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故事 | “难得糊涂”郑板桥

文摘   2024-11-20 18:01   重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今江苏泰州兴化)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其中画竹的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虽才华盖世,跨越三朝,但直到他中进士五年后,年近五十岁时才开始为官,历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郑板桥当知县十几年,颇有政声。他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清乾隆七年(1742年)春,郑板桥离开北京,到山东范县出任七品知县,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郑板桥在范县任上,“室无贿赂,案无留牍”。他为官清正廉明,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从不积压。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郑板桥还身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并倾力相助。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这一年,恰逢荒年,刚闹旱灾,又闹涝灾,百姓饥饿,郑板桥于是打开官仓,发放粮食,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有人阻止他,“劝他慎重,待征求上司批准再行事,郑板桥却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若是降罪,我来承担。”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并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


郑板桥在知县任上,刻了一方图章——“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以明志。在做潍县知县时,郑板桥在送给巡抚的一幅画上题了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心声。

江苏兴化郑板桥故居内的灶房


然而,虽然潍县县令郑板桥的果敢行为挽救了许多百姓的性命,但却触怒了上司,得罪了豪强,结果被人密告,他被罢了官。郑板桥离任时,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在前边领路,一头驮着简单的行李。郑板桥做县令长达12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

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内的郑板桥真迹“吃亏是福”



郑板桥在惜别潍县绅民时在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惜别僚属,他画了一幅菊花,也题上诗:“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从此,郑板桥回到扬州,以画竹为生,度过了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


来源:学习强国

璧山清风
传播廉政资讯,开展宣传教育,弘扬清风正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