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1958 年的苏州轴承厂
苏轴股份的故事,要从 1958 年的苏州轴承厂讲起。在那个百废待兴、工业发展亟需自力更生的年代,苏州轴承厂应运而生,承载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扎根于苏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开启了在滚针轴承行业的探索征程。
建厂初期,苏州轴承厂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匮乏、设备简陋,一切都需要从头摸索。但凭借着老一辈轴承人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不断尝试、改进工艺,逐渐掌握了滚针轴承的基本制造技术 ,生产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苏州轴承厂积累下了宝贵的制造经验,也在滚针轴承领域初步站稳脚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 60 年代初,苏州轴承厂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支滚针,改写了我国滚针依赖进口的历史,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苏州轴承厂在技术研发上的卓越能力,也让其在国内滚针轴承行业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的技术引领者。紧接着,70 年代末,苏州轴承厂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滚针轴承行业标准,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为整个滚针轴承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发展:六十年的砥砺前行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苏轴股份(彼时的苏州轴承厂)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是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道路上持续奋进,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关键节点与行业突破
80 年代,苏轴股份注册了 “中华” 商标,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不仅是品牌意识的觉醒,更标志着苏轴股份开始以品牌为依托,拓展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不断创新的技术,“中华” 牌轴承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了高品质轴承的代名词。
进入 21 世纪,苏轴股份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03 年,老厂整体改制并搬迁至高新区鹿山路,新的厂区、新的设备,为苏轴股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制后的苏轴股份,体制更加灵活,管理更加科学,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 年,苏轴股份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对其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高度认可,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后,苏轴股份始终保持着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和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滚针轴承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在业务拓展方面,苏轴股份从最初专注于汽车领域,逐步向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进军。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精度、高性能的轴承需求日益增长。苏轴股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加大研发投入,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滚针轴承产品。这些产品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设备在高速运转、精密定位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迅速在工业自动化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机器人领域,苏轴股份针对机器人关节对轴承的特殊需求,研发出了一系列高精度、低摩擦、高刚性的滚针轴承产品。这些产品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关节的运动精度和灵活性,降低能耗,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目前,苏轴股份的滚针轴承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与多家知名机器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航空航天领域对轴承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极高,苏轴股份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创新,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出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滚针轴承产品。2023 年,公司通过了 AS9100 航空航天体系认证,标志着苏轴股份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达到了航空航天行业的国际标准,具备了为航空航天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目前,苏轴股份的航空航天领域业务已经开始大批量供货,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研发创新与技术升级
苏轴股份深知,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不断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公司拥有一支由资深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功底,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苏轴股份共拥有专利 56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 项,实用新型专利 46 项。这些专利成果涵盖了轴承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应用等多个方面,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主持编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 11 项,参与编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 18 项。通过参与标准制定,苏轴股份不仅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整个滚针轴承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发创新的道路上,苏轴股份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2024 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 1978.99 万元,同比增长 5.21%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了 “传动系统液力变矩器滚针轴承的研发” 和 “高精度长寿命滚轮滚针轴承的研发”,并通过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这些研发成果的取得,进一步提升了苏轴股份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转折:进军新兴赛道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行业技术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苏轴股份敏锐地察觉到传统业务增长的局限性,果断做出战略调整,积极进军机器人与航空航天等新兴赛道。这一转型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入洞察和对自身技术实力的充分自信。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机器人和航空航天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呈现出井喷之势。苏轴股份凭借在滚针轴承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和丰富制造经验,迅速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开启了在新兴赛道上的征程。
机器人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切入
在机器人领域,减速器作为核心零部件,对轴承的精度、可靠性和寿命有着极高要求。苏轴股份针对这一需求,集中优势研发力量,全力攻克技术难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的超薄精密滚针轴承。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指标,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精度达到交叉滚子轴承精度 P4 级,滚针精度高于 G2 级,滚针轴承极限静工作载荷达到行业领先标准,技术上限可与外资品牌相媲美。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苏轴股份在机器人轴承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航空航天领域,苏轴股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航空航天设备对轴承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近乎苛刻,不仅要承受极端的工作环境和巨大的载荷,还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苏轴股份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突破了多项航空航天轴承关键技术,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并正在研制相关产品。这一合作意向的达成,标志着苏轴股份正式迈入航空航天领域,为实现航空航天精密轴承的国产自主替代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技术突破与市场合作
在技术突破方面,苏轴股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在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需求,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轻量化的轴承产品,满足了航空航天设备在高速、高温、高压等极端工况下的工作要求。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苏轴股份的产品竞争力,也为我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市场合作方面,苏轴股份积极拓展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机器人领域,与多家知名机器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优质的滚针轴承产品。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深度合作,苏轴股份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还能够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航空航天领域,除了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外,苏轴股份还积极与其他航空航天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为未来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状:北交所的闪耀之星
如今的苏轴股份,已成为北交所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轴承行业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从财务数据来看,苏轴股份近年来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 5.47 亿元,同比增长 17.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8 亿元,同比增长 35.04% 。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北交所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滚针轴承行业,苏轴股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远销海外,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相关数据显示,苏轴股份连续多年在轴承行业滚针轴承企业中产量排名第一,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滚针轴承专业制造商之一,在国内滚针轴承领域的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产品优势与市场前景
苏轴股份的核心产品交叉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品质,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优势。在机器人领域,苏轴股份的交叉滚子轴承应用于机器人关节部位,其高精度、高刚性和良好的旋转精度,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关节的运动精度和灵活性,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稳定运行。目前,苏轴股份的轴承产品已在工业机器人上实现批量供货,随着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汽车领域,苏轴股份的滚针轴承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扭矩管理系统、转向系统等重要总成,为汽车的高性能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苏轴股份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开发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等产品,部分已通过客户端配套验证,进入量产阶段。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苏轴股份在汽车领域的业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此外,苏轴股份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业务也在稳步推进。公司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并正在积极研制相关产品,有望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苏轴股份的轴承产品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设备对高精度、高性能轴承的需求,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展望:未来之路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苏轴股份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轴承行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苏轴股份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轴承行业正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智能化方面,智能轴承的出现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智能轴承内置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轴承的运行状态,如温度、振动、转速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实现预防性维护,大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苏轴股份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加大在智能轴承领域的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智能轴承关键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轴承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高端化方面,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端轴承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高端轴承不仅要求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等性能,还需要满足特殊工况下的工作要求。苏轴股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能力,在高端轴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高端轴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进一步拓展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份额。
绿色化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轴承行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制造技术,如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苏轴股份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公司还积极研发环保型轴承产品,满足客户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未来发展中,苏轴股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是一大挑战,轴承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等金属材料,其价格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较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为应对这一挑战,苏轴股份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套期保值等方式,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同时,公司还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
市场竞争加剧也是苏轴股份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轴承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加大在轴承领域的投入,争夺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一些新兴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低成本优势,对苏轴股份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在国际市场,苏轴股份则面临着与国际知名轴承企业的直接竞争。这些国际企业在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给苏轴股份的国际市场拓展带来了较大困难。为应对市场竞争,苏轴股份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同时,公司还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兴市场,优化市场布局,降低市场风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苏轴股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兴产业的崛起为苏轴股份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新兴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些新兴产业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巨大,为苏轴股份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对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轴承需求也随之增加。苏轴股份凭借其在轴承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积极开发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轴承产品,与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
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苏轴股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如 “中国制造 2025”、“专精特新” 等,为轴承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苏轴股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将充分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