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巧”的提醒:
4月3日-5日,是清明小长假。
4月3日,三月初三,是踏青游春的上巳节,
4月4日,寒食节(冬至后105天),
不同于上巳“信可乐也”的氛围,
4月5日3时20分,清明至。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今时今日我们口中的“清明”,
其实是清明节气、上巳节与寒食节
三个时节交汇融合而成。
清明 · 一隅
插画《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粿》
央视新闻《夜读》X 水墨画家皇小小独家呈现
清明 | 水气清 菜花黄 又见一年柳如烟
节选自《节气的呢喃与喊叫》
清明,天地一派澄澈隽永,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曾经也是,后来掉落了。
早先,还有一个上巳节。上巳节就是“三月三”,是春天庆典日,翻到《诗经·郑风》,仍能听到青春的歌唱:“士与女,方秉蕳(jiān)兮……”(秉:执,拿。蕳:一种兰草。)人们欢会游春,聚在水边盥洗驱灾、啸歌招魂,青年男女则谈情说爱,互赠芍药幽兰,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到宋元时期,一个全民参与的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上巳踏青活动与寒食风俗相整合的清明节,正式定型。
三月初三,油菜开花一片黄。村子都淹没在金黄色海洋里,浓郁的花香渗入空气,随风飘散在旷野间,引来蜜蜂嘤嘤嗡嗡忙碌,大大小小的叶蝶子飞来飞去。有的狗看见这铺天盖地的油菜花,都会发癫疯,跑得整天见不到影子。
水凼子里,有一窝窝旋动的黑团,是成千上万新生的蝌蚪。
小鸡出苗了。刚出壳的小鸡身上潮潮的,怯怯憨憨站也站不稳。从田里拔来小鸡草,捋下籽实加碎米粒喂几天,小鸡就换了模样,一团鹅黄的细绒,配上红红的喙🐤,粉嫩的脚丫,以及涉世未深的纯洁无瑕的眼睛,实在惹人怜爱。
老鸡领着孩子们到处转悠,这里扒扒,那里划划,稍有动静,便迅速张开翅膀让小鸡钻到里头藏起来。
早上起来,折一段柳枝插在大门两旁,谓之插“清明柳”。
柳易活,人说插根棒槌也生根。如果这棒槌是柳做的,不用插,横扔在那里都能长根。一些育苗的秧床或刚栽下秧的田头也插着柳枝,更像是一种导向和祈祝。
林木扶疏,芳草连天鲜碧,这显然又是一个令人容易伤感的季节。各种草木疯长,思念也在雨中滋长……
清明一雨数千年,雨中,牧童骑在牛背上,抬手一指,酒旗就斜飘在忧郁的风景里,醉倒了古往今来多少行人!
清明是上坟祭祖的大日子。大姓宗族,由族长带领族人到祖墓团祭,更多的是各家各户自往先人茔地跪拜祭祀。
青团是清明上坟祭品,也用来自食或款待亲友。将雀麦草汁和糯米粉一起舂合,然后包进豆沙、枣泥等馅料,垫上芦叶蒸。蒸熟出笼的青团,香气扑鼻,色泽鲜绿。
“清明螺,赛老鹅”,清明前后,螺蛳肥壮,味道极好,让人为之倾倒。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清”。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炒螺蛳和老藕。这都是养蚕人家立的规距,据说,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顶瓦缝里抛,声音能吓跑老鼠。同时,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窝,不再出来骚扰蚕。那么老藕哩,是不是断后能拉出更长的丝来?
稻种播下秧畦二十八天,就长到近尺把高了,绿汪汪的,满怀喜悦在风里一仰一俯,像是待嫁的新娘。
当遥远的北方从“猫冬”中醒来,刚刚开始耕作时,江南已是一片禾苗青青。
清明 · 民俗
古人描述的清明物候为,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美好如约而至。二候田鼠化为鴽(rú):字面意思是老鼠变成了鹌鹑那样的鸟儿。其实在说喜阴的田鼠回到地下洞中,喜阳的小鸟来了。三候虹始见:雨过春深,则见虹霓,七彩霓虹定格春日胜景。
此外,对农家来说,正是春耕、春种、春管的大好时节。这一天,有诗情画意,也有泥土气息,更有浓郁的人情味。
《雨过景明!每一帧都值得收藏》
每个节气,
花点时间去认识去问候
一些身边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也是很重要的小事。
不单因为——
为我们呈现节气流变之美的,
是这一花一枝的舒展,一虫一鸟的吟唱。
还有,
当你学会与一朵花问好,
与每一株草握手,与一棵树对话,
才更能领会宇宙之磅礴、生命之可贵、
生活之多姿、时间之伟力。
当下清明春正盛,除了漫天樱粉桃红,
路边不知名的小花也开了。
我敢打赌,这个视频里,
绝对有你很是面熟却叫不上名字的野花!
视频《春天里的小野花都叫什么名字》
央视新闻《夜读》X 科普博主@一方见地 特别呈现
看完就算认识了,
以后见面跟它们打个招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