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点出发:华安鑫创的诞生
回溯到 2013 年,汽车产业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前夜,传统汽车座舱开始向智能座舱迈进,市场对汽车电子的创新需求日益凸显。就在这一年,华安鑫创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何攀。公司自创立之初,便精准锚定汽车座舱电子领域,以车用显示设计及软件系统开发为起点,开启了在汽车电子赛道的深耕之旅。
彼时,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产品迎来快速发展期,搭配液晶显示屏的 DVD 导航和智能中控产品迅速普及并不断升级。然而,国产汽车车型款式繁多、需求分散,单一车型对屏幕的需求量较少,相比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消费品,屏厂对国内车载市场的资源倾斜力度不足,无法充分满足下游差异化需求。华安鑫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机会,创新性地以第三方技术服务商的形式切入市场,协助屏厂定制开发新的屏幕产品,或适配已有的通用产品,为下游提供贯穿整个车型项目周期的综合支持服务 ,在整合下游分散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上游的屏幕产能,成为产业链的有效补充。
成长的蜕变:Tier2 到 Tier1 的转型之路
(一)行业趋势洞察
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席卷,车载显示屏作为智能座舱的关键交互窗口,其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变。大屏化趋势愈发显著,10 英寸及以上的中控大屏占比超过 80% ,大尺寸屏幕不仅能集成更多信息,显示内容更加丰富,还能使信息传达更直接,减少驾驶员视线转移,增强可操作性。多屏化成为新潮流,从传统的中控屏、仪表屏,拓展到 HUD、副驾显示屏、后排娱乐显示屏、电子后视镜等,新能源车型更是将多屏作为重要卖点,如理想 L9 车内搭载了 5 块可交互和联动的屏幕。多样化设计也崭露头角,一体化、曲面、异形、超长显示屏等多元化屏幕设计,打开了车载显示屏的设计空间,满足了消费者对车内装饰美感和科技感的追求 。这些趋势为华安鑫创的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契机。
(二)战略布局与行动
华安鑫创深刻认识到,要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公司开始从 Tier2 供应商向 Tier1 供应商迈进,积极展开一系列战略布局与行动。
在绑定上游屏厂资源方面,2021 年 10 月 29 日,华安鑫创发布公告,拟使用 IPO 超募资金与宁波启迈、精电(深圳)共同出资 5000 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其中,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出资 2750 万元,占比 55%;宁波启迈拟使用自有资金出资 1500 万元,占比 30%;精电(深圳)出资 750 万元,占比 15%。而宁波启迈是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未来汽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桂林鑫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因此公司对新设控股子公司的合计持股比例为 85%。精电(深圳)原为精电国际有限公司,于 1978 年成立,1991 年在港股上市,2016 年被京东方收购,更名为京东方精电,是京东方旗下唯一的车载显示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车载显示总成及智慧车载显示系统。通过与京东方精电成立合资子公司,华安鑫创进一步深度绑定上游屏厂资源,确保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提升了自身在车载屏显领域的竞争力。
在产能建设方面,2022 年 4 月 7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后装座舱显示系统研发升级项目”“座舱驾驶体验提升研发中心项目” 募集资金的用途进行变更,并将超募尚未明确用途的募集资金一并用于新项目 “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及智能座舱显示系统智能制造项目” 的建设。该制造项目总投资额约 11 亿元,拟投入 IPO 募资 2.78 亿元,实施地点为江苏南通,整体规划用地约 155 亩。南通生产基地建设意味着华安鑫创由委外代工的轻资产模式转为自主生产模式,开始搭建 Tier1 相关产线,包括液晶模组、PCBA、贴合及包含域控制器在内的智能驾舱系统产线,进军 Tier1 环节。随着南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的逐步推进,公司已经初步具备了智能座舱终端制造能力,相应的产品销售收入也在持续增加 。这一系列举措,为华安鑫创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中的突破:业务拓展与技术升级
(一)上下游资源整合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华安鑫创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积极展开上下游资源整合。2021 - 2022 年,公司分别与京东方和天马微电子这两家国内车载屏头部企业成立子公司。2021 年 11 月,与京东方子公司共同出资 5000 万元设立控股子公司,用于投资建设自动驾驶及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一体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2 年 8 月,与深天马共同出资 1 亿元设立合资公司,主要面向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 。通过与这两大巨头的合作,华安鑫创深度捆绑了上游原材料资源,整合了供应链条。这不仅确保了公司能够获得稳定且优质的原材料供应,还能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交付稳定、质量有保障、成本更具优势的产品及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车载屏显领域的竞争力,为公司向 Tier1 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发投入与成果
华安鑫创深知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不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共 4181.71 万元,同比增加 51.92%,研发投入实现翻倍增长。公司的研发主要围绕汽车中控、液晶仪表、AR - HUD 等座舱电子产品展开,相关产品广泛供货国内知名汽车厂及新能源厂商客户等,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已突破 135 亿。在研发成果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电子外后视镜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成果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为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未来,随着研发产品的陆续面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当下的局势:现状与挑战并存
(一)财务状况剖析
华安鑫创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财务方面的挑战。从融资融券数据来看,2024 年 2 月 7 日,华安鑫创融资买入 1033.96 万元,融资偿还 665.14 万元,融资净买入 368.82 万元,融资余额 2.43 亿元 ,近 20 个交易日中有 13 个交易日出现融资净买入,融资融券余额 2.43 亿元,较昨日上涨 1.54%。这表明市场对其仍有一定的做多情绪,但也需关注融资融券带来的财务杠杆风险。
在业绩方面,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6 亿元,同比下降 13.81%;归母净利润亏损 3952.52 万元,去年同期仅亏损 889.58 万元,亏损幅度大幅扩大。2024 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6500 万元 - 8500 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 7000 万元 - 9000 万元。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2024 年公司整体产能处于稳步爬坡阶段,前期项目研发试产阶段需要大量投入人工、研发耗材以及设备折旧等成本 。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分销业务减少,而高端智能座舱业务尚在发展阶段,虽然高端座舱业务半年毛利达到 7.15%,但短期内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对业绩的贡献尚未充分显现。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持续投入和业务拓展,以及南通智能制造基地产能的逐步释放,有望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二)市场合作与前景
尽管面临财务挑战,但华安鑫创在市场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为其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华安鑫创与主流低空客户如小鹏汇天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4 年,公司获得了小鹏汇天的项目定点通知,确定取得其低空飞行器的座舱显示系统终端和搭载该飞行器的汽车仪表显示系统终端产品开发及供货资格 。公司深度参与了小鹏汇天飞行器的座舱显示系统开发和产品定义,支持其相关样机调试开发,并介入新项目预研及产品技术路线规划。按照小鹏汇天企业规划,其分体式飞行汽车即将开始预售并交付,随着飞行汽车产能的逐步释放,华安鑫创有望迎来全新增长空间。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全国多地也密集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方案及相关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 。机构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迎重大发展机遇,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 5059.5 亿元,增速约 33.8%,2026 年有望达到 10644.6 亿元,3 年复合增速达 28.1%。华安鑫创凭借在汽车智能座舱屏显系统的技术优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规划显示系统终端和卫星通信终端产品,除了参与飞行汽车屏显系统开发,还抓紧机遇探索业务新领域,有望打造新业绩增长点。公司的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汽车座舱电子延伸到低空飞行器领域,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
未来的蓝图:展望与期待
回首华安鑫创的发展历程,从 2013 年在汽车电子领域崭露头角,到如今在智能座舱和低空经济领域积极布局,每一步都凝聚着公司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和不懈努力。尽管当前面临着业绩亏损等挑战,但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合作等方面的积极进展,无疑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安鑫创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潮流。不断探索智能座舱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如进一步优化语音识别、驾驶监测、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持续推进电子外后视镜、空中成像等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丰富产品矩阵,增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市场拓展上,公司一方面要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确保已定点项目的顺利量产和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不仅要在国内汽车市场深耕细作,还要放眼全球,尤其是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的海外市场。低空经济领域作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加强与小鹏汇天等客户的合作,不断拓展产品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份额。
从业绩提升来看,随着南通智能制造基地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应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业务的投入和发展,逐步提升高端智能座舱业务的占比,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
华安鑫创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华安鑫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业绩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成为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的领军企业,为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