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镇明:在南浔品尝三道茶

文化   2024-11-27 00:01   青海  
作词: 冶小磊   
作曲: 苏晓华
配乐:湟中职教中心 夏增昆
视频编辑:湟中职教中心 星丽花
合唱:湟中职教中心2023级学前大专班
出品:现代作家文学微刊


编辑/审核圣湖雅韵



虽然我久居京城,但自幼浦西生浦西长,对江浙一带的风景名胜,尤其是水乡古镇,自诩还是比较门清的。足迹所到之处有乌镇、周庄、安昌、同里、木渎、甪直、西塘、濮院等。唯一的遗憾是,不知为何我始终与号称江南名片的南浔古镇缘悭一面。

不过冥冥之中,感觉我与南浔终有一面之缘,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前年,在一次外出旅游时,结识了一位同样喜爱旅游的朋友老袁。老袁年长我两岁,个头也比我略高,热情爽朗,特别健谈。一番热聊之后,我惊喜地得知老袁竟然是湖州人氏,老家就在南浔镇上。

我们的话题自然就聚焦到了南浔。说起南浔,老袁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细说了不少南浔的景点及特色,如小莲庄的清幽、百间楼的壮观、刘氏梯号的洋气、丝业会馆的蚕事茂盛、嘉业藏书楼的浩如烟海等。最后,老袁还告诉我一句在民间盛传的话:“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好似看出了我的心思,老袁说,他春节期间会在南浔陪伴其父母,如我也回浦西老家,欢迎到南浔做客,并说要请我品尝一下当地的一绝——南浔三道茶。

三道茶?这倒是第一次听说,蛮新鲜的。我好奇地问老袁,什么茶要泡三道?红茶、绿茶还是白茶?老袁笑道,三道茶是三种茶,分三道而上,滋味各不相同,其中颇有讲究,很值得品尝一下。

本就对南浔心驰神往,况且品茶也是我的一大喜好,有此三道茶的强力诱惑,我更没有理由不去南浔走一遭了,便欣然与老袁互加微信,并击掌约定,春节过完年后在南浔相见。

大年初八早上,我和老袁如约在南浔相逢。将我随身携带的小行李箱放置在他家后,老袁便当起义务导游,带着我在南浔古镇上转悠起来。南浔果然非同凡响,以水为街,舟行船往,水墨江南,如诗如画,当真令人陶醉。中午在一家馆子里随便打了个尖,接着继续转悠。临近下午三点时,老袁带我走进了一家古色古香的枕河茶馆,说他是这里的常客,让我在这里一边休息,一边见识一下三道茶。

这个时辰,茶馆里客人不多,我们找了个靠窗的桌子落座,老袁扫码点了两份三道茶。在等候上茶之时,我转脸欣赏窗外的美景:河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古舍青瓦。一艘乌篷船悠然自得地游弋在河道里,宛如一位沉默的写家,在宁静的河流中寻觅着创作的灵感。

少时,一位面容姣好的姑娘来到桌边,端上了两碗热气腾腾的茶。碗是瓷质的玲珑小碗,精美雅致,但用碗泡茶,这倒是不太多见。

老袁介绍说,这就是头道茶,名为风枵茶,“枵”字读音为xiāo。风枵茶中的主料是糯米饭摊成的锅巴,叫锅糍,一片一片洁白如玉纤薄如纸,好像风一吹就能吹走,故名“风枵”。

有趣,这样的茶有点意思。我轻轻呷了一口说,咦,怎么是甜的?这能算是茶吗?

老袁说,是的,这就是甜茶,古镇人家常用它招待来客。这里面除锅糍外,还有白糖桂花,是用开水沏下的。

我又喝了一口,嘬了一片锅糍,感觉入口甜糯爽滑,嚼起来绵软又略带一点筋道,还有一股桂花的香味。

走了不少路,我还真有点渴了,便大口喝了起来。没过一会儿,那一小碗风枵茶便见了底。我对老袁说,这甜茶说普通也普通,说不凡也不凡,主要就在于两点。老袁示意我说下去。

我说,第一点,说真的,这锅糍配上白糖、桂花同我家乡的桂花糯米小圆子并无什么差别,吃起来味道基本相同,这就是普通之处。但不凡就不凡在这锅糍上,其制作技艺精湛讲究,色形俱佳,品质和入口的感觉绝非普通的小圆子所能相比。

老袁说,那是,这锅糍当年可是进献给唐朝皇室的贡品,其制作技艺是唐代人精心研发的,至今已有千年传承呐。

我接着说,第二点就是这茶的名字了。这么高大上,连我这念过大学的人都叫不上来,一准是古人所取的,这位古人必定是才学渊博之士。

老袁说,这名字的确是古人取的,但他不是唐朝人,而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他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枵这个字,指的是织物的丝缕薄而稀疏。

这时,那姑娘又端上来两杯茶。杯子是较普通茶杯略小的瓷质盖杯,即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三才杯。我揭盖一看,热汤中泡着不少东西。

老袁说,这叫熏豆茶,主料是熏毛豆。辅料很多,有腌蚕豆、胡萝卜丝、橘皮、‌桂花、‌芝麻和少许绿茶,讲究的人家还放些笋尖、青橄榄和香豆腐干等。这些东西冲泡在一起,形成一杯香气扑鼻、色彩斑斓的咸茶。

我品尝了一下,果然有点咸味。再细品几口后,感觉到了熏毛豆的鲜咸味,以及其他几种辅料所特有的味道。

我问老袁,这熏豆茶有什么来历吗?老袁说,这还真有,还是个有趣的传说呢。当年,有一位伏羲的后裔,名叫防风氏,是辅佐大禹的治水能人。防风氏曾在浙江一带治理洪水,当地百姓曾用橘皮、野芝麻泡茶,为他驱寒袪湿,另以土产熏毛豆供他喝茶时食用。防风氏是个急性子,他将熏毛豆直接倒入茶中,连茶带豆一起吃。从此,杭(州)嘉(兴)湖(州)一带吃熏豆茶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

边聊边喝,很快这杯熏豆茶也见了底。老袁戏问我品出些什么没有,我说还是两点特色。其一,以熏毛豆等泡茶,有一种鲜咸带香的味道,令饮茶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二,以七八种主辅料共泡一杯茶,算得上是在饮茶方面颇具创意、独树一帜吧。

老袁笑着点头表示赞同。喝完这咸茶后,我很期待第三道茶,不知会是什么味道的。

端上的第三道茶是沏在两个直筒玻璃杯里的。茶叶细嫩,或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叶片色泽绿中带紫,其形如笋。

我让老袁先歇歇嘴,别说话,让那姑娘来介绍一下这是什么茶。那姑娘闻听含羞一笑道,那是紫笋茶,是将煮开后保持在八十五度的山泉水用下投法冲泡的。紫笋茶叶产自(浙江)长兴顾渚山区,是一种久获盛誉的传统名茶,喝起来口感特别鲜爽,滋味醇厚,所以早在唐代就被列为皇室贡品。茶圣陆羽曾经将它评为“茶中第一”。

老袁听后频频点头,夸奖那姑娘讲得很对头。随后他又补充说,这第三道茶就是一杯清茶,茶叶除了用明前顾渚紫笋,也可用精选的西湖龙井或安吉白片,茶客可按自己的喜好而任意选择。

听了这些介绍后,我挪近茶杯仔细端详。果然是好茶:茶叶色泽翠绿带紫,银毫明显。在水中初时相拥似笋,舒展后呈兰花状,形态优雅娇美。茶汤明朗,黄中带绿,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犹如云蒸霞蔚一般。

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清香浓郁扑鼻,且香孕兰蕙之清。再抿一口,顿觉鲜爽而甘醇,片刻后甘甜生津,还能感受到山泉水的甘冽,回味奇妙无穷。

又品了几口,我连声赞叹好茶。老袁问,这回又有什么说道?我伸出两根手指头说,不多不少,还是两点,但不是特色,而是评论。

其一,这看似一杯普通的清茶,但实际价值不菲。明前紫笋、山泉水、准确控温、投茶方式,再加上合适的杯具,说明古镇店家待客周到,十分用心,诚意满满。这里的诚意也包括老袁这位好友对我的款待,常说金钱有价,情义无价,就凭能喝到这样富含情义的极品紫笋茶,这趟南浔之行就获益良多,感受良多,绝对无憾也。

其二,三道茶的组合先甜后咸,清苦之后又有回甘,就像是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三道茶富含人生哲理,喝懂了它,对人生就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老袁笑道,这哪是评论,倒是有点像人生感言嘛。别再侃了,喝完茶接着再去转转,然后去南浔百年老字号长兴馆‌吃大餐。他在那里已订了一张桌子,晚上要好好款待一下我这远道而来的稀客。

我说恭敬不如从命,不过有时间也请来我老家金山转转,我们那里有个枫泾古镇,请他品尝上海人气美食枫泾丁蹄、水乡阿婆粽、朱泾扎肉、椒盐鳑鲏鱼,还有……

老袁急忙说道,打住打住,别再往下说了。就那个枫泾丁蹄,都已经把他的馋虫钩出来了,快流口水了。他现在特别想吃一口枫泾丁蹄,咋办?

我哈哈大笑说,这太好办了,立马去他家,打开我带来的那个小行李箱,里面有两个正宗的枫泾丁蹄正等着他呢。

照片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杨镇明,男,1957年3月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毕业。曾任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英语副教授,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化工部岗位标兵。后任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英语辞书高级编辑,所责编的《中山英汉医学词典》荣获国家辞书一等奖。现已退休。



《现代作家文学》 微刊团队

《作家文学》创作基地团队

微刊投稿邮箱:294207938@qq.com


●投稿须知:投稿后15天内未刊发的,自行处理。禁止一稿多投。如有自愿打赏,用于平台维护,部分链接会加广告,补贴网络流量,不理解的请勿投稿。
◆微刊名誉顾问 :李成虎 古明川 王祥奎 王学超 (排名不分先后)
◆微刊总编:程启宏
◆执行主编:杨春兰 严丽珺   
◆微刊副主编兼评论嘉宾:雷萍  杨艳萍  胡朝阳  乔宪俊  梅常青  任永贵  任剑锋 宋会兵  闫永红  朱仙寿  (排名不分先后)
微刊名誉副主编:王瑄 张维春 星丽花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董守和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主席:依 凝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 畅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程启宏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杨春兰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理事 严丽珺 王玉君  梅常青
创作基地主任:程启宏   
创作基地副主任:严丽珺  
◆创作基地秘书长:杨春兰
创作基地副秘书长王祥奎 王玉君 包元安 宋会兵
◆微刊特邀摄影师: 田文梅
◆微刊特邀作词家兼活动艺术指导:冶小磊

图片文字如有侵权联系我们


    总编微信号

   c294207938

现代作家文学

作者的创作基地

读者的良师益友

选择我们没有错



没错,下一个上稿的就是您  

现代作家文学
【现代作家文学】是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及《作家文学》杂志社合作的新媒体文学平台。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