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江 | 丹溪恩师罗知悌

文摘   2025-02-06 20:20   山西  

原创散文,名家散文,文化热点话题。每晚9点更新,不见不散。点上方标题下《散文大家》关注。


      罗知悌是谁?知道的人不多。我也是通过了解金元时期的义乌名医朱丹溪,才知道丹溪的恩师叫罗知悌。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朱丹溪的名头远大于其师,所以我们就来聊聊隐于钱塘的名医罗知悌。
        罗知悌,宋末元初医学家,生于1238~1243年之间,字子敬(一说字敬夫),号太无,世称太无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卒于1327年。罗氏史书无传,其生平及轶事少量散于史料。明代安徽名医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说:“罗知悌,字敬夫,又称太无先生,精于医术,得金刘完素之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书,有异见,惟好静僻,厌与人接。惟丹溪为得意弟子,遂尽教以所学。明代文官陈善编纂的《杭州府志》中亦说:”罗知悌以医侍穆陵,甚见宠厚。知悌能词章,善挥翰,贫病无告,予之药,无不愈者,仍赡以调理之资。”
       罗知悌生平较为坎坷,年少时被送人宫中做宦官,后得刘完素门人荆山浮屠所传医术,又旁通金元时期名医张从正、李杲、张子和之书,集三大医家之长,继承之余又有独到见解,医术日益精湛。除医术外,又精通词章书画、天文地理,得到了南宋理宗赵昀的厚待。然德柘二年(1275年),元兵攻破临安,掳走宋恭宗,罗知悌作为宦官被迫同行至燕京。孔行素在《至正直记》中的“罗太无高节篇”记载了罗氏人燕京后的生活。罗太无,钱塘人。故宋宦官也,侍三宫。入京后,以疾得赐外居,闭户绝人事。一一好读书史,善识天文、地理、术艺。罗太无性格桀骜不驯,为人耿直,不攀权贵,不吝钱财。在燕京期间,闭门绝人事,不愿做官,也很少交际应酬。其侄罗源当时为徽政院使,前来拜谒,罗氏拒而不见。但罗氏对友人拜访却热忱招待。元代文学家、理学家,《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作者杜本常上门讨教,罗氏亦慷慨相授。罗氏离开燕京时,叮咛其侄不可依仗权势。临行时,将所积钱财、古玩散与邻坊故人,只将几千部书籍束于车后带回杭州。
       罗知悌从三十余岁就被扣留燕京,至古稀之年才得以释放,回到江南杭州故乡。史料多载罗氏性孤傲,喜静僻,不善交际,应该与其流离失所的生活经历有关。回到故土杭州后,罗氏亦过着隐居的生活,甚少见客,因而朱丹溪多次拜谒都被拒之门外。戴元礼在《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中对此作了描述:元·泰定乙丑(公元1325年),婺州义乌朱震亨,字彦修,居于丹溪,人称丹溪翁。早年好医学,继从许谦习理学。于是医、理皆优。因慕罗知悌之名,而来钱塘求访之。罗知悌闭门不纳。丹溪趦趄三阅月,被拒凡五次,未能相见。后有人告知罗知悌,来访者朱丹溪是博学多才之人。君居江南(钱塘)而失交此人,人必议君,不可不见啊!罗知悌闻此言,随即整装迎接之。二人一见如故。罗知悌爱其诚,尽以医术授之。有求医者上门,罗知悌必先令丹溪诊视脉状,回禀后,再口授治方。由此,丹溪之学与日俱进。如论中风,以河间“心火盛而肾水虚”之论,再从“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朔源。倡议热郁生痰,痰热相因动风之说。强调“初病时不论在表、在里,必先以攻痰祛风为主;待其好转,然
后分其经络,审其气血治之。不可因内气之虚骤用补剂。”或攻或补,宜下宜汗。宜补血以养筋,宜养血以通气。法随证出,方据法立,廻然有序,简明切要。一方之中自有攻补兼用,有先攻后补,亦有先补后攻者。
      罗知悌将习医之门径授予丹溪。罗氏认为,为言医学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者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杀人。丹溪闻之,夙疑冰释。罗氏将习医之法授予丹溪,说《素问》、《难经》是医学思想之根本,仲景《伤寒论》详释外感之疾,东垣《脾胃论》等阐析内伤之病。尤其提到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后来朱丹溪在湿热和相火两个方面尤有发挥,此言功不可没。
      罗知悌虽为朱丹溪的老师,但生前著述不多,目前仅知有《心印绀珠》和《罗太无口授三法》两种。据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罗知悌《心印绀珠》一卷,书中集六散三丸十六汤,以总持万病,意在康济斯民,甚盛心也。是册缮写精楷,乃名手所书,宜珍秘之。该书现已无迹可寻,成为佚书。
     《罗太无口授三法》是目前所知罗氏仅存之作,未曾刊刻,仅以抄本流传。此书分述中风、伤寒、暑病、瘟疫等内科杂病及妇人胎产前后诸疾证治,共五十六门、九十余证。每一病证按证、因、脉、药依次论述。罗知悌师从刘完素门人荆山浮屠 (为宋金时期之金人,明史记载其为刘完素亲炙弟子,属于河间学派医家,弟子罗知悌。),尽得刘氏之学,又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说,故其学宗河间而兼采众家之长,每多阐发己验而立新说。其临证制方用药,灵活变通。如治伤寒一证,其以九味冲和汤代桂枝、麻黄二汤。言遵仲景方法,然变态百端,不能悉举,仔细详之。又如其论中风,以河间、东垣心火盛而肾水虚立论,再从虽缘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溯源,认为虚之所在,气多不贯。一为风所入,肢体于是乎废也。并根据中风部位确立治疗:中脏者宜下,中腑者宜汗,中经者宜补血以养筋,中血脉者宜养血以通气。罗氏诊病立方,法随证出,方据法立,井然有序,简明切要,实为临证圭臬。
     罗知悌原已熟通金元寒凉、攻下、补脾学说,今传授给丹溪。加上丹溪自身的努力,将医学理论又跨伸滋阴之说,并成为金元医学四大家之一,使先生倍感庆慰。由此,先生在教学中又获得滋阴降火之说,而集四家学说于一体,其医学学识之丰富深奥可以说无出其右。但当年他的医学声誉并不在四大家之上,可能他本人深居简出,绝少与外界沟通,鲜为人知之故。
      罗知悌的创新思想影响了丹溪。罗氏治病处方不拘泥古方,其言用古方治今病,正如拆旧屋凑新屋,其材木非一不再经匠氏之手,其可用乎,故制方用药灵活善变,疗效颇佳。丹溪亦秉承恩师尊古不泥古的创新思想,在继承了金元寒凉、攻下、补脾学说外,创立了滋阴学说,成为金元四大家之集大成者。


招宝妈兼职

不想打工就加入我们一起赚钱吧!不投资无风险会智能手机就行,只赚不赔收入可观微信号:sha142703

文学投稿

邮箱:sxhjzyq@163.com

注:投稿先关注本号,如需要加编辑点评微信微信联系。


请点下面的“分享”“在看”,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谢谢你的支持!


散文大家
名家散文,原创散文,文化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