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途,破局而立
回溯中伟股份的创业征程,时间指针拨回到 2013 年。彼时,在邓伟明掌舵下,中伟集团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收购湖南海纳新材,正式切入新能源材料领域。这一关键决策,成为中伟集团命运的转折点,也为中伟股份的诞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2014 年,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伟股份在新能源材料赛道上的全新启航。公司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开启了全球化战略布局。彼时的新能源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夜,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中伟股份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迅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成立之初,中伟股份便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旗下产品成功跻身数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高端供应链,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节点,强势崛起
2016 年,是中伟股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旗下产品成功跻身数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高端供应链。这一突破,不仅让中伟股份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也为公司的后续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此后,中伟股份的发展如同按下了加速键,一系列重大事件见证了其飞速崛起的步伐。2018 年,中伟股份中部产业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产能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仅仅一年后,2019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举措进一步明晰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同年,中伟股份西部产业基地循环科技园正式投产,公司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正式成型,通过产业与循环的协同发展,中伟股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020 年,中伟股份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 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为 300919。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是对中伟股份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更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本动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中伟股份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与发展。
2021 年,钦州产业基地在广西钦州奠基开工并于同年 12 月投产,印尼产业基地项目启动,标志着中伟股份在国内和海外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2022 年,中伟开阳磷铁一体化产业基地投产,中伟首个海外基地印尼莫罗瓦利产业基地正式投产,全球首次工业化应用 OESBF 工艺产出冰镍,打开了资源端到新能源产业的新通道。这一系列的投产动作,不仅彰显了中伟股份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进入 2023 年,中伟股份的国际化步伐愈发坚定。与摩洛哥最大投资企业 ALMADA 签约,携手打造泛大西洋地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与 POSCO 集团签约,共同在韩国打造镍精炼及前驱体一体化产业基地。这一系列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了中伟股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领航,创新突破
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技术创新无疑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伟股份深谙此道。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将研发视为第一生产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研发体系,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研发投入来看,中伟股份可谓不遗余力。2017 - 2024 年 9 月,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高达 41 亿元,这一数字充分彰显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研发人员规模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突破 1600 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这些研发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涵盖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物理等多个学科,他们汇聚在一起,为中伟股份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中伟股份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研发流程,从市场调研、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到产业化应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例如,公司与中南大学、印尼能矿部三方联合启动 “冶金工程国际硕士班” 项目,加速印尼本土人才培养,为公司在海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完善的研发体系,为中伟股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在专利发明方面,公司拥有专利发明 399 项,这些专利涵盖了新能源材料的多个领域,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护。公司还积极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93 项,这不仅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也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产品技术突破方面,中伟股份更是成绩斐然。在镍系材料领域,公司的高镍技术首家实现 90 镍系材料国产工业化,高镍高容量、高镍长循环、高功率、固态电池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中镍高电压产品已突破行业最高电压。高镍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固态电池材料方面,中伟股份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已通过国际客户认证且实现小批量供货,这为公司在未来固态电池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除了镍系材料,中伟股份在钴系、锰系、磷系、钠系材料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新型高电压 / 高容量四氧化三钴、富锂锰基前驱体、高性价比镍锰酸锂前驱体技术持续突破,为钴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磷系材料实现头部客户批量导入,其中五代高压实材料性能及成本行业领先,已进入量试阶段,为磷酸铁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钠系材料方面,聚阴离子、层状氧化物技术路线成果突出,实现规模化量产,成本优势明显,聚阴离子一体化技术布局打造产品更强竞争力,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对中伟股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提升了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使公司能够满足客户对高性能新能源材料的需求,从而赢得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青睐,与特斯拉、三星 SDI、LG 化学、中创新航、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了公司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使公司能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中伟股份成功打造了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布局,协同共进
中伟股份在产业布局上,构建了国内外协同发展的格局,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打造了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国内,中伟股份已建立起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宁乡产业基地、钦州产业基地、开阳产业基地 。这些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还通过产业集聚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铜仁产业基地作为中伟股份的上市主体,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宁乡产业基地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公司的产品生产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钦州产业基地则在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与周边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开阳产业基地的磷铁一体化项目,有效整合了磷矿资源,实现了从磷矿开采到磷酸铁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公司在磷系材料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海外,中伟股份的布局同样广泛且深入。公司在印尼建立了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北莫罗瓦利四大原材料生产基地,镍资源在建及建成资源粗炼端建设产能达 19.5 万金属吨 ,已建成及在建产能规模近 20 万金属吨,今年镍自供比率预计近 50%,明年将持续提升。2024 年 1 - 9 月,公司在印尼镍产品整体产出超 6 万金属吨 。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为中伟股份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在印尼的产业布局,中伟股份实现了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加工的一体化生产,有效降低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除了印尼,中伟股份还在积极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公司与 POSCO 集团签约,共同在韩国打造镍精炼及前驱体一体化产业基地;与摩洛哥最大投资企业 ALMADA 签约,携手打造泛大西洋地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在韩国的产业基地,将充分利用韩国在电池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中伟股份在高端电池材料领域的市场份额;摩洛哥项目则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不仅能够辐射欧美市场,还能利用当地丰富的磷矿资源,为公司在磷系材料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目前,韩国、摩洛哥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建成后预计将满足上百万辆电动汽车电池材料需求,覆盖全球主流市场 。
通过国内外产业布局,中伟股份构建了 “原矿冶炼 - 原料精炼 - 新能源材料制造 - 终端循环回收” 的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 。这种产业生态的构建,使中伟股份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例如,在资源端,通过在印尼等地布局镍矿开采和冶炼,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在材料制造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新能源材料;在终端循环回收端,积极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中伟股份的产业布局对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全球化布局,公司能够更好地贴近客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了客户粘性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的构建,使公司在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等风险时,具有更强的抵御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开采和冶炼环节,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保证产品的盈利能力;在市场竞争激烈时,公司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生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当下态势,未来可期
如今,中伟股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已占据重要地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301.63 亿元,同比增长 15.17% ,在一体化布局实现降本增效背景下,录得净利润 13.24 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公司在市场波动中稳健的经营能力和强大的盈利能力。
在市场表现方面,中伟股份同样表现出色。2024 年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 85.1 万吨,同比增长 0.7% ;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 96.3 万吨,同比下滑 1.7%,中国企业的全球份额从 2023 年的 61.3% 提升至 2024 年的 64.4%。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量约 20.57 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比例为 24%,维持行业第一 。公司磷酸铁出货排名行业第四,截至 2024 年底单月出货量突破 1.5 万吨 。其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8 系及以上产品出货量超 8 万吨;四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4.5v 及以上产品出货量超 1.5 万吨;磷系产品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 80%,跻身行业第一阵营;在钠系产品上,是主要厂商的核心钠电前驱体供应商,三季度订单环比增长 300%,优质客户持续加快量产导入,其中氢氧订单持续稳定,碳酸订单逐步增长,聚阴离子大幅增长 。这些数据表明,中伟股份在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中伟股份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整合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潜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伟股份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公司将在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材料领域持续深耕,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例如,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将继续推进固态电池正极前驱体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公司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中伟股份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公司将加强与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电池厂商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在国际市场,公司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在韩国、摩洛哥等海外项目的建设进度,进一步拓展欧美、东南亚等市场,提高公司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低空经济领域,针对低空经济特殊应用场景中易发生的高温热失控问题,公司使用特殊的中空结构设计,既保证容量循环,又保证倍率性能,已进入主流企业供应链实现稳定供货 。
在产业整合方面,中伟股份将继续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镍资源自供率,保障供应链安全,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开展循环回收业务,打造 “资源 - 原矿冶炼 - 原料精炼 - 新能源材料制造 - 循环回收” 的全产业链闭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中伟股份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