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 不为生而畏怯,不为死而恐惧

健康   2025-01-17 19:31   四川  

要以什么活法儿

走向更年轻的更年期


以任何一个标准,到这个年龄人都已经年过半百了,说中老年、中年、中青年都不为过分。


当我真正来到这一天,我开始问自己:我们这一代人,该如何面对这个时代?当我在逐渐成为像我爹曾经那样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的时候,我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觉得其中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得重新学会一些有意思的生活方式。


那天,我认认真真在网上看一个人画水彩的视频,我没有点快进,足足看了六分钟。


这个人在画一个bling bling 的苹果,他演给你看怎么把一坨颜料戳上去,化腐朽为神奇地把这坨颜料变成一个精美的苹果,画得非常逼真。


我看了好多个类似的视频,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会喜欢看这个东西呢?


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东西吸引了我,他做的这个事本身吸引了我。


我们小的时候被灌输:要努力学本领,长大后才能生存,才能挣钱养活自己。到了这个年龄,也没有这个想法了,那总得有一个东西可以让自己沉浸其中吧。


我这次在加拿大碰见一个人,他跟我说:“未来的人,有技术的人比有知识的人要好过得多。”


我说:“什么叫有技术的人?”


他说:“很简单,可以用‘什么师’来形容的,都叫有技术的人。比如医师,你得会看病;画师,你得会画画;工程师,你得真的会做图。”


所以我觉得,一个过了二十五公岁的人,你可以立志了,立志活得长一点。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要活多久,二十五公岁的时候,或许我可以想:我决定活九十岁以上或者活一百岁。


当你真有这样一个想法的时候,就应该去想想这未来的四十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活法,以什么样的姿态逐渐走向这个年轻的更年期。


我想来想去,我的答案是:完全可以重新学一个东西,掌握一项新技能。




重新立志

去学一门活儿 


其实我们现在学一个东西,会比小的时候更容易。


比如,我们小的候学画画很困难,因为对画画的理解很有限。我小时候学过素描,画得跟一坨屎一样。但现在让我学,我真的会觉得容易很多。


因为我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光影变化,甚至我大概明白什么是光影反射,以及那些明暗过渡的基本原理。


你是带着一些认知基础去学习的,而且你愿意去钻研和琢磨这件事,这跟小时候是不太一样的。


小的时候,是被老师、被家长裹挟着去练一个东西,学一个东西,那个时候自己不太会去研究它的门道。


孔夫子说人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是礼节、音乐、骑射等等。


这是孔子自己对于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怎么生存的反思,那他为什么想学而时习之呢?


因为他意识到,光会讲道理,你是活不好的,你必须要搞个技能。所以他刚开始带的学生全部都是有活儿的,最差也能算数。


琴棋书画也好,哪怕你不会下棋,至少也得会打牌吧。现在没条件骑马的,你可以去开赛车或者开飞机。


或者你可以学针灸,有些人四五十岁开始学针灸,因为他有理论基础,有涉受力了,心性开始成熟了,一旦上手就很厉害。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过了二十五公岁的人来说,可以重新立志去学一个东西。


有些人可以学插画,有些人可以重新学做饭,很多人这一辈子都没觉得自己可以做个厨师,吃倒是吃得很多。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吃东西的品味已经上去了,所以是时候可以尝试做食物了。


我从来不做饭,但前几天给我儿子做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随便炒个面、煮个粥,煎个煎饺,都相当美味。


当一个人的经历和见地都增长了,学习一个技能的能力就会事半功倍。


从学习的方法来看,知道该掌握什么,怎么掌握,加上练习的时间慢慢多起来,你的心态也变得不偏不倚,会很端正。


不是说练了之后要考个级,练了之后要就把它变成某个谋生的生意,当那种功利目的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起心动念更纯粹的人。


这就是禅,练习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禅定的功夫。



你的那些活儿

都是祖先给你的


今天,在我生日的这一天——我本来不想过生日,但最后还是去了安葬爹妈的寺庙,看见他们的照片,一下子就觉得,我与他们也就是一墙之隔。


我想起他们走之前的那几年,除了打麻将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玩意儿。


我妈还每天炒股票、看k线图、研究报表。不管赚钱亏钱,反正她是乐此不疲。


我爸说,这是我给我妈最贵的一种娱乐方式,赚钱固然好,赚不到钱每天也过得很充实,连吃饭都来不及,匆匆忙忙的。


我爹呢?他这一辈子淡闲得很。本来他是个有活儿的人,本来可以成为一名玉雕的国家级大师。但是由于命运,参军之后就没有这个活儿了。


我想起特别可惜,我叔叔也是,作品也被一些博物馆收藏了。但到老的时候,他们也都忘了这个事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生活所迫没干这个事去干别的工作,技能也就疏了。到头来,他们自己也觉得特别遗憾。


所以我在想,我还可以去学个什么东西?


比如我觉得我还是要把学医再捡起来,要更深入、更系统地去学习,去实践。


现在虽然也在看,但其实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投入到临床,把这么多年积累的理论放到临床中去辨证。


或者再有点闲的时间,我也可以把玉雕重新做起来。


因为每一个人要学什么活,也不是你想学就学,或者说拍拍脑门儿就能学的。经过我这四五十年的观察,我认为大部分的人的那些活儿,其实都是他的爹妈或者祖先给他的。


你不承认不行,他们身上那些基因就是给了你,你走着走着,最后还是成为了他们。


哪怕年轻人特别不喜欢爹妈干的活,不喜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干的活,但你很快会发现,自己走着走着、做着做着,你还是干那些活儿,做的那些事儿。


那是你从小耳濡目染的成长背景,在你看多了之后,也就变成了你的一部分。


我认为,人就是应该潜入自己潜意识里的核心竞争力,家庭的传承就是从小种进你潜意识的种子。


年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些,等老了之后,那些欲望、算计、在时代裹挟下的种种,它们对你的束缚力慢慢减弱了,那个东西就真正涌现出来了。


今天我刚刚听到一个故事:一对跨国夫妻,一个中国人一个英国人。年轻的时候,英国的老公觉得中国菜挺好吃,中国的老婆也觉得西餐还行。但吃到老的时候,全部都回到童年,完全吃不到一块了。


英国人每天还得吃面包,中国人每天都要吃个抄手、吃个炸酱面、炸油条、煎个鱼、蒸个鸡,搞个香辣蟹。


吃是这样,又何况别的事呢?我们身上的活儿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你会越长越像你爸妈,不管年轻的时候你多么觉得这样很不高级,你多么觉得不能与时俱进、很无趣,但你终将在和祖辈的对抗中,成为了另一个和你父母极其相似的人。



不为生而畏怯

不为死而恐惧


我妈以前老说,我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她经常跟我描述,我出生的时候是如何脐带绕颈差点夭折的,还有多少次险些被抓去打掉,但又没有被打掉的过程。


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我外公当时坚定地说要把这个孩子留下来,结果一出生,我就差点被自己的脐带绕颈搞夭折。


所以我是一个出生的时候就差点自己上吊的人,所以此生一定不会自缢。因为我在出生的时候,已经把这个体验券用掉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跟你的祖先、父母一起并肩作战,不管他们在哪里——在天上,还是已经轮回投胎。


所以写在二十五公岁边上的时候,我又重新立下了一个志向,要像三十岁那样重新出发。


如果你决定了,只要再活个四五十年的话,那就像小的时候学一个技能一样,再去学一个技能。


用好自己的经验和见地,用好自己内心的纯,持之以恒地去练习,争取用十万小时定力把自己训练成某个领域的专家。


你是为自己而活着的,你是为自己的体验而活着的。


你不再为了生而畏怯,也不再为了死而恐惧,诚实地去迎接未来的40年。


梁冬老师原创文章,关注 👇


关注梁冬同学会,免费领

价值299元《梁冬枕边书》




自在睡觉
睡好觉的人,运气才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