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给可可喂奶时,我一般会支着平板看会儿剧,免得自己睡着。
点开《小巷人家》,没想到竟追得一发不可收。
女性之间的情谊,真的太好嗑了!
《小巷人家》是一部年代剧,故事发生在七八十年代。
讲的是小巷里几户普通人家因时代变迁命运沉浮的故事,但并不苦大仇深,反而十分轻松、温情治愈。
狭长的小巷,低矮拥挤的小土房,粮票、肉票,还有在黑白电视机上看许海峰奥运会夺冠、陈佩斯春晚吃面......
满满的年代感。
其中,宋莹和黄玲相互守望、互相扶持的友情,看得我是又哭又笑。
宋莹的扮演者是蒋欣,黄玲是闫妮,刚好两位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
宋莹是出了名的“刺头”,泼辣直爽,黄玲隐忍内敛,十分柔软。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偏偏情同姐妹。
人到中年,在经历过了情感、事业、生活各方面的危机后,才会懂,有一个懂自己、护着自己的朋友,是多么的幸运和难得。
宋莹和黄玲都是棉花厂的员工,但两人并没有交集。
当宋莹站在门口和陆科长吵着要分房时,黄玲匆匆而过。
事情就是这么巧,这次分房,两人分到了一个院里。
黄玲搬进来时,更早搬进来的宋莹正和隔壁院邻居吵着架,因为邻居凿了个洞把污水往她们院里排。
吵闹不断,邻居还不断挑拨离间,黄玲有点手足无措。
或许黄玲一开始对两家人住在一起有点犯怵。
但是当雨夜宋莹和老公堵住了两家的排水口,让院子积水以倒逼隔壁院堵好洞口,又不忘给黄玲家门堵上高高的防水袋时,黄玲或许就接纳了宋莹。
特别是当看到自己的儿子和黄玲的两个孩子在一起看书,宋莹哭了时,黄玲更看懂了她强硬下的愧疚和无奈。
当初刺头、泼辣闹着要分房,也只不过是为了孩子。
一切的不好惹,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
两人开始互帮互助,今天你帮我看一下孩子,明天我帮你带一下菜。
一份钱轮着花。
为了存钱给心心念念想要电视机的儿子买电视,宋莹硬是吃了一年多的蛇瓜,但因为心疼黄玲老公不疼、公婆使坏,最后她把这笔钱借给黄玲,让她给读高中的儿子买自行车上下学。
但在那个用票的年代,有钱不一定买得到东西。买不到车的黄玲,转头又借给宋莹一大笔钱买电视。
知道宋莹想裁衣服但舍不得,黄玲给她裁了一身。
得知黄玲马上要把裁缝机拿去换自行车,宋莹问她怎么不给自己也做一身?
黄玲说自己没机会穿。
宋莹说:“你喜欢看孩子们穿着漂漂亮亮的,你也一定喜欢自己穿得漂漂亮亮的。”
为家、为孩子奉献了所有的黄玲,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的理解在宋莹这里得到了,隐忍多年的泪水不禁流了出来。
宋莹带着她一起去下馆子,跟她说当妈的偶尔也要对自己好点。
胆大泼辣的宋莹还无数次为黄玲两肋插刀。
贪小便宜的邻居想白嫖黄玲丈夫庄超英、儿子图南的辅导,不懂事的学生天天上门叨扰,小贩在高考前夕在院前扯着喇叭大呼......这些时刻都是宋莹冲锋在前。
还有偏心的公婆让小儿子的两个孩子寒假到黄玲家住时。
只有两个房间,挤就不说了,那时候的米面粮油都是定量的,家里两个孩子都不够吃,再塞进来两个男孩,黄玲不干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愚孝的庄超英指责黄玲不体谅父母,不体谅他的处境。
宋莹一番直爽的摆事实讲道理,怼得庄超英说不出话来。
好不容易买到肉,婆婆公公立马要带着小叔一家来吃饭。
黄玲生着闷气把排骨收了起来,把肉切成肉丝,宋莹说:“年纪大了不好消化,多放胡萝卜和南瓜丝。”
或许是受了宋莹的影响,一直受着婆家窝囊气的黄玲,在年近40时终于支棱了起来。
以前,婆婆过生日,她下了班回来后一个人在厨房忙前忙后,最后却连个坐的位置都没有,和女儿在厨房里吃饭,丈夫也不作为。
后来,回婆家吃年夜饭时她直接进屋睡觉,不再在厨房忙前忙后,饭好了后坐下就吃;
在缺心眼的丈夫二话不说把公婆踢过来的孩子接到家里住时,她开门见山让婆婆掏生活费;
在儿子高考的关键时刻,公婆硬要小姑的儿子借读在她家,她舌战全家,直接揭穿婆婆的虚伪,哪怕要离婚,也不同意借读;
在婆婆给儿子办升学宴却舍不得多点一碗混沌要和她的女儿共吃一碗时,她直接让婆婆跟小叔媳妇共吃一碗......
真的,看得我乳腺都舒畅了。
温和、柔顺、好说话、无私、奉献......这些社会、家庭对一个妻子、儿媳的“赞誉”,每一个都带着利他性,说是赞美,不如说是枷锁。
很高兴在荧幕上看到这样鲜活、自我、“自私”的女性形象。
渡人先渡己,爱人先爱己,如此普世的价值观,不应该因为她妻子、儿媳的身份改变。
当然,更为宋莹、黄玲之间的守望相助感动。
一个懂对方隐忍下的难处,一个懂对方泼辣下的柔软,惺惺相惜。
在物质贫瘠的岁月里,在细碎的生活小事里,她们相互治愈,共同成长,成为彼此的底气,为彼此带来许多温暖。
因为黄玲和宋莹,我看这部年代剧居然有了很深的代入感。
不管是七八十年代,还是现在,承担着多数家务、在工作和生活中奔波、在婆媳关系中纠缠的女性,都同样有着这样那样的难言之隐。
我们的生活,需要情感出口,一些难处,需要有人不说都能懂。
如果能有强有力的支撑,那更是求之不得。
之前和大家说过,花花是我30多年的闺蜜,从童年到现在,乃至我能想象到的未来,一直都并肩在一起。
我们都离过婚,如今提起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在当时,那是人生节点一个重大、艰难的抉择。
我们一起哭过,彼此安慰,彼此互相支持。
在30岁之前,她一直在重庆生活、工作。
后来,我一个电话她就带着孩子从重庆来支持我。
那段时间大家都忙得昏天暗地,很多事情都是从零开始,第一次周年庆、第一次出版书籍、第一次做我们自己的课程,这些年的每一步,都有她参与其中。
因为她,我的每一步好像都迈得更有底气。
到现在我二胎,因为时间、身体的原因,很多承诺给大家的好物,我不能亲自上播展示,几乎都是花花在帮忙。
在《小巷人家》中,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宋莹一家迁往广州。
两人红着眼道别,一直含蓄隐忍的黄玲,在最后分别时,终于带着哭腔喊出了“宋莹”。
她说,这个院子里再也没有人护着她了。
我真的很能懂这种与好友分离的悲伤、失重的不适感。
人生这段路,一个人走当然也能走,但是如果有一个懂自己、能全力支持自己的朋友,又会有力量许多。
就如我,不太敢想如果现在没有花花在身边,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生活,我要如何费力才能平衡好。
人到中年,愈发觉得生活的重心不能只有老公和孩子,还应该有自己。
也深深地觉得,善良的底色很重要,但是一味的忍让换来的不一定是海阔天空,还有可能是得寸进尺。
在做自己这条路上,有三两知己,面对生活琐碎的刺挠、突然的惊扰,我们更能多出几分底气和从容。
希望电视剧再多点这样的女性情谊,看够了雌竞、女性背刺,彼此理解、守望相助的女性情谊更美好动人。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