活动,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发现和生活的再创造。这样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为社会带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随着传统养老模式逐渐成为过去,我们迎来了一个以“享老”为核心的新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应对策略的更新,更是一种全新的养老哲学。这种哲学强调老年人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在晚年依然能够享受到尊严、健康和幸福,也是为了推动社会关注享老理念,让品质康养真正走近更多人。中国平安的探索,为我们解读“新长者”和顺应老龄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想象与行动空间。


戴一 | 文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 更多管理智慧,请登录《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官方网站:www.hbr-caijing.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