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江苏苏州文庙的庭院里,竖着一块刻有“廉石”字样的巨石。这块“廉石”的来历,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绩有关。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记载,东汉末年,孙策占领江东后,有一次,孙策与长史张昭、校尉张纭、谋臣秦松等人在吴郡共论天下大势,感到四海并未太平,须用武力来平定。当时陆绩因年少未能与他们同坐,便在远处大声提出不同的见解。他说道:“当年管夷吾在齐桓公那里任相,九次聚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说,远处的人不服从,便修正文德,他们便会来。现今讨论的人不务求怀取道德,而只是崇尚武功,我陆绩虽是年幼无知,但还未能安心。”张昭等人听了陆绩的话后,深为惊异。
汉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事业,任陆绩为奏曹缘。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大战,孙刘联军大破曹军后,孙权加封陆绩为偏将军,给兵两千,命他出征岭南,去夺取并镇守郁林郡(今广西)。陆绩在镇守郁林郡期间,留下了一段关于“廉石”的佳话。
郁林郡地处岭南边远山区,陆绩任郁林太守时,常常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巡视各县,体察民情。陆绩在任多年,为官清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深得百姓爱戴。不过,繁忙的军政事务、山区的瘴气,也渐渐损害了陆绩的身体。陆绩离任郁林郡时,只有一些简单的行装和几箱书籍,全部家当还装不满一船。船家说:“船太轻,压不住风浪,难以入海航行。”于是,他们商量买了一担笋干,两大瓮咸菜,用来压船舱,但船还是太轻,吃水很浅。恰巧岸上有一块大石,陆绩便请人把石头搬上船来压舱,方得以平安返回故里。陆绩的廉洁美名也随之传开。
陆绩回到家乡吴县后,不久即去世,年仅三十二岁。当时,这块压舱石被遗于“娄门之野” (今江苏苏州娄门)。后来人们出于对陆绩清廉为官的景仰,又因该石取自郁林郡,故称该石为“郁林石”。有人吟诗赞颂道:“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唐朝诗人陆龟蒙是陆绩的后裔,陆龟蒙将这块石头移放在姑苏临顿里的宅门处,并以“官无长物唯求石”作为家训。
明朝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听说了陆绩其人和“郁林石”的来历后,便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命人将该石移至苏州按察院衙署左侧,造一座亭,放置其中,并题名镌刻“廉石”二字于石上,以之作为百官之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苏州知府陈鹏年在修葺苏州郡学时,又将“廉石”移至郡学(苏州文庙)内,供人观瞻。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